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淼 《魅力中国》2014,(5):299-299
“拟态环境”是媒介呈献给受众的媒介现实环境,在信息社会中,区域媒介形象越来越成为真实的区域现状的替代品,媒介对区域形象的建构主要理论来源有议程设置功能、作为市场的受众与受众的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建构良好的区域媒介形象,需把握好传播学规律。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的日益融合,使得我们正在迈向一个集“数字化”和“信息化”于一体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的发展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有助于政府形象的即时塑造和修复,它作为一把“双刃剑”,也为政府形象的塑造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2014年,在人们提起“新疆”就很敏感的时候,一个名叫库尔班江·赛买提的新疆维吾尔族摄影师,将100位普通新疆人的生活以影像的方式纪录下来,出版了一本书——《我从新疆来》。100个图文并茂的故事,阐释着一个群体的集体意识与困惑。库尔班江说,他讲述的是新疆人的故事,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故事。“去掉‘新疆'两个字,你我都一样。”  相似文献   

4.
董小玉  宛月琴 《改革》2013,(2):88-97
1978年以来,《人民日报》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予以持续关注。通过主流政治文化生态视野下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变迁,即"生存者"形象—"发展者"形象—"融入者"形象,反映对农民工群体的话语意识的建构。党报视野中的农民工媒介形象建构对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塑造、农民工政策的制定产生了良好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媒介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不但包括媒体产品和销售网络的竞争。还包括媒体品牌形象力的竞争。而媒体形象广告语便是媒体形象的“点睛之笔”。本文结合了我国当今媒体形象语的创作实践.分析了不同的定位角度和叙述角度对媒体形象广告语传播效果的影响,以期引起业界和学界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袁为 《黑河学刊》2008,(2):61-64
建国以来,雷锋是我国塑造和宣传的政治形象人物中最成功的一个。我国在政治形象人物的选择上,具有时代性、典型性、普适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对政治形象人物的宣传上,主要采取了:“发挥领袖传播的力量,以党报为核心利用多种媒介全方位的宣传,开展群众性宣传活动,淡化政治色彩使政治形象人物走向世俗化”等方式。对政治形象人物的宣传达到了:“从政党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与政党、领袖的权威;从社会上适时的调节社会风气.实现社会整合;从文化上孕育了一种纪念传统,为纪念文化的构建提供实践基础”的效果。我国在政治形象人物的塑造与宣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闻媒介是政府部门树立和构建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政府部门的新闻报道效果如何,在相当程度上会影响政府部门在受众心中的形象。广西地方税务局(以下简称“广西地税”)作为广西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重要职责,其在新闻媒介中的部门形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选择《广西日报》作为研究载体,通过汇总梳理该报2014年关于广西地税的新闻报道,以定量分析为基础,从月份分布、版面比例、组织收入报道等指标出发,总结报道的特点,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对应完善之策,以期对地税部门完善新闻宣传,构建更接地气,贴民心的部门形象有所帮助,构建出广西地税在地方重要报纸媒介受众中的部门形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媒介集团化这一现象为研究对象,沿着从“是否要集团化”出发,进而讨论“当前我国媒介集团化模式分析”,最后追问“如何媒介集团化”这一逐步递进的思路,对我国媒介集团化改革发展的趋势进行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媒介产品的经济学分析,对媒介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提出质疑;并运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分析了媒介产品的排他性与竞争性,指出“市场失灵论”的失当之处;论证了媒介产品市场化产业化的可能。提出媒介产品的经济学分析核心在于“产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周榕 《魅力中国》2014,(6):316-316
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扮演什么角色,直接影响了危机事件的走向和发展,对于危机的平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介的“应然角色”,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媒介应谊扮演的角色。以公共利益和安全为标准,危机前,媒体应该扮演预警者;危机中,媒体应该扮演沟通者、动员者、监督者;危机后,媒体应该扮演反思者和形象塑造者。  相似文献   

