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磊 《国土经济》2001,(2):24-25
一、“山川秀美”大西部建设的科学含义 早在1997年8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一份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中作了一个长篇批示:“陕西曾经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在古代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曾经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但由于历经战乱破坏,加上自然灾害和滥砍乱伐造成的损失,导致了陕、甘等西北地区的严重沙化、荒漠化。为此,齐心协力地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去加以根本的改观,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应该是可以实现的。结合中国西部的西北及西南的不同地理及区域情况,应对“山川秀美”的含义有不同理解和新界定。科学实践证明:“山川秀美”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一般地讲即为恢复由于人类活动所改变的原始自然植被状况,这应成为“山川秀美”的基本目标,其意义指要按照自然分带及区划的基本规律,搞植被重建,如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依此种思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将是可持续的。但我以为 ,中国西部面临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绝不仅仅是单一的环保问题,西北的缺水、西南的水多以及整个西部的水脏等综合的水问题,就表明大西部的“山川秀美”目标绝不可能仅仅是一个模式,而必须是同时关注西部集自然与人为灾害为一体灾变问题,也必须是不同含义下的“山川秀美”模式。广义的“山川秀美”目标的重要思想是将西部生态环境安全与涉及的社会、经济、人文要素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使人类的发展与自然过程相一致。具体应体现出西部生态建设的系统观,即要打破行政区域、部门划分的局限性,按环境与灾害区划合理规划西部。并应努力体现出西部的资源观、体现出西部建设的生态观、体现西部综合的管理观及法制观。只有这样,西部才可成为一个整体发展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将以前"四位一体"的布局模式概括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而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的生态屏障区,其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着全国的生态安全与生态平衡。西部地区在生态环境面临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主要从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确立干部考核的绿色政绩观、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金磊 《国土经济》2001,(4):42-44
中国西部开发,首先要把现有的适用技术加以系统集成,大力示范推广,其中重要的是积极推动环境的资源保护政策,加强西部载我生态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落实之,必须先思考生态安全环保政策。  相似文献   

6.
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了党的基本路线,按照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东西部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东西部差距从表象上看是经济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深入一步分析,是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在地区上的反映。西部开发在切…  相似文献   

7.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世纪之交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心向西部转移,缩小地区差距,达到中国普遍繁荣的重要措施。面对这一历史机遇,内蒙古自治区一定要根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状况制定对策,不失时机地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注的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之一,这一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关系到富强,民主,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十五”计划建设中确立的一项战略任务。正确认识西部信息化建设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研究新疆西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有关问题,对于我们各地区正确实施贯彻少实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移民:小城镇建设与西部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0.
胡星斗 《现代企业》2000,(12):19-20
西部的开发既要重点突破,又要整体推进,既要因地制宜,扬长过短,又要从地下到空中,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从经济、生态到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开发。同时,西部开发的主体是人,因此又要以人才开发为核心,以机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走多元开发。开放开发的发展之路。一、人才开发。人才开发指的是:1、转变落后观念。譬如,一些西部地方干部的思维尚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框框里,缺乏闯劲和市场意识,没有树立起改革的观念;一说到开发,就马上想到争项目,要资金,伸手要扶贫款;受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影响,一些人思想封…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以其富饶的资源、独特的区位和一定规模的经济技术积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20年后的今天,加快西部发展,对于缩小地区差别、实现长期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以及21世纪中国经济的腾飞,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公司》2000,(11):4-5
思维的盛宴 交流的平台 “2000·中国西部论坛”于10月20~22日在成都隆重举行。论坛由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四川省委及省政府主办,成都市委、市政府承办,这是成都首次完全按照国际惯例举办的大型会议。中国西部论坛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江泽民总书记为论坛题写了会名。朱镕基总理在北京会见了部分嘉宾。12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89家内地著名企业和100多家港澳台企业的经济巨头,50多个国家使节,32位著名经济理论家,中央20多个部委的有关领导,部分东部省、区、市和12个西部省、区、市的领导,会聚一堂,共商中国西部开发大计。为用3天的论坛秉承交流信息、聚合智慧、推进合作、共谋发展的宗旨,采取全会、专题会、圆桌会、午餐会、晚餐会、“一对一”会谈、商贸洽谈会等形式,围绕“西部大开发──政府与市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架起了一座让世界了解西部、让西部走向世界的桥梁。论坛的举办,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四川具有国际水准的对外开放的大动作,它必将促进四川的加速发展和成都的战略高地的建立。 10月21日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中国西部论坛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1.人口增长过快,生态压力沉重。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西部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现有人口政策的民族差异使西部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口的过快增长不仅加剧了西部地区的贫困程度,而且还导致了生态破坏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从目前农村贫困人口90%以上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来看,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扭转。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各种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的交流会开了不少 ,西部借此也吸引了不少的投资和人才 ,但大量的社会投资和人才并不如预期的向西部流入。企业界、理论界和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甚至一些人对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存在着种种误解。一提到大开发 ,就有人主张国外发展落后地区的模式 ,尤其推崇美国的“西进运动”。国外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但也应充分认识到我国西部地区本身固有的特殊的基础和条件 ,更不能相提并论。因此 ,研究西部地区发展的创新理念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1 彻底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改…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有人说,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开发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我赞成;又有人说,西部开发不先淡经济发展而大谈生态环境,那绝对是荒谬的,这犹如与生活处在饥饿线下的部落居民计划搭救一条搁浅的鲸鱼——我亦赞成。于是我开始陷入西部开发的悖论。 西部开发我们又称之为西部大开发,这个“大”字可能理解为政策倾斜或政策扶持更加恰当些(虽然总让人回忆起历史课本中描述的“大跃  相似文献   

19.
苏南地区是我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无锡市及其所属的锡山市(原无锡县)和江阴市乡镇工业异军突起,经济迅猛发展。它率先突破计划经济的模式,建立起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企业运行机制,并在不断实践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和一整套的管理制度。这个奇迹般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使苏南地区城乡面貌和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举世瞩目,被国外权威人士称之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 但是,我国仍有许多地区,特别是地域辽阔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长…  相似文献   

20.
杨继瑞 《经济界》2001,(1):77-80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西部城市发展要走优先发展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市、小城镇跨跃式发展的新路子。一、西部地区城市需增强资源配置中的聚集效应当代城市化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普遍趋势,是因为它在其社会经济功能上表现为资源配置中的聚集效应。由合理城市规模经济所导致的聚集效应,节约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优化了资源在城市区位上的配置,进而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的聚集效应对优化资源配置的集中表现:一是从多种需要的集中与扩大和多类型供给的集中与扩大这两个层面,对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