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滞后,与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需以支持“三农”为重点,结合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实现合作金融、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民间金融四大金融“支柱”对新农村建设不同层次资金需要的网状覆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2.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理应责无旁贷地围绕“三农”发挥好杠杆作用,担当起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在“新的历史起点”下,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是如何发挥好金融杠杆作用,切实有效地解决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滞后或乏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号召,“三农”问题已经提升到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战略高度。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如何通过有效的金融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金融部门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和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西藏80%以上的人口是农牧人口,“三农”工作一直是西藏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西藏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金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西藏的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陈龙 《现代金融》2008,(12):3-4
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发挥农业银行的助推作用,创新县域金融经营特色,满足“三农”的金融需求,确保服务质量,着力创新管理,是目前农行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时代命题后,各级党委、政府都把这项工作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全国各地迅速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中。作为以服务“三农”为办行宗旨的农村合作银行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推波助澜”作用,是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本文结合大连实际,对农行在扮演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金融主角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快速有效发展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探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截止到2006年5月末,大连农行各项贷款余额251.4亿元,其中支农贷款余额103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41%,占全市支农贷款总额的38.6%。“三农”贷款余额和年增长幅度均居全市同业首位。(一)加大支持“三农”力度1、农业产业化发展贷款。大连农行将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支农主要模式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关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大力支持“三农”的背景下,现行农村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金融机构要积极地进行变革和创新,要根据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户和乡村企业多样化、多层次金融产品需求特点,主动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积极建立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  相似文献   

9.
完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体系的现实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命题,进一步明确了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指导当前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要求下,现行农村金融体系需要积极地进行变革和创新,从而尽快形成完善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以此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缓解我国经济二元结构矛盾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金融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但当前仍存在着功能缺位、服务短缺和结构失衡等突出问题,不利于新农村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崔建红 《新疆金融》2006,(11):59-6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内需,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如何防止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缺位;如何构建新农村建设中适合的金融形式,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基本的要素支持,是当前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一、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今年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启动年,也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中,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充分表明了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金融业的支持。本文结合山东省金融支持“三农”的实践,分析了当前信贷支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作用、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角度,提出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通过调查“三农”情况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需求,研究提出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需要打造怎么样的金融平台和构筑怎么样的发展之道,以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农村信用社作为新农村建设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于3月上旬至4月上旬笔者赴温州等三市七县进行了专题调研(发放问卷调查1万多份),通过调研使我们感到:新农村建设将使“三农”的内涵和外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打造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相似文献   

14.
去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以“一号文件”发出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时部署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各项工作,这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刻反映  相似文献   

15.
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三年下发一号文件指导农村农业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为主要内容,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如何发挥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当前建设新农村金融服务必须找准四个创新着力点:一是在金  相似文献   

16.
近来,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和各部门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任务的首位。农业银行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国有商业银行,应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为此,就如何充分用好金融资源,把好支持方向,找准工作切入点,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一号件)更是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本主要是对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货币政策工具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是新形势下深化涉农金融机构改革,加强和改进涉农金融机构服务水平,促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的有效途经,对于支持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吉林省松原市金融创新在推动农村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缓解微观主体融资困难和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面临着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创新人才不足、政策扶持滞后等问题,需要采取进一步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通过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温家宝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贯彻科学发展观,心系人民、关注农民,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明确态度和坚定信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新疆作为我国西部边陲经济落后省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更需要金融的强有力支持。近年来新疆金融业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发挥了支农主力军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制约,新疆农村金融发展还相当滞后,金融机构数量减少、信贷投入不足、金融产品单一、农业风险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仍是现阶段制约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注重构建“三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