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耽美文学作品源于网络,盛行于因耽美文化而衍生的特殊读者群——"同人女"。从"期待视野"角度,了解、分析、研究"同人女"们的心理诉求及耽美文化,打破、拓宽"同人女"们的期待视野,引导耽美文学在现代社会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2.
苏丽敏 《魅力中国》2011,(20):119-119
在每个特定的时代,社会经济和文化都会显现出与时代背景相辅相成的变化。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思潮的侵八及物质文明的发展,女性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都不再只是由于一个默默忍受压迫和歧视的群体,而是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并走上了历史舞台,展现女性的魅力。本文旨在分别从我国的三个阶段,即五四后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1978年到现今,来分析中国女性视觉形象的演变和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宋成斌 《理论观察》2007,(4):150-151
狐作为精灵进入人们的视野,是源于远古时期先民的图腾崇拜意识。两汉时期,它呈现出瑞兽和妖兽的双重身分;从六朝到唐代,狐在被神化和妖化的同时,也不断地在向人的方向发展,逐渐获得人的外形和气质。到了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的狐的形象和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其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狐精意象的每一次演变,都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民俗状况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的高度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持续崩溃几乎波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作为构成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家族模式开始走向解体。而女性与家庭的某种天然联系决定了女性作家以家庭为立足点,通过文学作品抒写女性在传统“家族制”压抑下的曲折成长,展示日本女性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相似文献   

5.
杨丹丹 《魅力中国》2014,(14):84-84
与其他文学流派不同,美国南方文学具有许多独树一帜的特征。在这种严肃而带有悲剧性的文学中,有些特色鲜明的女性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本文试图以具体文本出发,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标准,通过对尤多拉·韦尔蒂的短篇小说《一则新闻》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描写的分析,指出美国南方文学中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和当时社会现状对其的影响,揭示在父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该作品在反应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现实中所起的批判作用。  相似文献   

6.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具有黑人民族的性格,又具有美国文化的特色。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此过程中,黑人女性作家自始至终积极地参与了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她们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随着黑人文学的发展而逐渐成熟,从不同角度不断地为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7.
五四文学乃至整个现代文学,都与弥漫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一种焦虑有关.五四文学先驱者大胆借鉴西方文学营养,以形式实验和观念创新作为其克服现代性焦虑、实现现代性想象的途径.把现代性问题引入研究视野,对五四文学现代性精神进行分析,就可以进一步把握五四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情绪.  相似文献   

8.
黄进 《宁波通讯》2009,(11):32-33
女性占人口的一半,必然会成为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而这些形象不可避免地会打上时代印记,这种印记集中表现在恋爱婚姻、经济地位、思想观念等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家》《李双双》《当家的女人》等优秀文学作品,分析作家们如何准确地描绘不同时代、不同身份女性的言语、行为和性格,使其成为鲜活、丰满的女性文学形象,以期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姻生活之中,或隐或显地制约着妇女解放事业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董芳 《理论观察》2010,(4):117-118
从从广义上说,女性主义文学既指女性作家所创作的作品,也可指表现女性题材的文学。从古希腊神话、圣经直到17、18世纪西方文学中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非天使型即魔鬼型的极端、模式化形象。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女性文学产生于19世纪。随着三次女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与之相呼应的西方女性文学也通过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女性文本角色经历了从揭露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抑,追求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平等地位到注重社会性属的考察,消除两性差别再到超越男女性属差别,把自身的经验看作自主艺术的根源,强调两性文学经验的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匡丽  肖月 《老区建设》2008,(18):37-38
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源泉,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世界文学的最基本的素材,其影响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尤为明显。本文通过英美文学经典作品来探讨其中宗教信仰的运用,基本上有两种情形:宣扬基督教的仁慈、宽恕、博爱:牺牲、重生精神;反映宗教统治下的人性悲剧。说明宗教文化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形式灵活多样,影响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1.
苏燕 《魅力中国》2009,(14):111-111
中国传统戏剧中塑造了为数众多的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所具有的众多美德,同时又具有其时代特点,诸如节义女性的大量出现,更多的下层妇女开始登上舞台,人物塑造的类型化,以及女性世界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中国戏剧中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12.
赵毅 《魅力中国》2010,(7):149-149
高中语文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规定:“学生应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也提出了“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高中语文新教材也加大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比例,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占60%以上。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就高中语文培养学生的鉴赏性阅读能力的策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书写多集中于"边缘人".遭遇文化冲击和碰撞的困境.相对于主流社会而言,华裔群体尤其是华裔女性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发展等方面一向处于弱势,理所当然地成为"边缘人".作为"他者文化"的一个群体,无论是早期的华裔女性文学还是新移民女性文学,她们的跨文化书写不仅是一种社会阶层对美国社会文化身份的寻求,更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历史是人民写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前进动力.在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高尚与龌龊之间,我们常常感叹人类历史的不朽与伟大.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所有的财富都沉淀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而作为文化的母体文学作品及其文学活动都或多或少地记录和折射了人类文明史的轨迹;尤其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文学作品都作了形象的描述,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使人们掩卷沉思和警示.  相似文献   

