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4月,重庆市委、市府提出了“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渝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一翼”,以万州为区域中心,包括丰都、忠县、垫江、梁平、万州、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等11个区县,具有三峡库区的特殊性,是重庆市产业发展最薄弱,就业矛盾最突出的区域之一。本文以该区域的中心城市万州为例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节能减排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重庆市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紧紧抓住设立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契机,全面实施"一圈两翼"(即一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0-2010年重庆市40个区县的建成区面积增加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CDP和三、二产业比值的历史数据,对城市扩张速度的时空演变规律与特征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脱钩研究,判断二者关系在未来的变化趋势,以期为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参考.研究表明:①2000-2010年,重庆市城市扩张的增速较快的区域表现为由“一圈”向“两翼”扩散的态势,且扩张速度较快的区县在空间上表现为“集中连片”的形态,城市发展的涓滴效应和规模效应逐步显现.②2000-2010年,重庆市人口城镇化率提升的由“一圈”带动逐渐转变为“两翼地区”带动,城市生产力表现为随主城区距离增加而不断减少,“环主城区”成为承接“主城区”产业转移和“两翼地区”人口流动的功能性区域.③根据扩张性复钩或强复钩与城市扩张速度高度关联的研究论断,以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工业产业的空间布控可以实现人口的有序疏导.④根据扩张性复钩与城市扩张速度的耦合性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不断增强的研究论断,城市扩张速度越快,其对区域生产力水平的依赖程度越高,适度调低CDP增速,可以控制城市无序扩张、提升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长寿区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为石油天然气化工、冶金建材、合成材料基地,区域性专用物流节点城市。重庆市长寿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自身明显的区位优势,构建山水、人文、生态并举的和谐宜居城市,既是长寿自身城市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整个大重庆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研究长寿作为成渝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对长寿城市自身的发展,以及充分发挥其在整个成渝经济区的集聚及辐射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缩小东西部差距,加快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战略问题至为重要。西部大开发,首先要确定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先发展战略,即要首先通过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经济,促进中心城市的功能开发,强化其对周边地区的聚集和辐射作用,带动一定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先发展战略,是一种必然选择 1.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先发展战略,完全符合邓小平关于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精神的。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于2007年提出的"一圈两翼"发展战略是一项典型的多目标战略决策,这一重大决策涉及到农民增产增收、自然环境保护、人文社会环境改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简要回顾重庆市两翼地区的经济、农业发展现状,明确农民实现增收的同时应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分析多目标战略实施所遇到的困难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性中心城市与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湖北省十堰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所具有的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中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提出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如何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未来五年,福州市将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核心城市为目标,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密集优势,进一步增强省会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全面发挥福州的海洋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海洋经济强市,大力实施“一城两翼双轴线”城镇群发展战略,加快构筑跨江向海、山水相间的沿江滨海式城市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一个城市的战略定位,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发展走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沿边开放战略深入实施,作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门户城市,昆明对外开放的空间、改革创新的空间、市场拓展的空间、优化生产力布局的空间变得更加广阔,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昆明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昆明的战略发展定位,将直接影响着云南乃至中国西部城市发展定位.文章通过一系列的实证,阐述了昆明城市发展定位在引领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首都城市与港口城市空间耦合形成世界城市的国际发展事实,探讨河北沿海地区秦皇岛市承接首都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功能拓展的战略契合点,计算秦皇岛市域空间聚集—扩散程度,剖析秦皇岛市空间发展的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城市组团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发展模式是秦皇岛以出海通道和滨海客厅为战略契合点,全力延伸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功能拓展和区域溢出的最佳模式。为此,秦皇岛应以"两轴、两翼、四级"贯穿"人字轴"城市组团总体布局,促进城市空间多中心网络化发展;以国家"第二会客厅"、国际滨海旅游港和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打造北京世界城市功能区域溢出的枢纽—网络化承接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经进入"多圈多带多区"相互交融发展的时代,以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几大城市群之一.而"一体两翼"战略确立了以青岛为龙头,以青岛、济南两大城市为中心,形成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使之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脊梁.尤其是青岛,在山东半岛和整个环渤海经济圈内,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都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2.
论昆明旅游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陶犁 《经济问题探索》2001,(12):117-120
昆明作为云南省最主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在不同地域旅游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只有抓住机遇,以大西南为腹地构建发展战略,向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目标迈进,增强旅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营造更加完善的城市旅游空间,才能进一步发挥昆明旅游中心城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重要腹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涪陵,迎来了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比于前期的“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初级阶段,如今上升到“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的实质阶段。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充实中心城市内涵,提升中心城市品质,成为新形势下涪陵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2006年,辽宁省政府提出"五点一线"的战略发展方针,以沿黄、渤海的五个重点发展区域和一条贯通全省海岸线的滨海公路建设为核心,构筑起加速老工业基地振兴、全方位扩大辽宁对外开放的崭新格局。作为"五点一线"中唯一拥有边境口岸的城市,丹东市与其所辖的"两市一线三区"和辽西城市共同构成了"五点一线"的两翼。本文对丹东市发展沿海经济进行了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丹东及其所辖市区作为边境城市融入到沿海经济开发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极为重要。本文从现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标准、城建成本、城建模式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根据经济辐射理论和梯度经济原理,结合重庆市"十一五"规划,针对重庆市经济极化现象严重、经济梯度不合理、经济二元结构突出、城乡经济差距过大等现实,提出重庆市应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为突破口,形成大中城市围绕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围绕中心大城市、中心集镇围绕中小城市、中小城镇带动农村的城镇化发展网络格局。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跨越,建设具有高品位现代城市文化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新重庆。  相似文献   

17.
石月霞  姜云霓 《经济师》2011,(9):193-194,196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更加依赖城市的贡献,城市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载体,对其发展能力与发展潜力的挖掘越来越显得重要。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对武汉城市圈城市成长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2006年前后各项指标体系得分变化较大,虽然未能改变武汉在城市圈中"霸主"的位置,但鄂州、孝感、咸宁、仙桃等城市的发展速度迅猛,城市成长力逐渐变强;多中心格局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表明,中心城市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引擎;甘肃区域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如何做大做强兰州这个中心城市;基于“大视野”,构筑“大产业”,形成“大市场”,建设“大都市”,完善“大交通”,打造“大中心”是将“大兰州”建设成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何江华  靳能泉  周明中 《经济师》2013,(11):180-182
建设次级中心城市是四川省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房地产业面临的问题甚至会阻碍城市发展,文章从建设次级中心城市视角剖析达州房地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华边 《发展研究》2007,(6):86-87
三明城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坚持市区"南拓北扩西进"、市县一体化和城市联盟"三策并举",按照一主(三明中心城市)两辅(永安、沙县)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实施以区域空间整合为重点的三明、沙县市县一体化和以产业整合为重点的三明、永安城市联盟,优化永安 三明--沙县城市主轴线发展布局,形成包括三明市区、沙县、永安的大三明城市格局,做大空间、做优环境,提高城市的竞争力、辐射力,逐步把三明建成连接沿海、对接内陆、联动周边经济协作区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