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张玉秀今年26岁,她中学时成绩不算好,考大学没指望,本打算毕业后自己干点啥,可是当教师的父母说啥也不同意,说她一个女孩子在外面闯不安全,还是读个幼师找一份工作吧。就这样,张玉秀被父母安排在一家幼儿师范学校学了3年,毕业后到现在这家区办幼儿园当上了老师。玉秀不喜欢这份工作,每天孩子们的哭闹喊叫把她头都弄大了,她一直想辞职自己创业,有一份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但始终下不了决心。  相似文献   

2.
当时的月亮     
《市场周刊》2012,(11):127-127
小时候,老师说,将来天上会有四个月亮,晚上和白天一样亮。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天上出现四个月亮之前,父亲能够回到家里来,一直和我们在一起。父亲当兵转业,在广西北部的一个县城,我妈妈则在南部的县城工作。四五岁时,我就跟着妈妈坐火车去看爸爸。妈妈挑着扁担,背着弟弟,手牵着我。火车总是在夜里开。我就把脸贴在冰凉的车窗上,一边小声唱歌,一边望着外面又大又圆的月亮。她也跟着火车跑,一直望着我。那时候,我一直以为,这是我和月亮的秘密:她知道我要去看爸爸,所以一直跟着我。  相似文献   

3.
你是我的眼     
刘镇高级经理人 A:我是北京人,在广州工作. B:我在一家上市公司做销售经理. C:由于工作需要我经常会往返于北京和广州之间,但主要业务是在广州,所以现在住在广州的时间会比较多.每天早上我都会先开车到公司,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邮件,然后会给客户打一些电话,下午则更多的是在开会.我的生活比较有规律,闲暇的时候会约上几个好友去踢场球,锻炼一下身体.  相似文献   

4.
Q我今年45岁,前些年从国企下岗,开了个小公司自己当老板。由于这么多年一直都习惯了慢节奏的生活,经营公司始终赶不上社会的节拍。时间长了,我的睡眠质量开始下降,晚上睡眠很浅,不管睡多久早晨起来都很疲倦。最要命的是,每次在人多嘈杂的场合,就会感到胸闷气短,四肢无力,只有打开窗户或者到外面透透气才能舒服些。哎,我最害怕应酬,特别是那种烟雾缭绕的场合,胸部会有压迫感。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可能得了神经官能症,这个病可怕吗?我的家人好担心。  相似文献   

5.
《浙商》2008,(7):20-20
宁波华翔集团董事局主席 周辞美 《浙商》杂志很有名,我在外面出差,老是看到《浙商》杂志,有时在飞机场上也看到,我自己也经常买来看。《浙商》杂志的内容蛮好的,特别是对于经济研究的报道和对浙商的报道。而且浙商到全国去都受到人家的尊重。浙商的特点就是诚信、讲信用。看了《浙商》,你会感到自豪:浙商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正求职面试的过程是颇具风险的。从最初不停地积累人脉和参与正式申请,到后期进行面试和薪水谈判,我们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而问题在于,如果你没能得到这份工作,你通常也不会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你会自己猜测,是我缺乏适当的工作经验吗?我穿得过于正式或随便吗?我午餐吃的沙拉粘在  相似文献   

7.
王翀 《品牌》2014,(8):167-167
<正>工作,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对它抱有绝对美好的憧憬——终于可以自己赚到钱,有了钱就可以满足自己以前不可能满足的小愿望,至于对工作的认识只停留在做好自己份内的活儿就好。工作以后才明白,钱可不是那么容易转来的,份内的活儿比我想象中的要重要很多,面对这样一份工作如果想得到比较好地结果,你必须要使出好几倍的精力。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辅导员这个职位对我来说有些微妙——自己就是个学生现在反过来又要去管理大学生,角色转变对我来说从来  相似文献   

8.
《商》2015,(10)
<正>我对苹果发布的Apple Watch抱有很多期望和幻想。当一个行业大佬愿意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分发到另一个全新的市场时,即使是轻轻一染指,也能让很多旁观者为之一振,抱有期待。我就是这样一个旁观者,我没有科技产品消费冲动,也从没有戴表的习惯,但我还是替苹果推出另一种可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产品感到激动。但在谈论消费者层面之前,Apple Watch真正值得人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9.
黄亚生 《创业家》2010,(4):122-122
可能创业板企业的价格以后会栽下来,但未来它会产生很多成功的企业,这些成功的企业会刺激更多有能力的人去创业最近两会举行,房价的事情再次被热议。仅仅根据我的经历就可以判断,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已经很明显了。就拿我的经历来说,在北京,我住在某酒店价格是200美元,住到韩国的店则需要500美元,印度的店则需要五六百。  相似文献   

10.
张东海 《商业时代》2005,(16):59-59
2003年5月,我光荣地成为一名加油员, 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可是到了工作岗位,又有些看不起这份工作,它太简单也太枯燥了,渐渐地失去了当初的热情。但现在回想在这一年多的工作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感觉加油站的工作看似简单,但还是留有大量的空间让我们施展才华的。在我们加油站在所有员工的齐心努力下,销售额节节攀升,但仍在努力思考着留住更多顾客的办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我特别留意统计一些数据:哪些客户多少天来一趟,哪些客户需求量有多大。在统计中我发现有一客户好长时间没有来进货了,决定自己主动去探个究竟。没想到客户见到我就大发雷霆,说他们  相似文献   

