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居民消费、自然储蓄与资产价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扬 《经济前沿》2010,(1):90-98
凯恩斯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忽视了消费者的储蓄行为的重要信息,是导致CCAPM遭遇实证难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结合储蓄理论来改进CCAPM。储蓄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既不购买消费品,也不购买投资品的“冗余”部分。这些收入“冗余”的数量与储蓄收益率(利率)无关,给消费者带来了直接的效用,笔者称之为自然储蓄。本文把自然储蓄加入到标准CCAPM的理论框架内,重新讨论自然储蓄、消费和资产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现除基于消费的风险溢价以外,传统股权溢价还包括了基于储蓄的风险溢价,最后利用中国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为理论模型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其他结论如下:自然储蓄抑制了消费者对金融资产的需求,这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的“超额储蓄”与欠发达金融市场并存的现象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性解释;我国消费者的储蓄效用弹性远高于消费效用弹性,说明储蓄政策是比消费政策更为有效的资产市场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2.
储蓄与投资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投资与储蓄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后认为:在开放的经济系统中,长期内储蓄与投资没有因果关系,如果两者间存在因果关系,应表现为投资增长是储蓄增加的原因。以我国东部地区的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结论基本一致。因此,要充分利用内源融资,减少系统内的储蓄流失并提高储蓄——投资的转化效率,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必须首先提高投资效益和效率,扩大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3.
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有必要了解他们之间的理论关系,从而指导实践中的经济政策的执行。通过对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凯恩斯经济理论、哈罗德—多马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进行阐述,明确了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居民储蓄 ,主要有两个问题难于解释 :一个是负利率下的储蓄增长 ,一个是储蓄率高。针对以上两个问题 ,国内学者借鉴西方储蓄理论进行了一系列分析 ,但结果并不理想。本文对储蓄理论的演变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作一简单的述评 ,然后提出例“U”曲线假说。一、西方储蓄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应用的局限性(一 )西方储蓄理论简单回顾自从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消费函数的概念之后 ,西方学者进一步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永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从 5 0年代初到 70年代末 ,生命周期 /永久收入假说主宰了经济…  相似文献   

5.
居民储蓄研究的新进展:理论与经验事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居民储蓄研究的新进展表明:生命周期理论仍然是居民储蓄理论研究最基本的参照系和出发点;但为解释理论与经验现象的不一致,诸多新的储蓄影响因素和经验假说被引入;微观数据分析成为潮流;行为理论显示出良好发展前景;一个满足一致性、一般性和易处理性要求的合意储蓄理论模型远未形成。  相似文献   

6.
朱波  杭斌 《宏观经济研究》2015,(3):112-119,133
本文基于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理论分析医疗支出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机制,并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省际面板数据对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我国城乡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都很强烈,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明显高于农村居民水平;2医疗支出不确定性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增强了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产生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虽然比较小,但呈不断上升趋势;3我国城乡居民都受到流动性约束的影响,在流动性约束条件下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扩大消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首先对利率变动与居民储蓄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选取2000年1月到2010年12月的数据,利用VAR模型,就我国居民储蓄利率敏感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居民储蓄和存贷利率之间的变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是居民储蓄对存贷利率变化并不敏感。居民储蓄利率敏感性差的根本原因是政府行为、企业行为、银行行为和居民行为还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最后对提高储蓄利率敏感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储蓄过剩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曼迪维尔、马尔萨斯、霍布森以及凯恩斯等人早就提出了过度储蓄理论的分析框架,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他们并没有将其进一步发展为储蓄过剩理论。本文通过对经济运行中约束条件变化的分析,在对前人经典理论的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储蓄过剩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储蓄过剩的标准及其存在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会对居民储蓄产生反向影响.本文运用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机制,重点是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对居民储蓄产生的动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居民储蓄率的长期特征与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至今仍在进行的社会保障体制转轨有较大关系.这一转轨过程导致了社会保障福利的较大程度的变化,这一变化通过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资产替代效应,使得居民储蓄发生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0.
在宏观经济增长研究理论中,储蓄在经济增长模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在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率的不同关系,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的储蓄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高的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要保持适度的储蓄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储蓄恒等式的理论出发,对我国近年来储蓄转化为有效需求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定量地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在储蓄转化为有效需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以后的储蓄转化格局作了初步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储蓄分为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采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等方法,对中国分部门储蓄与投资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本文发现,中国的投资与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三部门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对投资率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居民部门.本文还发现中国投资与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之间具备显著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并从中得出结论:中国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自我累加效应,居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存在较长的滞后效应,而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在短期内也无法拉动投资率上升.  相似文献   

