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2005,(3):12-13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代表、委员们所议关乎国计民生,备受海内外关注。“和谐社会”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众多议案、提案都以此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信息-资料     
《宁波通讯》2006,(11):2-3
和谐社会民生九要素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城、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等。为此,六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宁波经济》2008,(4):M0001
在这个春天里召开的全国两会圆满结束,民生,毫无疑问成为两会的主旋律。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积极围绕民生问题建言献策,为人民如何更幸福、更  相似文献   

4.
《宁波通讯》2007,(3):2-3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召开。从“两会”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代表委员提案议案聚焦的重点以及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主题看,凝聚浓浓民意的全国“两会”,解决民生问题仍将是最强音。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7,(6):24-25
关注民生.针砭积弊.两会代表委员不是停留在“望、闻、问、切”的“诊疗”阶段.而是开药方,治病根.  相似文献   

6.
信息资料     
《宁波通讯》2006,(10):2-3
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把握好的12个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就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7.
《北方经济》2005,(4):20-20
[和谐社会] 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韦奇科 《广西经济》2007,(12):46-47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解决好民生问题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崇左市江州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积极实施“五大工程”,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和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去张家港采访,深感张家港精神魅力无穷。革命老区精神铸就的张家港人,在社会实践中提出的“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16字名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张家港市兴业之本、发展之魂、力量之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张家港市通过弘扬张家港精神,使一个苏南不起眼的老区经济薄弱的县,一跃而为世人瞩目的经济强市。张家港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被人们称之为“赶超经济”,  相似文献   

10.
信息-资料     
《宁波通讯》2006,(1):4-5
一、2006,中央转轨总动员 新年的钟声敲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0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并特别指出,“这个总体要求的精神实质,就是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转轨”,成为“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经济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经济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保障、积蓄、平和、推动、支持、润滑、调节、引导等不同的作用。同样,社会和谐可以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地、科学地、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今日中国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3.
两会观点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各地悄然兴起,据了解,目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超过15万个,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总数已达到3870多万。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对此表现出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已成今日火热的话题。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这在今天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胡锦涛总书记还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必须努力实现政治的平等、经济的公平、社会的公正这三个基本要素.抓住这三个要素,我们就能从根本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坚持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调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积极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发展活力,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急剧的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由于公平机制的普遍缺失,社会结构存在严重失衡,社会利益主体加剧了利益分化,社会的综合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作为政府,要公平的处理社会各利益群体的博弈关系,既要达成最优的博弈均衡,又要实现全社会的最大利益,努力谋求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只有这样,中国社会才会长治久安,和谐社会才有保证。  相似文献   

17.
信息-资料     
《宁波通讯》2006,(5):2-3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25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现实、未来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25个问题;对这些问题,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市正处在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充满希望和机遇。但同时又面临着一些挑战.特别是社会矛盾凸显,群众信访逐年增多,反映的问题而广复杂。这些问题如不能妥善处理.事必给我市的改革开放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以发展求和谐、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是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更加和谐,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过程,目的就是更好地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达到新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