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率冲击与房地产价格波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1998-2006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勃  高波 《经济评论》2007,(4):46-56
在考虑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利用中国1998-2006年的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一年期商业贷款实际利率、存款准备金实际利率、中央银行实际贷款利率、实际再贴现率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土地交易价格指数的季度数据建立误差纠正模型,使用协整检验、长短期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对中国房地产价格和各种实际存贷款利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短期而言,中央银行实际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实际利率、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和一年期商业贷款实际利率对房价存在负向影响,一年期商业贷款实际利率对地价存在负向影响;长期而言,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对房价存在负向影响,而一年期商业贷款实际利率对房价存在正向影响。在现阶段选择适当的利率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有利于保持中国房地产价格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今年2月,在国际金融危机过后经济开始回暖的情况下,我国再次进入"负利率"时代。"负利率"会对我国居民的收入、企业投资、商业银行改革及资本市场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表面上看,"负利率"是由通胀压力过大导致的,但深层原因是我国利率还未完全市场化导致的。为缓解"负利率"的影响,我国中央银行不宜提高名义利率,但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等多种措施来控制货币供给,减轻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并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演变和作用,并以此来分析最近一段时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演变和作用,并以此来分析最近一段时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借贷资本利率理论,对分析银行信贷资金及其利率的形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应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导向,以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为基础,以贷款利率为核心,以市场借贷资金供求决定市场利率水平的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应该把商业银行的平均利润率要求,作为中央银行选择、实施货币供给和利率中介手段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限制界限;应相对控制银行存款利率,保持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和整个市场利率,以鼓励投资和创业。  相似文献   

6.
马龙飞 《当代经济》2016,(11):12-13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国家通过央行来调整或规定银行等机构存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用来控制和改变银行的创造能力,来达到控制社会货币的需求、供给以及银行的资金流动,这是我国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是通过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实现.本文主要从法定存款准备金调节宏观经济的一项经济政策,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政策背景为线索,来研究从开始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存款准备金对我国的经济方面进行的宏观调控,再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判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8 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之后 ,我国中央银行利率体系初步形成。 1986年开始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 ,并把它作为实现货币信贷工具的宏观调控目标。但是 ,由于中央银行“一揽子”制定商业银行利率等体制性因素 ,中央银行利率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存在的主要缺陷是 :1、中央银行利率导向作用小。在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下 ,中央银行不仅制定基准利率 ,而且制定社会存款、贷款利率 ,包括存贷款利率水平、利率的种类和期限档次都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和制定 ,因而中央银行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很难起到导向和调节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1995年2月-2014年11月的月度数据,采用门限回归模型对我国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存款基准利率)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央行政策利率的调整对产出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当中央银行大幅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时,其对产出的影响十分微弱;而当中央银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时,利率政策对产出的抑制作用却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1七次利率下调对银行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自1996年6月10日连续七次利率下调对减轻财政和企业的负担,支持国企,启动消费,扩大就业,保持币值稳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低通胀率下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贡献。它给银行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是部分存款分流,组织资金难度大。二是存款成本降低,存款效益明显。三是存贷款利差扩大,有利于银行提高经营效益。四是在中央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很大,促使银行增加贷款的投放。五是减少营业税的支出,营业税是按照利息收入来征收的,存贷款利率的减少,使银行的利息收入减少,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货币政策有效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1995~2008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对产出有显著的作用,并且对产出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来实现的。紧缩的货币政策没能使物价水平下降,反而上涨了。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相比,贷款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更大一些。因此,中央银行不能仅仅依靠紧缩的货币政策特别是频繁加息来控制物价。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出口依存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亮 《生产力研究》2006,(4):105-106,140
目前我国出口依存度增长迅速,比美、日等发达国家高。加工贸易比重高,存在大量外资企业,服务业比重低,使得出口依存度被高估。我国贸易还存在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和收入分配影响的不对称,贸易不平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seeks to adjust Taylor rule to mimic an environment that has central bank inability (losses). Moreover, the current paper is aiming at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the new features of Taylor rule within a context of a New-Keynesian model on a developing economy. The current paper concludes that we can utilize Taylor rule within a New-Keynesian model to introduce the influence of the central bank inability on the economy. Central bank inability decreases both expected future real interest rate and expected future real output. On the contrary, it increases expected future nominal interest rate and expected future inflation rate. Moreover, we prove that the effect of central bank inability has larger effect on the expected inflation rate more than the influence of targeted inflation rate.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computes optimal robust monetary policy in a new Keynesian small-open economy model with Knightian uncertainty about the degree of price stickiness and th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goods. Due to the simple model structure used in the paper, I can derive analytical results for the min–max solution under discretion and assess how a robust optimal Taylor rule must be set in small-open economy. I find that, in an optimal robust discretionary equilibrium, the central bank should assume that the degree of price stickiness and th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goods take on their highest numerical values. In terms of interest rate setting, if the optimal discretionary robust equilibrium is implemented with a Taylor rule, the policy rate should react to inflation in a less aggressive way than in the case of complete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4.
