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Arcgis的重庆市县域生态足迹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模型已成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但大都是静态地揭示某个区域的生态足迹,或纵向揭示生态足迹演化过程,而很少横向对比某个省(市)的县域生态足迹.从县级区域来评价重庆市2007年的生态足迹区域差异,揭示各区县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生态压力和发展优势,为重庆市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和依据,并应用Arcgis软件直观表现重庆市生态足迹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的韶关市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作为测度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方法,近几年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广东省韶关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供给,并将韶关市的生态足迹、生态超载率和单位生态足迹GDP产值与其它区域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韶关市生态足迹表现为生态赤字,其生态足迹超载率低于相比较区域,单位生态足迹GDP产值低.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以2000年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广东省2001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广东省2000年的生态足迹指标进行了计算,并进一步对广东省2000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200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097ha,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63ha,生态赤字为0.634ha,反映出在当前技术水平条件下,广东省的资源消费超过了其生态阈值,处于生态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针对这种计算结果,提出了能够促进广东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铜陵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M.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方法,对安徽省铜陵市2000~2003年间的生态足迹指标进行了计算,通过对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来评价铜陵市近年来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继而提出了铜陵市实现提高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政策建议,包括循环经济建设和生态补偿等等。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对广西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动态的研究.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广西1995年到2010年中主要年份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广西的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为1.0775hm2增加至2010年的2.742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5年的0.4052 hm2减少至2010年的0.2935 hm2,反映了广西已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最后为广西的发展走可持续道路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模型是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反映一定区域内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压力。根据2006~2010年新疆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新疆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年间新疆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生态承载力缓慢下降,全疆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程度超过了自身生态承载力的阈值,新疆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的内蒙古自治区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应用生态足迹分析对内蒙古1991-2015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统计核算,并对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可通过内蒙古1991-2015年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区别来表示生态赤字与盈余及是否可持续发展状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占用随之增加,这不仅加大了生态压力,也使得生态环境处于较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8.
贺州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法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本文在介绍生态足迹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贺州市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贺州市2008年生态赤字达到了0.912889公顷,城市生态系统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后,提出了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构建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泰安市作为研究对象,对泰安市2008年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2008年泰安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125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10hm2,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达0.115hm2,其旅游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后分析了旅游生态赤字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为实现泰安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詹立  赵成江 《新经济》2013,(23):82-83
生态足迹法是利用生物生产面积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方法。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桂林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研究发现,桂林市已处于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状态。据此,提出了优化生态环境,促进桂林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湖北省2013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栽力进行核算,并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8576hm2/人,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8355hm2/人;生态赤字高达2.0221hm2/人.由此说明,湖北省2013年处于生态超载的状态,其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最后,结合当前湖北省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环青海湖区域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西部大开发以来环青海湖地区4个县2000~2008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足迹多样性与发展能力进行了计算,并与青海省总体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近年来,环青海湖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出现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不断下降,但生态足迹多样性不足;环青海湖四县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方面差异极大.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了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和推进城镇化等实现环青海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定量度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文章将生态足迹法的计算模型应用到水库移民安置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以云南糯扎渡水电站S安置区为案例,进行计算分析,分析其可持续发展状况,提出改善该安置区生态赤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生态足迹理论进行了综述,并测度了黑龙江省2000~2005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而得到了该省近几年的生态赤字和盈余状况,在此基础之上对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从2000~2005年以来,从具有弱可持续发展力逐渐演变弱不可持续发展力,可持续发展力整体上呈现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生态足迹模型是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的科学方法之一,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文章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方法,在生态经济系统框架下构建生态足迹变化驱动力指标体系,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银川市2009—2017年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结果显示:银川市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增长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生态赤字较高,生态压力较大;生态足迹分布趋向失衡,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降低,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稳步增长;经济系统对银川市生态足迹变化起主导作用,总体表现为"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技术子系统"。应从生态、经济、技术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银川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白雪  王秋兵  韩春兰 《经济师》2010,(4):265-267
生态足迹法是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新型的理论方法,反应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程度。文章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东港市1996年-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东港市生态赤字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但生态赤字逐年增加,为东港市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在制定东港市未来发展战略时,要特别注意环境的保护,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量度问题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交通运输业的自然资源消费特征,提出了交通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在量度交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根据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和分析了中国1985年~2001年的交通生态足迹。结果表明:总交通生态足迹的构成中以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为主,而且两者均呈现出不断提高的变化趋势。由此可见,化石能源消耗及其燃烧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将成为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清洁能源、提倡节能和环保,将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我们应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生态足迹法作为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有效方法也逐渐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兵团2008年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评价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并分析导致兵团不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原因,提出兵团在今后发展中实现生态供需平衡的途径,以有利于实现兵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以江西省德兴市为例,对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7年德兴市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长,资源消耗水平依然严重;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经济转型初见成效;但生态赤字逐年增加,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生态足迹理论基本概念和计算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根据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生态足迹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异性,从河北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出发,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的测度河北省2008年的生态足迹供给和需求状况,检验河北省的实际的生态足迹是否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并结合河北省的特点,提出了如何缩小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