11.
<正> 差距源于数字,数字改变人生。一句话改变命运"小强,由于留京名额有限,你只能回老家去报到。"这是1993年6月的某一天,小强的班主任对他讲的一句话,小强到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班主任接着讲的一大堆安慰话,小强根本就没听进去。"北京那么大,我一直以为好歹会被分配到北京的某一个单位。当时我非常失望,同时又很不服气,因为与我差不多的同学也有留在北京的,我甚至认  相似文献   

12.
正每一次做选择,我发现我都有极强的好奇心去了解一些未知的东西。从武钢到晨兴进入晨兴,看似偶然,实际来自刘芹对自己人生的清晰规划。我1989年从武汉考到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1993年毕业。我上学比较早,20岁就大学毕业了。武汉有一个特别大的国企叫武汉钢铁公司,北京科大更名以前叫"钢院",是一个系统。我父亲也是武钢的,所以我就分配到武钢去了。那时候在北京上大学,我受到两方面的影响和激发。自动化专业要学工科的东西,还要  相似文献   

13.
1979年,当我第一次和家人回到老家福建省时,没有一个女孩敢穿我们送给她们的裤子,因为裤子是前开门襟装拉链的。可两年后,她们却写信到马尼拉来要李维牛仔裤。1994年,我带着挑战自我、冒险一试心态进入中国,加入了北京博达大桥。当时可说是一切从零开始,公司没有自己专用格式的信纸、信封,没有投影仪,秘书也不懂什么是快递。大预算的广告在合作伙伴脑海里就是路牌。然而让我欣慰的是,无论广告公司或是客户的每一个本地员工都如海绵吸水一样勤奋地学习广告知识,提升业务水平。记得我的第一个客户执行(Account Executive)曾经从事翻译工作,他的英语熟练程度令人印象深刻,而刻苦工作的态度也令人鼓舞。我非常钦佩这些本地员工从未对自己没日没夜的辛勤付出抱有一丝怀  相似文献   

14.
空心的香皂     
下岗去当服务员细心搞出发明来1995年,我从一家大型国企下岗了。拿到下岗证的那一刻,我哭了,我恨自己无能,怨命运对我不公,但怨天尤人解决不了现实问题,我唯一的出路是走出去找一份工作。在重庆市政府就业办的帮助下,我进了一家机关招待所当服务员。就是在这份最普通的工作中,由于我的细心,认真思考,努力坚持,我找到了自己事业的起点。有一次,一位客人叫我帮他到街上买一块香皂,开始我以为是我工作太粗心大意,忘了给客人房间配一次性香皂,便向客人道歉,马上给补上。客人说,他房间有一次性香皂,不过他讨厌用这种小香皂…  相似文献   

15.
<正> 前段时间,和51job 的主编谈起我的企业招聘人员难的问题,他说,前程无忧刚好做了份《2006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发给我看看,也许能间接地解释一下为什么大学生感叹找工作难,企业也深感找人难。这份调查表明.大学生找工作难除了工作经验缺乏这一表面现象外.更深层的原因在以下四个方面——矛盾一:工作愿到京、沪、穗等大城市上海、北京和广州成为2006年应届毕业生最愿意去的工  相似文献   

16.
每到新的一年或新的财年到来之际,老板们往往会给自己列出必须要做的十件八件要做的大事。但要记住:在你的工作中,总有一些很值得去做.但你想不到去做或不屑于做的小事。做这样的小事,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大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到周末,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冉小姐就会去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上淘蔬菜、淘水果、淘酸奶。"以前在街边买水果,我总会问一个问题:你家水果孕妇能吃吗?"冉小姐说,她这么问并不是因为家里有孕妇,而是一种试探性测试,看看小贩是否会承认自己卖的水果有大量农药残留。特别是在碰到外表光滑、色彩艳丽的水果  相似文献   

18.
读者依妹儿     
我的丈夫一直在国外工作。为了不让我寂寞,丈夫特意花钱买了一台奔腾266的电脑,并配置了打印机、扫描仪、MODEM等各种外设。平时用起来确实很方便,可就怕硬件出点问题,万一碰到,我可就真没办法了,只好打电话到处找救兵,所以一直希望自己就能解决。一天,无意中在朋友家翻到了这份杂志,正好看到一篇介绍如何解决打印机卡纸的文章,看完以后,确实觉得大有帮助。以后,就开始留心这份杂志,果不其然,每期都能发现一篇类似这样的一些小技巧,并配上丰富的照片说明,一目了然,易于读者理解。真的很感谢《PCSHOPPER》开辟的《PC DIY》栏目,为读者解决了很多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9.
1995年大学毕业后,我第一次去北京,北京的大气和繁华深深吸引了我。虽然我那时仍是一个沉默内向的人,但我从见到北京起就决定把自己的人生定位放在这里。  相似文献   

20.
触摸那曲     
蔡建民 《新商务》2004,(3):56-57
2001年6月28日,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我被组织派到西藏那曲,为期三年援藏的工作历程开始了。从来没有想到过我这一辈子还会去西藏工作,从提出进藏要求到最后的成行,经历了一番艰难的思想斗争,因为对我的年龄能否适应在那曲工作心里一直没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