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地区数字产业集聚指标,实证检验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整体上数字产业集聚有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且上述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而对数字化程度较低行业中的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并不存在明显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产业集聚通过数据资本渠道和技术溢出渠道作用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另外,数字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会抑制邻近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政府在进一步推动区域数字产业集聚时,应协调地区间的数字产业政策,并采取措施提高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及数据资本市场完善程度,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易训华 《现代财经》2006,26(9):38-42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典型特征的,介于企业和行业之间的产业组织形态。产业集聚的巨大正效应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产业集聚也会产生负效应,这些负效应可能导致产业集群发展缓慢,甚至衰退和消亡。找到正确有效的途径强化产业集聚的正效应,预防和消除产业集聚的负效应,是保持产业集群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标准对产业和企业的命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标准与产业集群发展、运行秩序规范、负效应的防范与消除等方面都有着紧密的相关性,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政府投资基金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基金数量和总体规模在风险投资市场中占据较大比重。运用爬虫技术获取政府投资基金大样本微观数据,并用复杂网络法从市级层面考察我国政府投资基金资本集聚情况。研究发现:我国政府投资基金在融资网络层面呈现显著“极点效应”,北京、深圳、上海、苏州等城市为主要集聚区,西部、东北地区未能形成集聚;政府投资基金具有显著“邻近效应”,本地机构更愿意参与本地基金的设立,省域内城市形成明显的族群结构。此外,深圳、苏州政府投资基金相比于北京、上海等城市更具有市场属性。据此,提出如下建议:我国政府投资基金应加强对社会资本的引导,更加注重市场导向;适当降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政府投资基金杠杆率,通过政府投资基金吸引东部优势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进而促进当地政府投资基金落地和资本集聚,并助推区域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中的产业集聚,要针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自身的特点,积极培育产业集聚;发挥地方政府在产业基地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融生态从外部整体上反映了金融服务业对于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产业集聚也会有利于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金融服务业通过对经济资源的整合与引导作用,以催化集群内部企业的合作创新、吸引优质资本加入、克服创新中的机会主义倾向等形式推动制造业、物流业和相关服务业等形成产业集聚良性循环;同时,产业集聚通过正的外部性作用、建设优质金融客户群、注重信誉的地域根植、提供金融资产更宽泛的良好应用环境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最终形成两者的可持续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6.
杨燕红 《当代经济》2021,(11):23-31
物联网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典型代表,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基于我国2010-2019年30个省面板数据,构造区位熵指数测算我国物联网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回归和一阶滞后模型,实证检验马歇尔外部性在集聚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十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集聚呈现"U"型特征,经历了"高—低—高"三个明显阶段,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是我国物联网产业主要集聚地.在产业集聚中,劳动力蓄水池发挥了主要作用,中间品投入共享和知识溢出作用相对较弱.三因素的作用存在行业差异,知识溢出效应系数偏小,创新效应不显著.与此同时,还探究了地区产业规模、运输成本、信息化基础和政府政策对物联网产业空间集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军  高彦彦 《经济与管理》2011,25(11):68-73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运用江苏省1996-2008年13地市的面板数据对区域差距形成的原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表明:市场规模和地理禀赋变量对产业集聚的作用非常明显,而且集聚能够自我强化;子样本估计结果表明,产业初始集聚在苏南地区使其具备了区位优势,这种优势又通过国外市场的扩展加以强化,但依赖内部市场的苏北地区发展缓慢,推动产业扩散的政策效果不显著。随着内部市场的崛起和外部市场的萎缩,产业集聚的类型将逐渐发生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宣旸  张万里 《产经评论》2020,11(1):107-121
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进。地区基础设施改进会从外部性上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有效连接,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基础设施变化条件下,我国分地区集聚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差异需作分类研究,以便深入讨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使用PSTR模型,引入非期望产出的GML指数,以及有关计算产业集聚和相关多样化的指标,实证研究不同地区制造业集聚经济随着基础设施变化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结果显示:产业集聚与相关多样性均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非线性影响,并基本为正;集聚经济对GML指数的正向作用小于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集聚经济与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东部地区出现过度集聚现象;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外商投资均随着基础设施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更强的正向作用,东部地区政府干预促进当地生产水平,中西部地区政府干预作用随着基础设施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2005—2021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产业集聚、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产业集聚有利于促进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依赖及工业化水平差异,数字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效应在一二线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非老工业城市的作用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业集聚主要通过推动居民生活方式线上化转型和工业生产方式集约化转型赋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在地方政府竞争作用下,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强化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而地方政府创新竞争的作用不明显。各地应结合城市发展特点积极推进数字产业集聚化发展,培育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新动能,充分释放数字产业集聚化发展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赋能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生物产业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战略产业,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依据数据的可获得性,运用空间基尼系数,选取118家上市公司2011—2015年的经验数据,对我国生物产业中的生物质能、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四类子产业进行空间集聚水平的测度。测度结果显示生物质能和生物技术产业的集聚水平较高,生物农业产业的集聚水平中等,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水平最低,这说明我国生物产业已经出现一定的集聚现象,且具有明显的产业差异,但当前的分布未能使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达到最佳状态,依据各地发展基础、发展目标和相关政策,可预测我国生物产业空间集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集聚化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分属于不同产业关联环节的创意产业主体的共同作用,构成了产业链完整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外部条件,集聚区的演化经历了自发集聚模式、市场引导模式、政府规划模式和官产学研结合模式,不同创意主体进行集体互动和空间集聚,可以促进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江门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政府推动型 政府推动型产业集聚的主要驱动力是政府,通过消除体制性障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加快形成.政府推动型海洋产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重大产业项目,另一类是高新技术海洋产业.其中,重大海洋产业项目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理论依据是增长极理论,即当政府将某种推动型海洋产业植入一地区后,相当于在该地区植入一个极核,该地区的海洋产业将围绕该极核而集聚,再通过乘数效应以及极化效应,形成海洋产业集聚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3.
