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苏省南京市积极开展丘陵山区生态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丘陵山区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山区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形成一批地方特色明显、经济效益较高、带动辐射作用强的主导产业,如经济林果类的冬桃、冬枣,名优茶叶,花卉苗木,生态观光,特色蔬菜等.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全市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虽然有所改善,但还未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2.
广东丘陵山区侵蚀红壤的整治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丘陵山区,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壤侵蚀普遍。侵蚀红壤砂化严重、养分缺乏、结构孔性不良、温度和湿度环境恶劣。遵循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本文探讨了生物自身累积培肥、治理性开发利用以及适当工程措施等整治利用侵蚀红壤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江苏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过程。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江苏大规模的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是从1996年开始的。1996年8月省政府在溧阳召开了全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同年11月省政府颁发了《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通知》,成立了省丘陵山区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全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十五”发展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和《江苏省丘陵山区经济林果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开发指南》等,拉开了全省大规模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序幕,并迅速形成了丘陵山区开发热潮。“九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800万元,专项用于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开发的重点是丘陵山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发目标是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近几年,省政府多次召开了丘陵山区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丘陵山区水利水保现场会、丘陵山区治理开发现场会、丘陵山区小流域治理现场会。  相似文献   

4.
大西北种树种草要遵循自然与经济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倡种树种草必须遵循生态适应性规律与地域分异性规律。乔木耗水多,草与灌木耐旱。在西北地区要根据降水量多少确定草灌乔的分布。治理水土流失要因地制宜,采取工程与生物相结合的综合措施,“以林为主”的提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偏关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风大沙多,十年九旱。全县15个乡镇,250个行政村,446个自然村,8.7万农业人口,有8个乡镇、3.4万人处于贫困状态。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引黄工程、世行贷款水保项目和全省重点扶持贫困县三大机遇,把治山治水和治穷致富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到1997年全县林地面积累计达到79.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12.6%提高到29%,80%的农田得到了保护;全县粮油播种面积通过退耕还林还草由1981年的61.6万亩,减少为43万亩,粮油总  相似文献   

6.
侵蚀山区是由于受到自然的风、雨等作用侵蚀导致的,在侵蚀山区,水土流失情况较为常见且较为严重,治理难度比较大。当前,我国一直在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但是由于侵蚀山区水土流失情况严重,所以土地的退化分布范围比较广。水土流失给侵蚀山区的发展带来了困难,也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水土流失的治理主要采取分区治理方式。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及水土流失的特点,整个吉林省可划分为四个水土流失类型区,即山区、丘陵区、漫川漫岗区和风沙坨甸区。针对不同区域,采取的治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山区的治理。该区主要是水蚀,以轻、中度侵蚀为主,主要  相似文献   

8.
朝阳地委和行署通过总结三十多年的经验教训,明确了全区农业建设方针,必须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造林、种草为重点,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山水田综合治理。于此同时,针对朝阳地区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丘陵山区的特点,确定山区工作的重点,逐步从“二分田”转移到“七分山”上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山多面积大的优势。目前,朝阳地委和行署正在发动全区人民,经过十年到二十年的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变自然面貌。  相似文献   