15.
台湾女性文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持续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题材看。它不仅涉足小说。而且在散文和诗歌领域均有不少佳作;从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层面看,视野广阔,不仅创作了大量反映女性思想、情感、生活状况及其命运的作品,而且在台湾文学整体的每一阶段性主潮态势中。产生了足以代表该潮流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徐莹丽 《魅力中国》2011,(11):254-255
如果说白银时代俄罗斯女性作家创作如一轮明月,在世界文坛上熠熠生辉,那么中国五四时期的女性创作便是点点星光,光芒甚微也已弥足珍贵。两国的女性在特定年代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地位,都有着对妇女权利和自由的追求,中国女性在寻找出路时较被动并多苦闷比起俄罗斯女性来说不够深刻,但其创作都存在看局限性。两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创作有着明显的不同,但都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深厚的时代精神,并且促进了女性的觉醒和成长。  相似文献   

17.
宋华  祝亚伟 《理论观察》2008,(3):126-127
春晚小品塑造的女性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女性在社会转型和社会流动中的变迁。女性形象的变迁过程实际上是女性地位的典型再现,是社会各种权力关系微观运作的生动体现。媒体是否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地再现社会事实,对女性的发展至关重要。两性关系的发展应该是建立在两性政治权利平等和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基础上的和而不同,人们期待着两性作为传媒主体、传媒内容和传媒受众真正平等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各种不同的文化得以传播,独特的西域文化在交流传播中产生了广泛影响,随着西域文化的不断涌入,胡姬形象逐渐为社会所熟知,胡姬是指流入中原地区的西域女性,她身上异于传统女子的独特风情吸引着无数文人,传播着文化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来自西域的异族女子,胡姬形象所具有的自身美感特质、擅长歌舞、性格豪放和女性意识等方面无一不在影响着中原文化,她们在女性意识、文学价值、文化传播和民族融合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作为美国少数族裔,美国华裔—直面对着种族歧视、传统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等多方面问题与矛盾,而华裔后代也被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等新问题所困扰.他们的话语权也一直被西方为中心的话语权所宰割.华裔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还没有进入白人主流批评家的评论视野.文化表象之间不平等和不均衡的力量之间的对比之下华人形象也在远离故土的文学中有所变异,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局限性显现在文学作品的人物身上.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以及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华裔作家笔下的中国人逐渐脱下丑陋亦或神秘的外衣,展现更趋于真实而不是为迎合西方读者所创造出来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新疆哈萨克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中华文学宝库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其地理位置、地域文化的影响,文学主题多是草原文化的书写,对女性的关注和研究自古就比较少一些,在这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和关键时刻,朱玛拜·比拉勒作为哈萨克族作家代表之一,特别关注女性和自然,在其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命运悲苦、积极向上、勇敢抗争的女性形象,研究探讨生态主义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的解读,探讨21世纪新时期朱玛拜当代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