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喜忧参半的制度安排。一方面有助于保持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保护存款人利益以及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不容忽视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设计合理的、激励约束对称的制度体系是最大限度减少其负面影响的关键,是存款保险制度研究的重点。鉴于我国的具体情况,存款保险制度的职能定位以及如何维护存款保险基金的稳定性和可维持性是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设计中需要特别重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邱丰  樊波 《经济师》1999,(5):36-36
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未平,我国理论界已经在探讨如何在事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事后消除或缓冲由此可能引发的金融震荡。而起源于本世纪30年代的美国存款保险制度作为有效规避银行风险的一剂良药格外受到青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一、...  相似文献   

3.
从“隐形保险”到存款保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霞 《财经研究》1999,(6):42-46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实践表明,金融风险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在不同经济体制下金融风险的生成机制和外化形式,并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存款保险制度的效用,进而提出了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马丽  武宏波 《经济师》2006,(12):250-251
文章从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对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的基础及功能的阐述,结合当前我国金融行业风险状况,对于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存款保险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婷婷  刘畅 《时代经贸》2012,(6):182-183
存款保险制度、金融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及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制度,被国际社会公认为金融安全体系的三大基石。世界已有数十个国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并取得一定效果,中国尚未建立这一制度。文中介绍了美国、德国和匈牙利三个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现状,并对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7.
存款保险制度、金融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及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制度,被国际社会公认为金融安全体系的三大基石.世界已有数十个国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并取得一定效果,中国尚未建立这一制度.文中介绍了美国、德国和匈牙利三个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现状,并对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存款保险制度在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保险机构设置、加入方式、保险范围和种类、保险金额、保险费率及对问题银行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问题》1998,(4):49-52
  相似文献   

11.
《经济研究》2016,(3):96-109
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避免银行挤兑和实现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是中国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多轮次噪音信息传递市场环境,构建了一个银行挤兑动态模型,通过综合考虑存款者对银行持有资产收益率的预期、信息加工和传播效率以及不同类型的提前取款动机等方面,探讨银行挤兑的动态过程,给出了各轮次银行挤兑的比例和数量,并刻画出相应的动态均衡;进一步通过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对基准模型进行扩展,探讨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挤兑之间关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实施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影响存款者的两类提前取款动机,具有稳定预期和道德风险两个方向相反的效应;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力度对比,而两者之间的比较内生于制度环境。得到的政策启示如下:在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时,需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制度建设配套措施,强化市场约束和完善银行内部治理机制的监督作用来减弱潜在的道德风险问题;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信息的加工和传播效率,促使存款者形成稳定的取款预期,从而增强稳定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刘莉亚  杜通  陈瑞华 《财经研究》2021,47(1):94-108
我国于2015年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旨在保护储户利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同于早期建立存款保险的国家,我国银行经历的是从隐性存款保险转为显性存款保险的制度变革.文章基于2006-2018年166家国内商业银行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等实证方法考察了存款保险制度变革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隐性存款保险转为显性存款保险后,银行风险承担下降,资产流动性、融资成本和非利息业务水平均有所上升,存款保险在提高银行稳定性的同时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难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存款保险制度变革通过上述银行微观变量对其流动性创造产生了抑制作用,不利于银行发挥金融中介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政策实施的时间而减弱.结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鼓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文章的研究为当前存款保险制度提供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评析了我国存在的对是否引入存款保险制度的两种观点,并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审视存款保险制度,提出了引入存款保险制度所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经济研究》2017,(10):67-81
本文从我国存款利率上限仍未完全开放的背景出发,在D-L-M模型(2010)基础上通过引入隐性存保异质性、资本充足率约束和市场纪律约束,考察了货币环境改变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理论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在非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下,当银行资本高于临界水平时,低利率的货币环境可以通过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调整效应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隐性存保的存在会进一步放大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调整,隐性存保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净效应取决于"特许权价值"效应与"顺周期"杠杆效应的相对强弱。此外,最低资本监管要求的提高和市场纪律约束的增强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调整,市场纪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净效应则取决于"顺周期"杠杆调整效应与"风险转嫁"效应的相对强弱。为了支持理论机制的合理性,本文以我国2006—2012年商业银行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的结果与理论模型的预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经济研究》2017,(12):134-148
本文立足于如何防范非危机时期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问题,选取了2010—2015年中国和美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运用系统GMM,对比中美两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个体风险作用的差异以及银行杠杆率和治理结构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进一步,运用倍差法(DID)深入分析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显著增加了我国其他商业银行(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以外的商业银行)的个体风险,而其对美国的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却不显著;对中美两国银行而言,银行杠杆率越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问题越严重;比较分散的股权结构和较低的银行杠杆率降低了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个体风险的负面影响;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后,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个体风险、杠杆率和影子银行业务均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其他商业银行却会提高杠杆率和更积极地从事影子银行业务,从而增加了个体风险。  相似文献   

16.
构建我国地震巨灾保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的罕见雪灾及四川汶川的地震等巨灾的发生,警示我们建立地震等巨灾风险保险体系是当务之急。通过对日本地震巨灾保险体系的研究,提出我国应从国家财政支持及政府积极参与、保险公司积极开发保险产品和提高经营策略、发展资本市场以实行巨灾债券证券化等三个方面建立我国地震等巨灾风险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承袭Morck等(2000)的研究方法,运用资产定价回归模型的拟合系数(即R2)来捕捉股价波动的同步性。在引入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过程中六个标志性事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伴随着制度建设的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股价波动的同步性趋向减弱,股票价格所反映出的公司特质信息越来越丰富。在稳健性检验中,我们引入中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分值作为反映制度建设进程的代理变量,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措施的加强有效抑制了股价波动的“同涨共跌”现象,再次验证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9.
明确存款保险制度应当作为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风险定价的存款保险费应当由政府和银行共同承担。政府提供的隐性存款保险随着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逐步减少,为银行积累资本赢得时间。银行应当通过充实资本,降低存款保险费,为实施明确存款保险创造条件。我国最终应当建立信息透明、市场机制主导、政府严格监管、风险处置及时的明确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0.
银行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行保险在欧洲国家的发展表明,这一制度安排可为银行和保险公司双方的发展带来利益,我国的银行保险已处在快速发展之中,但在发展路径的选择和制度上还有许多可探讨之处。本文通过对欧洲银行保险成功经验的分析,结合我国银行保险的实际情况,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以期推动我国银行保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