利率作用不对称性对投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煜  王慧 《经济问题》2008,(11):103-105
1996年后我国经济经历了通缩、通胀和两者共存的发展阶段,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上开始逐渐重视利率的调控作用,曾在7年内7次下调贷款利率,2004年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和通胀压力的增大,我国再次进入加息周期。利率的历次变动是否发挥了货币政策对各经济变量传导功能是市场普遍关注的问题。运用1996~2007年的季度数据,在分别考察了利率下调及上升基础上,对我国资产投资的利率弹性做出定量分析,并在投资总量持续增长的条件下对投资同比增长率和利率变动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5.
加入金融创新的IS-LM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融创新与衍生工具的大发展是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 (特别是发达经济体 )最显著变化之一 ,但这一变化在传统的IS LM模型中却得不到反映。本文通过金融创新对于交易效率、实际投资的利率弹性、金融投资的利率弹性这三条渠道的影响 ,将金融创新纳入IS LM模型。这一方面是弥补传统IS LM模型对现实经济变动反映的不足 ,另一方面也是对金融全球化时代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关联“形式化”的一种努力。新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 :长期而言 ,金融创新对产出有促进作用 ;但短期来说 ,金融创新的作用不确定 ,可能对产出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一味鼓吹金融创新会有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短期外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起我国短期外债快速增长,这可能是国际投机资本进入我国的表象之一,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短期外债的规模及结构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潜在的威胁。并指出国家外汇管理部门采用一系列措施管理短期外债以严控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入,措施是得当和必要的,但也是有限的。在开放的经济体下,只要汇差、利差及贸易顺差等因素存在,其所诱发的资本流动就不可避免,最终问题的解决还要靠国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完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利率政策的行为表明,钉住汇率下的独立性是以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损失为代价。处于对内通货膨胀高涨与对外巨额顺差并存的经济状态下,以单一利率政策应对开放经济的内外平衡目标,显然力不从心。在中国经济日益开放的当今,宏观经济调控需要新的政策工具,或是对既有政策工具赋予新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居民跨期消费行为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宇 《财经科学》2010,(3):45-52
消费可以分为耐用品和非耐用品两个类别,耐用品在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是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一个特征。通过我国城镇居民的耐用品消费分析后发现: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的跨期替代弹性大约是0.75。另外,期内替代弹性和跨期替代弹性呈现同向变动的特点,而非耐用品消费支出的系数、主观折旧率和跨期替代弹性表现出反向变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问题:升值及其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基础上,本文首先讨论了汇率升值的短期压力和长期压力,前者源自内外经济失衡和双顺差的持续,后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竞争力的增强,认为目前宏观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的两个双向循环和双向依赖;测度了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函数和进出口函数及其汇率弹性,估算了不同幅度汇率升值的成本,主要包括引进外资和出口贸易减少的数量,以及由此带来的GDP和就业人数减少的规模,发现三个季度后,升值的影响下降一半以上,七个季度以后,升值的影响近于消失。并据以对可选择的升值幅度和操作方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ustralian economy in the post-war period. The analysis examines stationarity and cointegrating relationship among output, interest rate and money.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Australia has had a stable cointegrating relationship among output, interest rate and money during the post-war period although the country deregulated its financial sector in the 1980's. Australia's money demand function fails to rejec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interest elasticity of money demand is 0.5. In addition, one specification of the country's money demand function fails to rejec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income elasticity of money demand is unity. The specification is the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hat includes real output, real balances, an interest rate, and a deregulation dummy variable, with the lag length of thre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