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暴露了美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空心化"的问题,面对美国经济过度金融化和借贷消费模式的弊端,美国政府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重点在于发展高端制造业,希望依靠技术创新优势发动新技术革命,并带动新一轮的产业进步,从而再次占据全球制造业分工的制高点。我国目前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将在高端制造业、制造业产品出口和新能源革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美国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而中国制造业吸收的美国直接投资增长更快.与中国不同,俄罗斯的制造业吸收的美国直接投资与美国对俄罗斯的总投资金额增长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这一结论说明,中国的产业结构中,制造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以致整个经济的发展对制造业的依赖在增加.俄罗斯的制造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并未随接受外资的金额同步增长,外资流入投向了其他产业.外资在产业间分布的不同,反映了中俄两国改革路径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意识到经济"空心化"的严重性,因此,自2009年以来,美国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重点推动"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并将其视为夯实美国实体经济,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所以,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至今,在促进出口、降低失业率、平衡贸易逆差、重振制造业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通过分析结果得出对中国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最近美国有关部门公布的工厂订单数、耐用品订单数、非制造业指数、非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均创美国近期或历史新高。美国商务部8月28日公布的二季度GDP增长率已由7月公布的2.4%调高为3.1%。美国政府关于下半年经济前景的乐观调子开始升温。针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本文从消费、投资等有关方面进行了分析,初步估计:美国经济强劲增长正在到来。  相似文献   

5.
在遭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沉痛打击后,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高端制造业,推行再工业化政策。基于阐述美国再工业化的内涵和背景,选取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ISM(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和美国中高端制造业企业利润三个指标度量了美国再工业化的成效,并分别就美国低端制造业流出与中高端制造业回流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将低端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将低端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推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与美国开展技术合作,抓住机遇进入美国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所有这些显示制造业复苏的迹象都"正好是周期性的",而不是结构性的。换言之,美国制造业还不能够宣告长期的关键转变已经到来如今全球经济关注的焦点之一是美国制造业复苏,市场似乎普遍认为,现在能源价格低、美国生产力在增长、而海外的成本在上升,这些因素集结在一起将让美国制造业活跃起来。然而,高盛首席经济学家简·哈祖斯虽然承认,最近的一些经济数据  相似文献   

7.
祸起于虚拟经济的2008年金融海啸给美国实体经济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出于全球经济格局衍变和解决国内现实问题的需要,美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振制造业的政策,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应在借鉴主要发达国家应对美国重振制造业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制造业规划制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才培育、税收和融资、竞争方向、国际规则利用等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8.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开始引导制造业回流,即鼓励美国的制造业企业将其投资和生产由国外向国内转移。在此情况下,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与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的产业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本文具体分析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即通过挤占中低端制造业市场份额、限制高端制造业发展空间、改变中国出口贸易产品结构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影响,并选取2003—201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检验并分析得出:无论短期内还是从长期来看,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对出口贸易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我国需要对此情况做出积极的应对。  相似文献   

9.
论文通过对美国和德国制造业在金融危机后采取的一系列战略进行分析,揭示了两国制造业复兴的方式。中国在执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时可借两国经验,在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基础上发展制造业高科技,促进能源转型、高速网络以及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形成,再充分发挥"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前瞻性,着力实现制造业智能化。  相似文献   

