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武术做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党和国家对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一直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三令五申地指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武术教育"。但是,直到今日,武术教育的发展令人堪忧,中学武术教育的发展更是"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2.
唐云 《魅力中国》2014,(3):245-245
武术运动作为中华民族古老体育文化中的代表和精华,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武术》课极具浓郁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且实用性强,《武术》课的开设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本文在阐述武术教育对青少年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武术教学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武术在中国具有千年历史,是最代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项目之一,然而受竞技体育功利化的冲击,未被列入奥运项目的武术面临着传承发扬难的窘境。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对高中武术教学的发展提供有用帮助。  相似文献   

4.
采用专家咨询法、文献资料法等多种方法,对中国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之间的渊源关系和发展特点。研究表明传统武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练功内容,兼有功法、格斗、套路三种练功形式。竞技武术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运动作为体育项目与国际体育接轨,为了适应现代竞技体育的需要,在继承传统武术精华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发展演变成为现代的武术运动,竞技武术对传统武术即是传承又是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先刚 《魅力中国》2013,(17):237-237
武术是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继承、发展这一民族传统文化,武术被列入大、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同时也开展了各类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中国武术具有哲理性、健身性、技击性、娱乐性和欣赏性.它不仅有对抗性练习.还有套路练习:不仅有单人联习,还有双人或多人练习.并且有丰富的拳种和不同的长.短.软,双器械。汇集了中国各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特点。因此作为国粹的武术有其应有的价值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  相似文献   

6.
统一战线思想根植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奠基于近代以来的革命斗争经验,繁荣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因而有其特定的文化基因。探究统一战线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有利于解析中国百年统战工作的文化根基;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中蕴含的文化基因,有助于理解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对统一战线工作的传承与发展;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因,对洞悉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主旨要义及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家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老区精神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滋养中不断强大,并形成了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老区精神的"红色基因",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传承。从发展的角度看,当前传承老区精神"红色基因"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老区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具有广泛的民族基础,通过武术搭建不同民族青少年交流和沟通的舞台有效提高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武术在学校教育、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新疆青少年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中发挥的作用,结合新疆工作总目标,不断推动精神文化建设.推动武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发展可以帮助青少年强健体魄,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中华民族意识,促进新疆不同民族体育文化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的相互融合,丰富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华侨实业家陈嘉庚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跨时代的伟人,他集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教诸项成就之大成,具有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陈嘉庚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与优秀民族文化,他的文化理念融汇到他的企业经营与办学兴教实践中,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及深刻的内涵,对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保护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1.
田佩芬 《宁波经济》2007,(10):43-45
和谐文化的灵魂来源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弥勒文化是在吸收外来佛教文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世俗化与民族化演进而发展起来的,其中的“人和”理念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一种诠释。注重文化的民族特色的传承才能在新起点上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各国的政治、文化的发展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们必须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精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3.
魏相博 《魅力中国》2010,(3):196-197
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是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的母体,站在民间文化这个巨人肩上的群众文化,其创造性恰恰来自前辈文化传统的禀赋。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给了我们烛照传统文化的慧眼,使我们看到了传统的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是繁荣群众文化的基础。是发展群众文化的起点,是群众文化与时俱进的特征。传承是为了保护,传承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方向的本质特征.在民间文学艺术中排沙拣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自信自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关党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精神命脉,必须传承和发扬好。龙江四大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坚持四大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可以为实现龙江全面振兴挖掘持久的发展引擎和不竭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5.
在被西装与礼服充斥的洋文化时代,中国现代社会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无疑有很大的不足。现在,汉元素日常服试图呼唤起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召回我们民族最深的印记,找到最适合中国人形体穿着的服装,间接达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甘华平 《魅力中国》2014,(23):100-100
在中国,书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改革,在当代,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书法艺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书法是在传统书法上进行改进和创新的,也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所以,在今后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中,应该注意其民族特点,不断创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李东书  王青兰 《发展》2013,(4):42-42,44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如何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甘肃转型跨越发展助力,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我们采访了甘肃华夏易经研究院院长墨入源先生。《发展》:墨先生您好!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与壮大起了深远的影响。时  相似文献   

18.
李勰刚 《改革与开放》2013,(10):187-188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路。民族的复兴,必然是文化的复兴,中华文化的绵延,向世人昭示了文化传承机制在文化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在当下中国,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就必然要大力发展文化,重构传承机制,使中华文化继续绵延下去。基于此,重构文化传承机制给建设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注入活的灵魂,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提供活力,是解决当下社会问题的必然措施,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中国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传统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磨练出来的文化命脉和文明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的和谐社会理想经由长期的历史积淀已泛化为民族的社会心理习惯。对古代和谐思想的传承, 使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并彰显其中国特色。同时传统文化的缺陷和糟粕也会对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起阻碍作用。充分审视和把握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与世界》2017,(6):4-8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以下是《意见》全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就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