9.
这些年来,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存在着一些争论,主要是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哪个为主的问题。主张以工程措施为主的,认为陡坡加暴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源,只要改坡地为梯田,沟内打坝修筑水库,栏泥蓄水,就是治本的办法。主张以生物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处燕山山区的河北青龙县石板沟村,自1987年以来,按照“调查—区划规划—实施”的程序和模式,依托资源优势,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运用工程和生物技术等措施,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从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入手,合理调整农业结构,以分层次开发治理、专项开发治理、综合开发治理的做法,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型农业生态体系。一举解决了山区水土流失日益加重,农民生存条件不断恶化的问题。实现了山区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护并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化土地治理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化土地的侵蚀特征;提出了3种不同侵蚀类型治理开发的模式;对试验区治理开发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超量灌溉对农田耕作区水土肥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山区、丘陵区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治理措施,已有相对成熟的研究,但对于平原农田耕作区的水、土、肥的流失与治理,则少见有研究资料与科研成果发布。而平原农田耕作区在暴雨或高强度灌水情况下,极易造成土壤水、土、肥的流失。文章针对上述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沧州枣粮间作地中壤质土作为试验材料,模拟不同降雨强度与施肥量下,土壤经水流冲刷后,观察水、土、肥的流失规律。通过模拟天然降雨过程,对土壤中水、土、肥流失的影响,探索出平原农田耕作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保护地表免受雨滴打击、加大表层土壤贮水量等提高土壤入渗性能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陕北风沙区的自然特征、社会经济特点进行了较全面分析,区内资源有二大优势—土地广阔和煤炭储量大。制约优势资源开发因素有干旱风沙、水土流失等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和缺资金、人才与信息不灵等人文环境不良。该区开发与整治重点是以土地、煤炭开发为中心,建立综合农业商品生产和能源重化工两个基地,并以整治风蚀沙化为中心的生态环境整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农业、工业生产布局。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揭示全国不同地区受到生产建设工程扰动后表土水蚀强度的相对大小及其时空分异规律,为中国表土扰动区侵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利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基于土壤数据和近30年(1988—2017年)的气象数据,分析全国不同区域生产建设工程扰动区表土水蚀强度及时空分异规律。研究结果:(1)扰动区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异性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其中西北地区潜在侵蚀强度最低,大部分区域年均侵蚀强度低于1 000 t/km2;华南地区是全国潜在侵蚀强度最大的地区,年均潜在侵蚀强度可达15 000 t/km2以上。(2)扰动区潜在侵蚀的时间分异表现为夏季远大于冬季,其中潜在侵蚀在6—8月最大,全国约有20%~30%的区域大于2 000 t/km2;11月至次年3月的潜在侵蚀最低,全国有90%以上的区域在500 t/km2以下,其他区域在500 ~ 2 000 t/km2。研究结论:全国尺度下的生产建设工程扰动区水蚀强度在大部分地区远大于自然侵蚀强度,在工程扰动后的侵蚀防治研究与管理中应重点关注中国表土扰动后水蚀强度远大于自然侵蚀的区域(如东南各省),以及表土扰动后水蚀严重但自然情况下为非水蚀区的区域(如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交界处)。  相似文献   

15.
綦江县水土流失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对綦江县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双重压力,退耕还林、坡改梯工程势在必行;应用统计数据对綦江县水土流失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綦江县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桂西北喀斯特山区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不足0.02hm^2,有限的土地承裁着过量的人口。生态环境压力很大,但尚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后备资源;土地资源总量较大,类型多样,具有多宜性,开发条件优越,但土壤质量不高。空间分布地域分异明显;以环江县为例,分析了区域土地资源个性特征,指出了现阶段喀斯特区域土地资源开发整理主要可行的小流域治理模式、农牧复合模式、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异地安置模式;提出了依托规划强化管理、建立产业化机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立生态重建协调机制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Effective soil and wat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require regional-scale assessment of erosion risk in order to locate prioritized area of intervention. Our study focuses on the Atacora mountain and surrounding areas (covering more than 18% of the total land area of Republic of Benin) which face a serious erosion threat despite their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importance. To appraise the level of soil erosion risk of large area, we rely on the Instituto Nacional para la Conservación de la Naturaleza (ICONA) erosion model and use data from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he erosion risk model requires four main inputs, namely, information on slope, lithofacies, land use and vegetation cover. The slope layer computed from ASTER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and the lithofacies layer inferred from digital pedogeological map are combined to draw soil erodibility map. To build soil protection map, we use land use/land cover layer extracted from LANDSAT 7 ETM + images in addition to vegetation cover layer derived from MODIS NDVI product. The final erosion risk map (with a resolution of 1 arc second) is obtained by overlapping erodibility and soil protection maps. We find that 21.8%, 58.5%, and 19.5% of the study area presents very low to low, medium, and high to very high level of erosion risk, respectively. Moreover, our findings are aggregated at the district-level (administrative unit). We observe that erosion risk is more acute in Boukoumbe district. Kerou, Kobli and Natitingou districts are mildly affected by erosion risk, while Kouande, Materi, Pehunco, Tanguieta and Toucountouna districts face a low risk. Ultimately, the proposed erosion risk map can help researchers and decision makers design and implement effective soil and water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18.
黑土生态系统脆弱性成因与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土生态系统脆弱性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人为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起了促进和加速作用;遵循生物种群与环境相适应原则,对不同地貌类型导致生物生态分异,生物种群必须与地貌格局相一致;将黑土脆弱区分为3个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9.
The European Union spent about two billion ECU per year on subsidies for the olive oil sector, of which Spain received about 35%. For the rainfed areas in southern Spain the olive oil sector is crucial, and so are these subsidies.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has formulated two options to change the subsidy system, but these do not take the production systems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into account. Many olive plantations are affected by soil eros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olive tree production systems in southern Spain, the subsidy systems and the soil erosion problems. It then raises the question whether the subsidies could not be provided in a different way, in order to make olive tree cultivation more sustainable by reducing soil erosion and flood hazard.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山西省山区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山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用养失调、农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提高耕地质量、发展绿色食品、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