范振光 《时代经贸》2008,6(19):138-139
产业集聚作为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其表现出来的强劲竞争优势引起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的显现出来。产业集聚是一种介于企业组织和纯市场组织之间的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本文结合产业集聚阶段性演进和产业集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食品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常远  吴鹏 《产经评论》2018,(6):66-78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却逐渐扩大,原因之一是结构性错配。产业集聚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变化而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构建理论分析模型,阐述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广义矩估计方法,引入地区虚拟变量和产业集聚虚拟变量,实证检验产业集聚的收入分配效应;并以政府参与经济程度为门槛变量,比较分析政府参与经济程度在产业集聚收入分配效应中的异质性作用。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且存在地区性差异和阶段性特征;但收入分配效应随着产业集聚度提高而递减,产业集聚度为中度集聚时,收入分配效应最为显著;政府参与经济程度存在适度区间,当政府参与经济程度介于0. 131和0. 206之间时,产业集聚的收入分配效应最为显著。新时期改进收入分配结构,不仅要关注产业集聚的影响,还要深层次地关注政府参与经济程度不同所带来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产业专业化水平与人均GDP基本呈现U型关系而且目前正处于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阶段。我国产业多样化与专业化的影响因素中既有我国特有因素,又有一般因素,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间竞争越激烈,产业多样化程度越低(专业化程度越高);FDI占GDP的比重越大,产业多样化水平越高;科技活动人员和经费在行业间分布越集中,产业专业化水平越高。因此产业政策的制定应在顺应目前我国产业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下推进高端产业在我国的集聚与发展,找到市场选择与政府指导间的平衡点,有效发挥科技及人才集聚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结合"一带一路"制定更加有利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引资政策和产业转移政策,做到高端产业的"补"与供给侧改革任务中的"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物流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流产业集聚是目前我国物流发展中进行物流园区规划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通过产业集聚的条件分析,提出并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形成的条件,给出了在适当的社会条件下,并经过需求条件的触发,物流产业集聚是完全有可能形成的结论。同时,根据经济学产业分析中的钻石模型分析框架,提出了对物流产业集聚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和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城镇化推进协调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雯 《经济研究导刊》2010,(32):58-59,79
发展产业集聚区及构建与其配套的生活社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河南城镇化进程中的瓶颈因素。鉴于此,剖析了新乡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在实现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和基本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南产业集聚和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需要处理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延伸产业链条与完善产业配套、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创新硬环境和提升软实力、产业功能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并就更好实现河南产业集聚和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是一种空间产业组织形式,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随着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产业集聚已引起了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学界众多学者的广泛兴趣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从产业集聚概念发展,形成机理和竞争优势入手,对从产业集聚形成初期到当前所形成的各种观点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并简要评析了国内外产业集聚理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我国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现状,提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部分集聚区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协调,存在定位不明、重复投资、盲目建设甚至产能过剩等严重问题;(2)部分集聚区产业层次和产业集聚度不高,领军企业、集群效应、平台功能和创新能力亟待提升;(3)部分集聚区发展存在过度依靠政府支持、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的倾向,产业生态环境和集聚区功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亟待形成;(4)部分地区对服务业集聚区的认定和评选标准偏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按工业开发区标准取舍服务业集聚区的倾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日本、韩国产业布局特点,政府作用效应的分析研究,揭示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布局的趋势和政府的合理引导,对于我国未来产业合理化布局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一)现代产业的布局趋向集中;(二)产业的地域集中,带动人口的集中,达到共同富裕;(三)政府作用要顺应产业集聚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