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丹 《理论观察》2009,(2):157-158
电视新闻评论是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它集新闻、评论、专题为一体,以社会关心的话题为主.是追踪社会热点、展开新闻背景、阐释事件因果的深度报道,具有传播政策导向、表达自身立场、引导社会舆论、开启民众智慧、统一受众认识等功能。新闻评论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电视新闻评论与其它媒体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征和优势,掌握这些特征和优势有助于我们做好电视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闻1+1》为例,论述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意义及特点,介绍了《新闻1+1》的报道方式和取得的效果。指出新闻深度报道最显著的特征是具备新闻性、重要性、专题性。《新闻1+1》作为中国当前新闻深度报道的典范,很好地体现了新闻深度报道的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媒体种类和数量剧增的情况下,一般性报道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发展的趋势。新闻策划是深度报道成功的关键。为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丰富的生活底蕴,不断增强驾驭新闻事件全局的能力,才能搞限新闻策划和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4.
做好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不仅涉及"地点"、"人物",还要在"新闻事实"上进行重要把握,同时对事件的"原因"和"经过"深入分析,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波 《理论观察》2009,(6):162-163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以对某一新闻事实的纵深开掘为标志的报道形式,它不仅交待新闻事实,更侧重于揭示、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其后果、趋向等,它通过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解释、归纳,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寻求新闻发生的本源,揭示事物的本质,使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有更全面、更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深度报道是一种介于动态新闻和评论新闻之间的相对独立的报道形式。电视深度报道是指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通过对画面、解说、字幕、现场同期效果声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对电视新闻的深度进行挖掘,并以最快最佳的传递形式报道给广大受众。电视深度报道通过系统提供新闻背景材料、分析和解释新闻事实的性质、原因、结果等,就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生活现象和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揭示其内在本质,从而正确引导舆论、解疑释惑。要很好地达到上述目的而不失之偏颇,就要讲究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受众对新闻已不满足“知其然”,更渴望了解“所以然”。这就要求新闻在纯客观的报道中,增强理性思考,以揭示和回答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于是深度报道应运而生了。一般所说的新闻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深度报道由于触及到了事物的里层和深层,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所以能够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深遂内涵。也就是说,深度报道,已不满足于单纯的“事实”报道,而是在“事实”的基础上,代之以立体的,多维的,思辩色彩浓烈的剖析性报道。什么是报道的深度?认识论告…  相似文献   

8.
如何做好深度报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苗 《魅力中国》2010,(19):135-135
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中最重要的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电视深度报道的特点,对如何做好深度报道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新闻工作者更好的运用和把握电视深度报道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凯峰 《理论观察》2009,(2):166-167
广播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广播传播手段对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和手法。它通过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透视新闻人物的心路历程,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并揭示其本质、价值及规律,是一种高层次的报道形式。新闻深度报道能扩大媒体的声誉和影响,彰显独家报道优势。做好广播新闻的深度报道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左琳琳 《理论观察》2008,(4):180-181
一、什么是电视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一词起源于西方新闻学,其定义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它“不仅要说明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还要分析它的意义,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我国电视界借用这一名称是指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长度,又有别于动态性报道的电视新闻类节目。相对动态性新闻而言,深度报道更偏重于开掘事物的深层含义,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与它事物的关系,力求做到反映现实、揭示过去、预测未来。这类节目往往采取“点”、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形式进行解释分析、从而延伸和拓展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也称之为新闻背后的新闻。从内容上而言,深度报道是否具有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是否具有新闻要说真话的基本品格;是否具有历史真实记录的新闻使命感,是深度报道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代军 《魅力中国》2014,(12):296-296
电视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新闻采访作为电视新闻的基础,决定着新闻的质量。电视新闻离不开“文字、声音、画面”三点因素的相得益彰,所以电视新闻报道更具事实张力和社会影响力。电视新闻要“厚重”于其他媒体新闻,这对电视新闻记者的要求也更高。笔者结合十年来电视新闻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谈谈个人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马米娜 《魅力中国》2010,(31):115-115
深度报道是现代电视记者应该竭力追求的目标,继中央台一些注重深度报道的新闻评论性栏目推出之后,各地方电视台以“访谈”“追踪”等形式的深度报道栏目纷纷出台,显示了“深度报道”在电视节目中的强大后劲。作为地方电视媒体,适应市场和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必须走深度报道的路子。  相似文献   

14.
浅谈新形势下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是伴随着受众需求及社会变化,而发展成为的一种重要的新闻文体,在现代报纸版面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深度报道上,报纸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扬长避短地满足受众详细、深入地了解新闻事实的要求。作为主流媒体,要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引导力和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和研究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5.
刘振元 《魅力中国》2011,(20):14-14
随着我国一系列关于民生政策的出台,以及电视新闻这一社会主流媒体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民生新闻逐渐成为各家电视台争相报道的一种新闻类型。由于民生新闻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老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不仅群众喜闻乐见,而且又大大符合了“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一时间,一大批反映民生的新闻栏目、专题栏目应运而生,每天都有播不完的民生节目,争抢观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16.
王梓 《理论观察》2010,(5):176-176
开掘社会新闻的深度,对社会新闻事实做有分析结果的深入报道,在西方称之为“深度报道”。在社会新闻性节目中.结合重要新闻,可以对观众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做些讨论,针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件,可以做一些有深度的分析与评论。  相似文献   

17.
佟卉  韩书玲 《理论观察》2008,(4):172-173
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8.
王丹  辛晓光 《理论观察》2006,(3):191-191
新闻是大众传媒的灵魂和旗帜,而在新闻报道中大量的、最常见的、与受众关系密切的是会议新闻。如何提高会议报道质量,是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荧屏十分重要而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的电视新闻在提高会议报道质量上下了一定的功夫,在报道深度和质量上有一定改进。但总体来说,  相似文献   

19.
刘继平 《理论观察》2008,(3):155-156
新闻角度是一篇新闻报道揭示主题的出发点,也是写好一篇新闻起承转合的依据。《新闻透视》是上海最主要的电视新闻制作机构——SMG电视新闻中心的主打新闻节目,收视率高居不下,在国内电视新闻界是独一无二的。《新闻透视》栏目就是找准新闻的角度,以国际国内形势为背景,凭借敏锐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运用独特的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剖析,探索出一条多角度报道新闻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一般情况下,新闻作吕的主题是从题材中提炼出来的,题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主题。然面,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上,主题又是可以先于题材而存在的,主题先行有助于增强记者的采访主动权,有助于增强报道的深度,有助于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有助于记者有针对性地向被采访者提出问题,但是,主题先行与“带框框”下去采访有严格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