11.
11月19日。对于新疆人来说不同寻常。 这一天。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停在了28638元/吨,较上周跌幅8.3%,新疆三级籽棉收购均价5。93元/斤,跌幅12.8%。新疆棉花一路暴涨的神话就此终止,媒体称之为“棉价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2.
成立新 《中亚信息》2012,(Z2):31-32
2012年5月28日,新疆工业发展史上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上海大众新疆工厂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奠基。两年后,新疆人亲手打造的大众牌轿车将从这里驶出,在内地、在世界各大城市、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奔驰。汽车制造是工业化的领军行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诞生于现代汽车发祥地、有着75年历史、世界汽车行业中最具实力的跨国公司——德国大众最终情定新疆,新疆人对高端工业的渴求将由此实现。这是新疆决策者主动作为、新疆人发挥主体作用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凌嘉蔓 《魅力中国》2014,(23):110-110
本文旨在探讨“西关小姐”与“东山少爷”文化形象差异与东山、西关两地的历史重要性差异的关联。本文将“西关小姐”与“东山少爷”的文化形象差异分为“形象明晰度”、“形象知名度”、“形象关注度”三个方面。地域的历史性从该地所承载的历史蕴含深浅、影响时间长短、政治意识形态影响大小来分析。经过对“西关”与“东山”,“西关小姐”与“东山少爷”两组比较,归纳出文化形象的特点,并且尝试从地域分析入手解析“西关小姐”与“东山少爷”形象知名度与形象关注度的差异与原因。最终推论出西关、东山两地的历史重要性差异是导致文化形象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马涛 《魅力中国》2010,(3):339-339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身体的延伸,“地球村”等媒介概念,力图从媒介本身来透视人、人类社会、人的生活、交往方式和人类生存环境。这种从媒介出发来透视“世界”的研究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讲,具有了哲学“本体论”意蕴的哲学思考方式,本文试图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去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相似文献   

15.
蔡晶 《理论观察》2022,(2):151-154
“睡仙”一词最早见之于南唐,意为善睡之人。至宋时,“睡仙”形象首次扩充发展为闲适的状态;元明之时“睡仙”一词出现特指,是为陈抟。此后“睡仙”形象呈现出道教与民间形象的分途,道教“睡仙”形象强调睡功,民间“睡仙”形象则成为某类形象的代表,带有吉祥的寓意并出现了泛化的特征。本文拟通过文献中对“睡仙”形象的记载,分析、解读“睡仙”形象从南唐至明清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6.
马佳明 《新西部(上)》2013,(11):120-120,112
本文以李天一案的网络爆料人为例,论述了提高网络爆料人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及意义。指出爆料人对待事实的理念直接影响着爆料的真假,那些认真负责、具有较高媒介素养的爆料人必定对事实有着严谨的态度。因为媒介素养决定了人们能否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来分辨“媒介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所以,希望爆料人能不断提高个人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7.
人们曾记得,改革开放初期,学界对“五四”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对包括媒介在内的文艺使命进行了认真反思。1949年以前,以报刊为主的媒介文化主要承担了“启蒙”、“救亡”两大民族解放的任务,如创办于1915年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点燃了反帝反封的火炬,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宣传新思想的主要阵地。”建国后,媒介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被政治化,文革期间更沦为阶级斗争的利器。针对媒介文化意识形态化,学界提出要遵循文艺(包括媒介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实现由工具性向学科自主…  相似文献   

18.
王勇 《黑河学刊》2008,(6):51-54
媒介审判是犯罪新闻报道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媒介审判影响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不利于法制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背离。建构“民主法治”、“公平公正”、“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需要媒体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增强法制意识,加强新闻报道的专业主义,杜绝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沈洁 《魅力中国》2011,(8):245-245
社会建构着男女两性行为的差别,而大众媒介是建构社会的主要力量,该文章以电视节目《天下女人》为倒,分析了电视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以及提出了媒体应该承担男女平等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杨轶 《魅力中国》2010,(23):10-10
麦克卢汉作为20世纪最富有争议的媒介理论家,1964年其惊世之作《理解媒介》问世,把媒介分成冷、热两类。长期以来,此理论一直倍受争论和批判。本文试图突破当前对于“冷、热媒介”理解的局限性和误区,全面理解“冷热媒介”理论,并分析其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