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温蕾 《魅力中国》2013,(16):128-129
小说《围城》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设置主题展开的主线。虚拟性的背景。人物的平面化,由悖论、反仿、反讽与滑稽讽刺等修辞技巧形成的创作原则、结构方式及思想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电影与小说虽然有着相同的叙事理论背景,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在对小说的再创作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在人物的塑造等方面都会有所变化。摒弃传统电影改编理论中对电影是否忠实于原著的探究,以电影《归来》和小说《陆犯焉识》为例,从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叙述方式三个不同角度,浅析电影对小说的再创作,探索电影与小说的碰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舒成刚 《魅力中国》2014,(2):111-111
本文从《三国演义》小说人物塑造的“定型化”,“特征化”这两个问题出发,结合曹操、诸葛亮具体的人物分析了小说中人物塑造的得与失,对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得与失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钟诗卉 《魅力中国》2011,(2):279-279
小说《螺丝在拧紧》讲述了一个带哥特传统的心理恐怖故事。本文从背景,情节和人物塑造三方面分析了亨利·詹姆斯在《螺丝在拧紧》中的所体现出的哥特色彩。  相似文献   

5.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个悲剧人物。悲剧的产生并不是孤立或偶然的,而是人同社会环境冲突的结果。苔丝的悲剧首先来自社会,也有她的个人因素,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避免的。  相似文献   

6.
石苗 《魅力中国》2010,(7X):16-16
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真实地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尤其是美国南方的社会动乱与精神危机。作者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由于作者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该小说平添无穷的魅力:人物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引人入胜,且小说寓意更为深刻。同时,福克纳还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自、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7.
小说<白雪公主后传>沿袭了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的基本人物,但是不同于原著的温情脉脉,这部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中的人物呈现出扁平性、无深度性、反童话性、反英雄性的特征,表现了60年代美国社会人们的精神荒芜.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真实地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尤其是美国南方的社会动乱与精神危机。作者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由于作者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该小说平添无穷的魅力:人物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引人入胜,且小说寓意更为深刻。同时,福克纳还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自、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9.
许鹏 《魅力中国》2014,(19):127-127
本文从小说体裁的角度,着重从意识流小说作为一个体裁的特点、主观现实主义和人物中心论、间接内心独白以夏时空蒙太奇运用等方面分析《达罗威夫人》。  相似文献   

10.
余小蕊 《魅力中国》2010,(17):214-215
《呼啸山庄》是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第一部小说,小说的主题、人物、结构等各方面的写作手法在作品甫一出版时曾遭受猛烈的抨击。二十世纪后的研究风向逐渐转向,评论界对小说的评价日益提高,但对某些写作技巧的质疑仍然存在。本文从小说中对男女两性人物所采用的不同写作手法入手,分析、展示作者写作手法的精妙与娴熟,反驳对艾米莉写作技巧的某些质疑。  相似文献   

11.
《输赢》     
小说以两大跨国企业决战中国市场为背景,生动讲述了双方销售高手争夺银行超级订单,冲刺销售目标的故事,以超级订单的招投标为主线,职场斗争,团队建设,销售对决,业务公关,情感纠葛等情节精彩粉呈,深刻,真实地描绘了销售人员的悲欢荣辱。所有故事集中发生在一个季度的13周内。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培训价值则是这部小说有别于普通商战小说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朱云广 《魅力中国》2010,(3):303-303
金融小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越来越引起读者的注意,但金融小说的写作却需要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对作者的要求比较高作为一名读者.本文结合陈一夫的《错币》谈谈对金融小说的几点浅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吴应湄 《魅力中国》2014,(1):107-107
《荆棘之城》是英国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的萨拉?沃特斯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在维多利亚时代大背景下,阴谋,欲望,同性之爱交织穿插的故事,同时也是沃特斯的经典之作。本文将联系酷儿理论,从小说中重要人物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此来分析沃特斯想要构建的别样的女性同性恋小说:独立而自由的女性在充满种种阴谋与犯罪的大都市终成眷属。  相似文献   

14.
《黑雀群》     
陆天明 《中国西部》2011,(13):124-124
《黑雀群》以西部地区冈古拉荒原为背景,用犀利的笔锋,细腻地刻画了青年韩红程、农场场长高福海等二十余位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命运与个性,通过主人公命运变迁的叙述,展示了一幅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画卷,对人性和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该书是陆天明近来在艺术上重大突破的佳作。  相似文献   

15.
中岛敦的很多小说都取材于我国古典文学,但由于其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感受,其作品中的人物大都兼有“虚弱的身体”和“病态的自尊”式的“缺陷”个性。中岛借古喻今,借助这些小人物成功地描写出当时日本社会知识文人的心理状态,所以,其作品在今天看来,仍寓意深刻。  相似文献   

16.
徐丹 《魅力中国》2009,(2):95-96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自然主义思想艺术最成熟的一部小说,是哈代赢得世界声誉的优秀作品。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中,哈代笔下的许多悲剧人物都显示出不同的艺术魅力。其中苔丝的悲剧命运也最为引人关注。其悲剧内涵最为深刻和丰富,其悲剧成因最为复杂。本文主要从复杂的社会背景、暴力和恶势力、男权主义思想、家庭背景、苔丝的性格等方面对其悲剧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李佳谊 《魅力中国》2010,(15):39-39
本文对比了海明威短篇小说《士兵之家》和雪利·杰克逊《抽彩》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这两篇小说都是基于战争背景下的作品,两部作品的寓意都是极为深刻,目的是为了反应人性的弱点。本文从人性视角对两个人物进行了对比,旨在深入探究这两个人物所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称《雪国》是一篇“带有宗教主题的小说”,人物的塑造与情节的设定可以说是小说中的灵魂。而《雪国》中的灵魂--驹子、叶子的人物形象塑造与命运安排,以及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岛村的设定,都是煞费苦心,带有象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后现代派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模式,已经不再是作家个人想象和虚构的结合。而是事实与虚构的巧妙结合。这种事实与虚构在小说中交相辉映的手法,揭示了作者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现象的高度关注。汤婷婷的《女勇士》和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虽然分别属于不同时期和不同背景之下的文学作品,但是其魔幻现实主义特色却十分相似,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蛙》讲述了在公社医院从事助产士工作的姑姑的故事。莫言用人物的器官来给人物命名,这当然也是他给小说增添戏谑成分的手法。莫言的小说叙述从不枯燥,他时刻都在追求诙谐的情调。莫言写实功底原本就非常精当,那些故事过程被他刻画得细致而自然,那些生活的困苦和戏谑的欢乐始终洋溢于其中。从总体上来看,莫言这部小说与他过去的汪洋恣肆的语言挥洒式的叙述大相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