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湘潭作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成员.近三年来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要求.从勾画蓝图、突出“两新”、彰显特色、突破瓶颈、试点示范、凝聚力量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
杨慈英 《北方经济》2011,(14):84-85
一、长株潭两型社会的提出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正式获批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长株潭城市群以及整个湖南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是带动湖南发展的增长极。深化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当前,我们正面临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建设“两型社会”的重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浅谈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四个关键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从设想、规划到大步实施,再到作为试验区向前迈进,10年间发生了质的飞跃和突破。如何实现优势先行,强势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亟待解决。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至少有四个关键值得把握,即难点、立足点、重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中部崛起看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经济发展的心脏和引擎。强化这个“心脏和引擎”的起搏力和牵引力,对带动湖南全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长株潭三市经济融城合力发展,一直是湖南人追逐的一个梦。从上世纪的“毛泽东城”,到80年代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人25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成渝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又一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部崛起”战略落实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批准的“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五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2007年12月8日,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央实施中部崛起为湖南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更为允许先行先试发挥引领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国家批准设立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是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长株潭城市群提升环境保护水准的重要机遇。环境执法工作作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对建设两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环境保护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环境执法的对策,实施这些对策对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家批准设立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是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长株潭城市群提升环境保护水准的重要机遇.环境执法工作作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对建设"两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环境保护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环境执法的对策,实施这些对策对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有诸多显著优势,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应着力发展“两型”产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节能减排和科技发展,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两型社会的价值解读及导向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即“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这两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促进东中西互动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是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从价值哲学的视角来看,要取得“两型社会”的成功,关键是要建立合理的价值结构,促使“两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主体建立合理的价值导向,在不同的价值维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形成合理的价值结构。  相似文献   

12.
12月7日,从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武汉城市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获批的还有长(长沙)株(株洲)潭(湘潭)城市群。[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构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亚平 《特区经济》2009,(4):176-177
在2007年12月7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一起,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央为什么选择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前沿阵地?如何认识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深化改革道路,坚定构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信心,推动整个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  相似文献   

15.
陈立平 《特区经济》2009,(11):170-171
2007年底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长株潭城市群在发展静脉产业上刚刚起步,本文结合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状,指出发展静脉产业是构建长株潭城市群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并针对长株潭城市群静脉产业发展困境提出配套静脉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地方性法律法规、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和提高公众资源环境意识等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湘潭作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成员,近三年来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要求,从勾画蓝图、突出"两新"、彰显特色、突破瓶颈、试点示范、凝聚力量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从发展方式转变看,更加注重发展的内生增长能力,注重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环境的可承受度"三度"紧密结合,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刚  赵洁 《特区经济》2009,(6):164-166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通过对长株潭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测算,并运用测算结果,对长株潭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作出分析和评价,从而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2月14日,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与湖北省武汉城市圈一道,同时被国家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两型社会”建设),这是湖南人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湖南的改革开放事业和全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将会产生重大的带动作用。当然,对于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几个月来,伴随着万千欢呼声,一个个新课题和一层层难关接踵而来,极大地考验着各行各业和整个政府的适应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符瑛 《改革与战略》2011,27(3):57-60
借助长株潭城市群获批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契机,文章通过对长株潭产业供应链现状SWOT分析,提出了长株潭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战略目标,并从两型社会环境、管理柔性化和标准化、产业竞合关系、物流设施网络体系、信息系统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长株潭集群式供应链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荣丙 《科技和产业》2011,11(6):128-134
建设“两型”社会与发展低碳经济都是中国经济低碳转型中的系统工程。通过分析它们在终极目标、内在要求、实施手段上的协同一致性,探索了符合建设“两型”社会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寻求了建设“两型”社会和低碳经济并轨发展的实现途径,并考究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蓬勃发展的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