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歌择配”、“不落夫家”,是广西少数民族青年男女交往的传统形式,代表着自由恋爱走进婚姻家庭的结合,充分反映尊重双方意愿的性别平等观念,有利于女性身心健康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家庭和谐的民族习俗。从社会性别视角发现与认同“依歌择配”对妇女的积极促进,探取民族婚俗保有的性别平等价值,多元展现民族婚俗文化的文明要素和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应当承传民族婚俗的积极内涵,使之作为妇女情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纳入社会综合发展规划的范畴,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社会是一种以男性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体系,比如在设计公共汽车扶手时,不考虑女性的身高水平,还有一些媒体,在关注女性时,肆意炒作,造成对女性的二度伤害,等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谓“女性视角”,就是要摆脱男性文化的体系,更多地、更平等地从女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女性视角”是一种先进的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3.
国家政策在女性参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女性参政的促进政策对提高女性参政比例和性别平等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虽然我国出台的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促进女性参政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女性参政状况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在国际上亦居于后位.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女性参政的基本情况,以及针对女性参政高层政策空泛化、妇联组织作用发挥和相关支持政策缺乏的政策现状,探索政策改进的路径和未来发展,试图从性别意识的政策塑造、性别保护制度的改进、建立性别平等相关政策的监察促进机制和构建女性参政的社会支持系统四个方面建构起我国女性参政的政策促进框架.  相似文献   

4.
男女性别角色差异表现在男女两性个性、行为、智能和成就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后天被社会文化建构的,是可以改变的。男女性别角色差异虽说有利于男女两性各司其职,促进社会有序发展,但也会影响男女两性的专业选择和就业选择,加剧男女性别不平等现象;社会无形中还会增大男性的压力;"男女都一样"是一种抽象的性别平等,我们要做的是实施差异平等。  相似文献   

5.
沈洁 《魅力中国》2011,(8):245-245
社会建构着男女两性行为的差别,而大众媒介是建构社会的主要力量,该文章以电视节目《天下女人》为倒,分析了电视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以及提出了媒体应该承担男女平等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性别平等问题关系着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实现性别平等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学校是实现性别平等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以色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以色列学校在实现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性别平等在以色列学校中的现状、存在性别不平等的原因、促进性别平等采取的政策以及对我国的一些启示做简要分析.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宋华  祝亚伟 《理论观察》2008,(3):126-127
春晚小品塑造的女性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女性在社会转型和社会流动中的变迁。女性形象的变迁过程实际上是女性地位的典型再现,是社会各种权力关系微观运作的生动体现。媒体是否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地再现社会事实,对女性的发展至关重要。两性关系的发展应该是建立在两性政治权利平等和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基础上的和而不同,人们期待着两性作为传媒主体、传媒内容和传媒受众真正平等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8.
今天在某些工作领域内,女性仍然因为自身性别而受到不平等的对待.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中国职业的性别不平等现象进行探析,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影响、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分离、女性被动适应社会主导等是造成职业性别不平等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日本“寿退社”为例,探讨了日本职业女性就业观的形成原因。认为旧式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遗留在日本女性的意识中而影响了她们的就业观;现代企业制度及社会经济环境现状对日本女性就业观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分析职业教育对精准脱贫的影响,兼及女性在职业教育脱贫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当前,职业教育在机会、女性、专业设置方面存在性别隔离的现象。文章通过构建平等的性别文化、提升女性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构建性别平等的女性职业教育体系等一系列对策的实施,将有利于精准脱贫目标的落实,同时减少贫困发生率,巩固精准脱贫成效。  相似文献   

11.
樊蓉 《魅力中国》2010,(23):12-12
本文以不同新闻内容的女性形象塑造为切入点,以期挖掘出现代报纸在对女性形象塑造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策略,旨在弘扬女性主体精神,呼吁媒介表现女性、关注女性、赞扬女性,以构建平等、和谐的新闻天空。  相似文献   

12.
马东平 《开发研究》2003,21(5):93-95
性别隔离是历史的产物 ,它是在人类历史上的不同民族、国家和群体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 ,它也是文化的产物 ,不同文化的性别隔离遵从着自己文化的喜好和禁忌。回族妇女在社会劳动中的性别隔离在具有普遍性的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 (反映了自己民族文化的某些特征 )。本文主要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八坊 (回族社区 )回族妇女为对象 ,调查她们在社会劳动中的性别隔离现象及导致的两性不平等问题 ,并简单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孙武 《理论观察》2008,(6):111-112
网络媒体也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上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又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来看,网络媒体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和非专业的媒介组织并存,又具有自身特点:无限性、灵活性、互动性、综合性;既具有文化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  相似文献   

14.
早在2016年3月,英国驻华使领馆就在全国范浏内启动“做你自己——助力女性共享未来”的系列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中英合作,推动性别平等,鼓励女性发展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从而帮助她们实现自我理想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视觉文化下女性被看是存在着各种视觉隐喻的,这些视觉隐喻是被遮蔽的,被社会文化巧妙地掩盖了,正是由于文化的遮蔽和常识的掩盖,一方面变得难以察觉了,另一方面又使得种种观看行为似乎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东西.于是,文章就致力于从两性身心差异、社会文化的塑造、大众媒介的"培养"及消费社会的鼓动来层层剖析问题的根源.揭示出性别化观看的社会文化蕴义.以及在性别化观看中那些看似自然而然的视觉隐喻,从而揭示出女性被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吴丹 《理论观察》2011,(4):50-51
目前国际上兴起了一股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浪潮,要求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政策考虑范畴,促使男女共同参与和受益。这是促进男女平等的一个重要战略和途径。当前氟国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并未纳入社会性别因素,其政策是中性的,忽视男女差异,结果是加剧了男女两性的不平等。针对我国城市医疗保障制度中的社会性别盲区及由此造成的种种问题,政府应积极推进医疗保障制度的性别主流化.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决策层中女性的地位、进行医疗需求分析和政策评估、进行社会性别预算、进行人员的培训与发展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7.
赵淼 《魅力中国》2014,(5):299-299
“拟态环境”是媒介呈献给受众的媒介现实环境,在信息社会中,区域媒介形象越来越成为真实的区域现状的替代品,媒介对区域形象的建构主要理论来源有议程设置功能、作为市场的受众与受众的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建构良好的区域媒介形象,需把握好传播学规律。  相似文献   

18.
赵宁  杜敏萍 《魅力中国》2014,(18):232-232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女性家务劳动的描述,阐释社会普遍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然后运用性别建构理论从事实建构和意识建构两方面分析性别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产阶级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社会力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应是以社会中间层大为特征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我国目前中产阶级的比例还太小,社会阶层结构是底层大的“洋葱型”结构,这不利于社会稳定。我们要依据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自觉地创造形成社会中间阶层的社会环境与条件,不断扩大中产阶级的比重。  相似文献   

20.
我国构建恢复性司法制度符合刑法谦抑性的基本要求,也是更好地保障被害人、犯罪人权利的现实需要;恢复性司法制度的构建有传统的“和”文化和现行刑事立法中的调解、和解、赔偿、赔礼道歉的立法理念及相关制度的支撑;渐趋成熟的市民社会孕育的社会主体的自愿、平等参与意识和大量的非政府组织、社会工作者为这一制度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