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静 《魅力中国》2013,(19):122-122
亮相是戏曲演员熟知的。平平常常的表演程式。由于行当、角色的年龄、性别、身份、性格以及剧情、环境的千差万别,亮相的形体动作也就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2.
王凤琴 《魅力中国》2011,(1):103-103
中国戏曲中的行当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概念:从内容上讲,它是戏曲表演中艺术化、规范化了的人物类型;从形式上说,又是带有一定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分类系统。行当既是形象系统,又是程式系统,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戏曲表演程式当然也不例外。寻根究底,中国戏曲表演程式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戏曲演员在塑造舞台形象、创造表演程式的时候,不仅致力于对直接生活的体验和提炼,而且放眼于广泛的间接生活和各种艺术、  相似文献   

4.
王春霞 《魅力中国》2012,(29):22-22
作为戏曲舞台表演的基本单位——演员,当一对或一组的表演程式独立存在尚不能构成独立的舞台形象时,只有借助演员根据人物性格和规定情境的要求,把若干程式按照生活逻辑和舞台逻辑组合起来,塑造出独立的、具有某种具体思想感情的舞台形象,最终完成对戏曲审美客体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杨军峰 《魅力中国》2014,(4):131-131
所谓戏曲流派,按照著名学者傅瑾的说法是“体现为优秀戏曲演员强烈的和可以辨认的个人表演艺术风格”。这个表述告诉我们,相对于具有群体性特征的文学流派来说,戏曲流派更带有个人的特征。戏曲流派的形成首先要求演员在表演上必须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其次是这种风格还要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并能使这种风格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地被强化和传承。正是由于戏曲流派这种“个人化”的特性,又使它显得十分的脆弱,  相似文献   

6.
张英妹 《魅力中国》2014,(18):103-103
在戏曲历经数百年并取得无数优异成果的今天,如何塑造出更好、更高的舞台人物形象。怎样处理好传统戏人物与现代观众的时空感。成了新时期戏曲演员的难点和热点,更是我近年来一直在努力追求、探索的一大课题。通过不断学习和体验,使我对传统戏曲艺术有了更深的解读,我认为传统戏曲艺术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以现代观众审美要求为出发点,并运用戏曲表演程式,在人物身上融入演员的创新艺术风格,才能塑造出真实感人,充满时代气息的舞台形象。  相似文献   

7.
黄岩 《魅力中国》2011,(21):103-104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在我国表演艺术历史的长河里渊源流长,它是表演艺术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在历代无数的戏曲作者和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下,至今已形成集“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程式化表演体系,在戏曲舞台上,无论是唱、念、做、打、都有它很规范的表演形式,而这些规范的表演形式都来源于生活,但是它经过艺术的加工提炼,又高于生活,至今已经形成我国传统戏曲所独有的一种舞台表演模式。传统的程式化身段表演套路“起霸”就是戏曲程式化身段表演的典范,同时它也是传统戏曲最具代表性的程式化表演身段套路之一,它是传统戏曲身段表演艺术魅力的最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李秀花 《魅力中国》2013,(16):84-84
一说起戏曲表演,人们总是讲到四功五法,讲到程式动作,讲到功夫多深,技巧多高,坐科多少年.师承足哪门哪派。作为一名戏曲演员,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当然是不亩而喻的,但以我从小学戏到今天这二十几年的戏曲表演艺术实践来看.我以为除了上述的这些内容,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些东西,那就是要体验人物。因为戏曲表演的最终目的还是塑造人物,程式技巧的运用目的也是如此,没有对人物的理解和体验,即使是技巧再难再高,也很难让观众印象深刻。因此,我们除了练习掌握好基本功外.还要学会刻画人物,一定要在程式化的动作中,尽可能地融人一些体验的因素,赋予这些程式化动作以内涵和情感,而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  相似文献   

9.
张雪丽 《魅力中国》2013,(14):92-92
行当是戏曲演员在剧目中根据角色类型具体分工的类别。传统戏曲中划分生、旦、净、末、丑5种行当类别。每种类别又有具体的细化,如生行当细划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旦行当细划为青衣、闺门旦、刀马旦、老旦、帅旦等。各类型的行当,  相似文献   

10.
江凤香 《魅力中国》2013,(19):131-131
河南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主要发源地,而戏曲是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艺术形象把生活中的人物和事及人物和事之间的互相关系夸张集中地表现在舞台上,奉献给观众,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在进行艺术创造时,对生活加以提炼,舞台形象具有节奏感,韵律感和造型美;在似程式而非程式;似生活而非生活的表演状态中,将人物的感想,外形艺术等展现在舞台上。  相似文献   

11.
徐连奇 《魅力中国》2013,(16):94-94
行当、程式与人物塑造关系如何?这是戏曲表演中的核心问题。这里要先谈戏曲的人物形象特点。我倾向于认为戏曲与话剧、小说、影视的不同,人物与行当的不同,在于前者重视典型性,后者重视类型性。典型性更重视人物性格的独特、鲜明,强调“这一个”,强调不可重复性,强调它的时代、社会的横向概括力,这应该可以从典型这个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中、从批判现实主义的概念中找到源头。类型性更重视千百年来相同遭遇的同类人群的情感经验及其抒发方式,因此可以也需要部分的集体重叠。  相似文献   