13.
预防性储蓄理论——储蓄(消费)函数的新进展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 (LC/PIH)一直是研究储蓄行为 (消费行为 )的主要理论框架。近年来这一理论框架正被一种称为预防性储蓄的理论所修改和补充。本文评述了预防性储蓄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并以该理论的核心———即对导致预防性储蓄的收入不确定性的测量为主线 ,阐述了该理论的主要模型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还评介了一种利用风险厌恶理论测度不确定性的方法。预防性储蓄存在与否 ?大多数研究者给予了肯定答案。有争议的是其在储蓄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文中没有就此给出结论 ,而只是指出研究预防性储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依据发展经济学理论,当发展中国家的储蓄不足以支撑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投资,即出现储蓄—投资缺口时,可以通过国际资本流入加以弥补,并提高国内资本形成的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具体来说,国际资本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储蓄供给,储蓄转化为投资机制(融资机制)和投资需求这三个环节的作用机制,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一、国际资本流入对发展中国家储蓄供给的影响国际资本流入主要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和消费来影响国内储蓄。当资本流入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大于其对消费的影响时,表明资本流入对国内储蓄具有促进作用,即资本流入可以增加国内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8,(5)
文章首先介绍了山西省的人年龄结构和储蓄现状,然后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可能存在的影响机制,最后选取2002—2015年间山西省人均储蓄余额、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家庭规模、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等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山西省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引起储蓄增加,进而导致消费不足,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最后建议山西省政府要大力促进老年产业的发展,促进老年群体消费;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弱化年轻人储蓄动机;实行开放的人口政策来减缓人口红利的消失,引导劳动力向养老服务、医疗等行业转移,最大化地降低老龄化对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雷钦礼 《经济学》2009,(2):1029-1046
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一个相当一般的分析家庭消费与储蓄跨期优化决策问题的理论框架。使用综合了家庭的当期消费、消费习惯、财富积累、偏好改变多种作用影响的效用函数,在家庭劳动收入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们导出了家庭消费与储蓄跨期优化决策问题的闭式解,给出了家庭消费函数和欧拉方程的解析式。使用中国农村居民的住户调查数据对理论模型中导出的欧拉方程进行估计的结果表明,除了收入和家庭财富以外,消费习惯和预防性储蓄动机确实也都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与储蓄决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一个相当一般的分析家庭消费与储蓄跨期优化决策问题的理论框架。使用综合了家庭的当期消费、消费习惯、财富积累、偏好改变多种作用影响的效用函数,在家庭劳动收入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们导出了家庭消费与储蓄跨期优化决策问题的闭式解,给出了家庭消费函数和欧拉方程的解析式。使用中国农村居民的住户调查数据对理论模型中导出的欧拉方程进行估计的结果表明,除了收入和家庭财富以外,消费习惯和预防性储蓄动机确实也都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与储蓄决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居民储蓄存款理论函数和计量模型。利用1995—2012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表明居民储蓄主要由收入水平和物价指数决定,收入水平与居民储蓄明显正相关,而物价指数与居民储蓄呈总体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6,自引:5,他引:116  
本文选择中国城镇居民 1 991— 1 998年间平行面数据 ,采用工具变量和广义矩估计方法 ,对预防性储蓄模型进行估测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本文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同类研究扼要综述 ,并着重介绍Dynan的预防性储蓄模型。第三部分是对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数据及估测方法的说明 ,最后给出本研究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实证研究结果 ,以及对居民预防性储蓄产生原因所作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对菲利浦斯曲线进行重新评价,提出自然失业率假说,把“适应性预期”的假说引入经济学研究,此学说成了理性预期理论的先驱。他的不少观点,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在经济理论概念上的创新,把人们对“投资和储蓄关系的解释、经济增长周期的解释、经济发展可持续存在以及福利经济学的认识”都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