10.
王振家 《光彩》2012,(10):28-29
从美国和日本的情况来看,新技术应用和自然灾害是布局制造业时不可小觑的因素作为制造业强国的美国和日本,其跨国企业及产品遍布世界各地,其产业布局也是全球经济的晴雨表。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升高、新技术应用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美日制造业的全球布局逐渐发生了改变,分别出现"回流"和"外迁"的趋势。尽管二者的原因和影响不同,但值得注意的是,与之相伴的新技术革命或许将带来新一波全球产业格局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当前,美国新政府试图以"美国优先"政策使中高端制造业回归美国,其中自然也包括已经在中国投资兴业的美国企业回美国投资.这不仅直接威胁中国的外资引进,更是直接导致传统制造业出口的上行压力的同步增加,以及制造业进出口贸易摩擦和以技术标准为代表的隐形贸易壁垒的加剧.本文基于我国传统制造业出口的发展现状,详细地剖析了"美国优先"政策下,带给我国传统制造出口美国市场的困难和挑战,并对如何加快提升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探讨了正确应对的路径或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刘丽娜 《中国市场》2014,(38):83-85
本文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复兴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其在国内引起的有关争议。同时就美国创新战略与其发展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其创新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其创新成果产业化、强化美国在世界创新中的领导地位的必然要求。美国制造业必然向着先进制造的方向发展,美国制造业在大萧条之后的结构性增长也证实了这一点,这同时也是其创新战略实施和国内经济结构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对我国可能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振制造业是美国对全球经济失衡和本国经济困境的战略回应,可称为美国版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奥巴马政府为重振制造业设计了完整的政策框架。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通过贸易、投资、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政府采购、节能减排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途径,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是挑战大于机遇。就我国而言,应从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中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制造业乃大国立国之本,二是中产者乃国家之福。我国应对美国影响的根本之道还在国内体制机制改革。具体而言,应从下大力气调整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选择人民币汇率改革恰当路径、构筑有利于维护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和多管齐下推动节能减排等方面入手,推动我国经济战略转型,应对美国重振制造业给我国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历史上的各大战役为线索,描述了美国债务的成长史。并从国内和国际经济两方面分析了美国债务增长的原因,指出近年来美国债务上限频频上调主要是由于个人的提前消费、"去工业化"形成的债务经济模式以及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等因素共同造成的。提出美国应增强国际间货币合作,倡导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回归以出口和制造业为主力的实体经济。各国应自觉维护世界和平,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志琳 《北方经贸》2013,(12):34-35
针对金融危机对经济带来的危害,奥巴马就职以来提出了一系列的重振制造业的政策.美国的再工业化并不是底端制造业的回归,而是借此时机发展高端制造业.文章从战略方向、政策支持、战略主体等六个方面分析了美国重振制造业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TPP背景下中国和美国在亚太地区高端制造业出口情况对比分析,并构建1992-2013年世界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利用Blondel算法对世界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的社团划分及其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9年美国加入TPP以来,美国高端制造业出口占亚太经济体高端制造业进口比重显著提高,中国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世界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社团的演化经历了"发达国家主导"、"亚太地区崛起"和"后金融危机"三个阶段,2009年后由原欧非、亚太两个社团分裂为欧非、亚太、TPP三个社团,TPP社团的迅速崛起和美国的强势加入吸引了东亚经济体的纷纷加入,中国却被拒之门外。美国在亚太高端制造业角逐中已抢占先机,中国面临在亚太高端制造业生产网络中被边缘化挑战。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5,(8)
为应对"去工业化"所带来的金融危机及其工业的衰退,美国政府实施了"再工业化"科技创新政策。其中主要包含《美国创新战略:促进可持续增长和提供优良工作机会》、《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美国创新新战略:保护我们的经济增长和繁荣》、《"高端制造合作伙伴"计划》(AMP)、《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五个政策文本。这些政策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在如下方面:第一,我国政府在创新政策的制定方面应充分发挥优秀科学家的智慧与作用;第二,美国政府在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时,特别注重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第三,美国基于企业这一创新主体,健全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蔡恩泽 《大经贸》2011,(2):70-71
胡锦涛主席访美前夕,中美经贸关系又成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坊问对中国企业投资美国也多有期待.1月6日,正在美国"探路"的中国外长杨洁篪在出席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午餐会致词时披露,截至2010年11月底,中国企业对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44亿美元,为美国经济复苏和保障就业作出了贡献.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眼下中美日益增多的...  相似文献   

19.
新因素--中美经济贸易关系中期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和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主要由于美国的阻挠,中国"复关"和"人世"问题久拖不决.进入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加速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提高,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有力,双边贸易快速发展,美国商界对扩大中国市场的强烈期望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比较现实的态度.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双边协议.中美先后历时14年的双边谈判终于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变化不能简单地被解释为“衰落”,美国政客对就业和贸易逆差的关注更是掩盖了制造业结构性变化的事实:通过聚焦高端制造业,各行业不同程度的集散改变,创造新型就业岗位等方式维持了核心竞争力。美国制造业的结构性变化也带来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美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未预期、非合意的结果,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真困境”:“美国创造”和“美国制造”间的“死亡谷”难跨越;发展高端制造业以维持技术优势竞争力与就业短期目标冲突难平衡;“要弹性”还是“求效率”难兼容;“大型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利益分化难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