12.
王青 《魅力中国》2013,(8):343-343
戏曲中的老旦行当,是指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老旦的唱腔特点是唱、念都用本嗓,唱腔高亢、粗犷、多充满沧桑感。老旦的唱腔最忌平直、强硬,而是要兼容青衣唱腔婉转和柔美。在表演上,要求演员用沉实的念自、沉稳的动作来表现人物。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曾说:“戏曲基本上是给观众一种美的感觉的艺术。”因此,  相似文献   

13.
张玲平 《魅力中国》2010,(22):58-58
化妆造型不是单纯的技术性劳动,而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形象设计的科学,它涉及心理学、美学、人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涵盖着服饰学、色彩学、化妆造型设计、身势学等领域的内容。戏曲舞台化妆是舞台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戏曲舞台上.程式无所不在,唱念做打、人物造型、服装和道具以及布景,乃至角色行当都是程式化的,没有程式就没有中国的戏曲。戏曲的形式美的总体要求为“比例对称”、  相似文献   

14.
王文元 《魅力中国》2014,(12):72-72
在戏曲演员舞台艺术表演的天地里,演员的艺术修养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今伟大改革的时代,作为一名青年戏曲演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就像习总书记希望的那样“勇于承担起引领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戏曲演员,我们更有责任去承担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那就要求我们重视文化艺术的修养,提高职业道德品质,加强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具有极大的责任感和凝聚力,以演出宣传的方式来发扬戏曲文化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李宝霞 《魅力中国》2010,(22):57-57
中国戏曲属于通俗化的范畴,它主要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表演艺术体系。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对“表演”这个词汇是最熟悉不过的。而我则是在越调表演艺术的一个青年后辈,主攻旦行,在戏曲舞台上度过了二十多个春夏秋冬,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时光流逝、年龄的增长,在戏曲艺术天地中,自己也曰益成熟。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好演员,  相似文献   

16.
邵桃云 《魅力中国》2009,(36):181-181
艺术创造力离不开一个戏曲演员的文化素养的提升与感悟能力的强化。一个戏曲演员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演技娴熟的艺匠,不能满足于人物塑造的一般性理解与认识。如果把唱、念、做、打这一整套复杂繁难的表演技艺,称做戏曲演员的物质手段的话,那么在剧本文学中所规定的独特性格、真实的感情和鲜明的任务创造,则可以看作是这些物质手段所要体现的文化内涵,它是戏曲演员表演二度创作的依据和任务。在所有戏剧表演形式中,戏  相似文献   

17.
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必须要从元素训练开始,它是身段表演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戏曲演员创造舞台形象的主要手段.在戏曲基础功的身段训练中,则更多在"韵"字上下功夫,加强身韵的训练,才能使自己的表演艺术达到一种完善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刘川平 《魅力中国》2012,(29):21-21
近代在戏曲艺术表演上出现了“表现”与“体验”的争议,如何才能在戏曲表演舞台上将艺术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更好地塑造舞台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内在世界,成为当今每个戏曲演员深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日常工作中,演员表演应着重在三个方面加强训练与提高:念白咬字的韵味及唱腔的音色与音调、表演的身段技巧及扮相,人物背景性格及内在情绪的刻画……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优秀的曲剧演员,不仅要把唱腔艺术和表演艺术学好、传承好,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要对自己从事的曲剧艺术在理论方面进行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我在演戏之余,经常看一些戏曲理论著作,经常向戏曲专家、学者和曲剧界的著名演员请教,因此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戏曲理论知识.在这里,我要谈谈河南曲剧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相似文献   

20.
赵刘敬 《魅力中国》2013,(20):123-123
在社会经济与科技高度发达,为更好的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塑造更加生动、形象、鲜活的戏剧性人物,我们作为与戏剧表演的人员都应该坚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生活、熟悉生活、贴近生活、准确的把握住生活与戏剧表演艺术之间的特定联系,这样就能够是人民的现实生产生活通过戏剧表演舞台表演的淋漓尽致。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民对戏剧表演艺术的审美要求也在慢慢提高,因此穿透的老旧的戏剧表演艺术流程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困难与挑战,所以,我们作为与戏剧表演的人员一定要认清当前的严峻发展形势,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不断的寻求开拓与创新。表演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对生活的模仿,更是对生活的概括、夸张、装饰甚至变形;程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方面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形体程式技巧训练,形体动作才能完全适应戏曲舞台的需求,另一方面演员必须要向生活学习,运用所学技巧结合生活体验,在舞台上将剧目所要呈现的内容得到准确、生动、鲜明的体现,才能演活角色,服务好剧情需求。试想一个演员不具备腰功、腿功,台步走不了,靴子不听使唤,那怎能叫演戏?演员没有生活,也一定演不好或演不像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