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需求结构及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投入产出法与比较分析方法,对典型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需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生产性服务业性质、制造业性质四方面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需求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四要素发展特点总结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需求的国际发展态势,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由对制造业需求显著转为对自身需求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由以非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逐步转向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结合我国现状,本文最后提出了推动我国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差距,已经成为我国沿海与内陆地区新一轮发展差距加大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快内陆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作者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进行比较探讨。首先从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分析,提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其次,通过长三角地区四省市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据比较,论证了内陆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根源,并给出加快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服务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天津以及滨海新区处于我国经济开发开放的前沿,抓住机遇发展服务业不仅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本文以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影响因素为出发点,详细分析了天津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影响服务业吸引外资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鉴最新文献对服务业发展规律的测度方法,用中国1952—2010年的地区面板数据对我国服务业比重变化的长期规律和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测度,结果认为:宏观国家层面上,我国服务业比重的变化确实有悖于世界经济整体服务化的趋势;但在地区层面上,我国服务业比重与人均GDP的关系基本符合"服务业比重随经济发展不断上升"的普遍规律,所谓经济服务化的"中国悖论"在地区层面上并不存在;对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地区差异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第一波发展阶段,只有少数地区进入了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导的第二波。文章最后对我国服务业发展规律的成因进行了一般分析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5.
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或者发达程度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北京和上海,代表国内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最高、服务业体系最健全、服务业功能最完善的地区;第二层次是天津、广东、浙江、江苏、辽宁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产业体系比较完善,服务业对工业、对民生的支持比较充分,但仍有很大的潜力待挖掘;第三层次是山东、四川、安徽、黑龙江、吉林、湖北、湖南、陕西、重庆、山西、河北、广西;第四层次是江西、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区。近些年来,我国地方服务业发展迅速,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为代表的三个区域服务业增加值已经达到全国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51.4%,高于这三个地区的GDP占全国GDP(48.0%)的水平,成为我国服务业发展三大增长极。以城市群的形式推动城市化的进程、提高若干城市的人口密度、促进服务业的整体优化升级、优化服务业的地区布局和重新定位各地区的服务业发展重点是促进地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劳动生产率是衡量服务业增长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1978~2006年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现状,并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方法考察了其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呈稳定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则基本无差异,且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在分别考虑了截距项、时间趋势、时间特殊效应、省份特殊效应、省份时间效应与序列相关等因素的影响后,我国各省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内部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均存在条件性β收敛。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运用地区差异指数与偏离-份额分析法,对美国纽约大都市圈各地区之间服务业产业结构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不同产业结构下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益进行了评价。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城市群各地区经济增长较大程度地取决于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地区之间产业结构的差异也集中体现在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差异上。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得出了有利于我国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的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钟鑫  易文  郭宁 《财经科学》2021,(7):66-80
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对促进我国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检验了服务业OFDI对企业生产率的作用,并从投资东道国类型、投资模式以及服务业行业属性方面分析了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服务业OFDI显著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不过这种作用只存在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对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OFDI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对于绿地投资,采用跨国并购的服务业OFDI更能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省为例,对省属各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以期探究全省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对2005-2007年间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平均值进行因子分析,从规模、速度、结构和总体四个方面评价了陕西省各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其次,以规模、速度和结构三方面的评价得分作为聚类指标对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寻求服务业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类别;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陕西省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处于全国前列.本文对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对2010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发展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反映产业发展水平的2个指标——人均工业增加值和人均服务业增加值,通过聚类分析将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关联发展模式分为4类——产业交融型、协同共生型、辅助推动型和平行转移型。最后针对不同区域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0—2019年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中介效应与门槛模型考察科技推广服务业对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呈逐年提升态势,且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效率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科技推广服务业不仅有助于直接提升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还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驱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科技推广服务业对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科技推广服务业对拥有不同创新能力或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具有异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诗卉  肖婷婷 《技术经济》2023,42(9):97-105
随着数字技术逐渐加入社会生产过程,数字经济对产业内部结构将产生深刻影响,为研究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影响,在2011-201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实证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结构的影响效应为“高端促进”,而非“低端锁定”,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在作用机制上,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空间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本地的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带动邻地的服务业结构升级。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受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当人力资本水平超过门槛值时,表现出持续增强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证实数字经济是服务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能够为数字经济时代破除经济“结构性减速”、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知识和创新溢出存在空间壁垒,高速铁路能打破区域空间阻隔,缩小时空距离,促进以知识和创新为显著特征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构建200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从区域层面和细分产业层面研究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速铁路建设与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东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影响不够显著,但对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起显著促进作用。这表明,高速铁路修建改善了区域投资环境,打破了区域阻隔,有助于增进知识溢出效应、加速要素流动,对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证实在中西部地区建设高速路具有正确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参考Antrs et al(2012)方法,利用中国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投入产出表测度30个省份17个细分行业的产业链长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服务外包对延伸产业链长度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从整体上看,服务外包对我国产业链长度攀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服务外包每提高10%,可以促进我国产业链长度提升062%。第二,从细分类型的服务外包看,交通仓储外包对产业链长度延伸的促进作用最大。第三,分地区研究发现,服务外包对中部地区产业链长度提升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最小。第四,分行业后发现,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链长度均有提升作用,但是对服务业促进作用是制造业的近2.7倍。  相似文献   

16.
王鹏  李军花 《产经评论》2020,11(2):17-33
城市群经济在我国经济版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成为创新扩散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高技术含量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分布与结构的合理性对城市及城市群形成创新竞争力有重要意义。从产业互动外部性与产业集聚外部性角度切入,将城市群作为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利用2003-2016年我国七大城市群1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集聚及相对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进而探讨这种影响在城市群之间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1)生产性服务业相对集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即某一城市创新力受当地和相邻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相对集聚水平的影响。(2)就全国整体而言,对城市创新力有持续性影响的主要是相对多样化集聚而非相对专业化集聚,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价值链形成动态比较优势来实现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3)考虑区域异质性的回归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相对集聚程度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模式的城市群内城市创新产生显著的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参考Antrs et al(2012)方法,利用中国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投入产出表测度30个省份17个细分行业的产业链长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服务外包对延伸产业链长度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从整体上看,服务外包对我国产业链长度攀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服务外包每提高10%,可以促进我国产业链长度提升062%。第二,从细分类型的服务外包看,交通仓储外包对产业链长度延伸的促进作用最大。第三,分地区研究发现,服务外包对中部地区产业链长度提升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最小。第四,分行业后发现,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链长度均有提升作用,但是对服务业促进作用是制造业的近2.7倍。  相似文献   

18.
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   总被引:267,自引:1,他引:267  
江小涓  李辉 《经济研究》2004,39(1):4-15
服务业比重随着经济发展不断上升是一个普遍认可的规律 ,但是我国在上世纪 90年代初期以来 ,服务业比重在一个低水平上保持稳定 ,有悖规律。这种现象的产生 ,有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经济体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定位、认识和政策、统计口径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详细考察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与内部结构的变化 ,并将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 ,从多个角度 ,用不同的数据样本 ,分析了经济增长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 ,并建立了一个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城市化等因素变化对服务业今后发展的影响。预期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服务业比重会在我国人均GDP上了一个新台阶后明显提高。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际生产分工体系日益完善。国际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实现产业升级、优化外向型经济结构和提升服务贸易的战略选择。服务外包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在分析了黑龙江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发展服务外包重点行业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