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湖南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和重点商品材基地。我省目前林业生产和建设资金除各级政府安排的有限投资拨款和林主的自主投入外,林业贴息贷款已成为重要资金来源。该项资金的使用为我省林业生产和建设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几年来,随着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能的转换和商业银行运行体制的不断规范,在发放林业项目贴息贷款过程中,担保和抵押问题越来越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为此,我们在探索以森林资源资产作抵押承贷林业项目贷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具体作法 以森林资源资产作抵押贷款,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  相似文献   

3.
浅谈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林业正处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国有林场实现了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的重大转变,加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已成为各级林业部门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益性事业和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生态环境建设和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木材及各类林产品的双重使命.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浅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该文拟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阐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必要性 ,并对现代林业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可能性与途径进行探讨 ,力图对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进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浅谈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益性事业和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生态环境建设和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木材及各类林产品的双重使命。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一、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量事实证明,森林资源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我国林业的发展,森林资源资产在林业经济的发展中是最根本的基础性资源,具有要的战略地位。我国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森林资源状态与需求的矛盾突出。森林资源的优劣及利用效…  相似文献   

7.
在国有林区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国有资产管理在林业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实现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变革,就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遵循“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明确企业经营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权限和责任,帮助林业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法人治理机构,国务院及其林业主管部门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所有权,国家授权的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分级管理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国有林区的森工企业集团受权经营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改变当…  相似文献   

8.
在国有林区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国有资产管理在林业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实现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变革,就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遵循"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明确企业经营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权限和责任,帮助林业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法人治理机构,国务院及其林业主管部门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所有权,国家授权的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分级管理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国有林区的森工企业集团受权经营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改变当前森工企业既是森林资源管理者,又是森林资源使用者,自管自用,森林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不分,管理上资产主权缺位、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管理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9.
森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对森林实行可持续经营,可持续经营的核心就是要将森林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森林资源的价值量,达到森林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并使森林资产保值、增值,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发展中国家,农民通常依靠农田以外的供给来满足家庭对饲料、燃料和其它补充物资的需求,由于近年来这些普通的共享资源严重减少,而生产和管理这些资源的传统经营体系承受持久的压力,最近,人们越来越怀疑私有化经营或国家管理这些资源的政策和办法;但集体经营也未取得多大成功,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并没有完全理解存在于经营体系中的自然、文化、经济和机制构成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浅谈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对森林实行可持续经营 ,可持续经营的核心就是要将森林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森林资源的价值量 ,达到森林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并使森林资产保值、增值 ,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广泛宣传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重要意义,配合森林资源资产化改革试点工作,探讨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司组织开展了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征文活动。1995年9月12日发出了“关于开展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改革征文工作的通知”,同年11月在林业财务与会计》杂志开  相似文献   

13.
国营林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探讨潘金生,黄登银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势所趋,作为具有独立实体的国营林场,将如何适应这种形势的发展?本文就国营林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方面作些初步探讨。一、国营林场森林资源产权分析要实行森林资源资...  相似文献   

14.
日本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日农业科学技术交流合作第20次会议签订的协议,由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姚昌恬司长带队,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国家林业局林业基金管理总站、湖南省林业厅、北京林业大学派员参加的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有关问题赴日考察团一行7人,近期赴日就日本森林火灾保险和林业投融资体制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考察。考察期间分别与日本农林水产省林野厅、农林渔业金融公库、青森县农林水产部、北海道水产林务部等部门的官员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并实地考察了青森县自神山地自然保护区、东京大学农学部附属北海道演习林场两个基层单位。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林业分工论划分了商品林业,公益林业,兼融性林业,指出目前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应遵循先易后难原则,并指出森林资源的林地,林木及派生资源尚可定量准确评价,可推行资产化;而对森林资源的生态资源和社会效益的目前还以定量评价;暂不易推行资产化。故而可先在商品林业,兼融性林业区域内的森林推行资产化,而对公益林业区域内的森林不易推行资产化,并对森林资源的公益效能资产评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资源资产化是明晰森林资源产权的必然途径。它首先必须解决森林资源根据经济属性不同的分类经营,实施森林资源调查、计量、数表以及动态监测的规范化管理,认清森林资源评估与资产评估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在此基础上,进行森林资源,特别是林木和林地的经济评价(包括评估公式,范围等),并把日常资产管理工作和资源产权变动的价让和索赔落到实处,使森林资源资产化工作走上科学规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资产,本文针对森林资源资产这一特殊的资源性资产展开探讨,在对森林资源资产的内涵、条件及范围进行了明确地界定之后,着重分析了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认为森林资源资产具有构成的复合性、实物量和价值量的变动性和连续性、价值计量的复杂性、经营管理的艰巨性、弱变现性和高风险性等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森林资源资产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资产,本文针对森林资源资产这一特殊的资源性资产展开探讨,在对森林资源资产的内涵、条件及范围进行了明确地界定之后,着重分析了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认为森林资源资产具有构成的复合性、实物量和价值量的变动性和连续性、价值计量的复杂性、经营管理的艰巨性、弱变现性和高风险性等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资产管理是林业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是产权管理和会计核算。我省森林资源资产管理有关法规、制度和办法已基本形成。最近,由四川省林业厅计划财务处与四川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事务所共同完成的《森林资源资产价值核算方法及森林资产动态管理系统》课题研究,已经通过国家林业局、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审查、验收通过,提出“以评估促进核算”的方法,解决了国有林场、苗圃森林资源资产价值量的会计核算的问题,将在我省乃至全国推广应用。为林业会计核算与国际惯例接轨以及森林资产管理适应市场经济迈出…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林业进入了一个大转折、大发展、大跨越的全新时期.当前林业改革的重点就是要破除那些束缚林业生产力发展、制约林业生产者积极性的运作模式,确立以物质利益原则为动力、以市场规律为指导、以规范管理为保障的新的林业经营机制.国家林业局周生贤局长在学习贯彻<决定>部署中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要抓好林业产权制度、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理顺林业生产关系,理顺新的生产关系必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推动中国林业进入一个更加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