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立元 《新金融》2010,(5):28-30
本文以中国股票市场建立以来发生过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诱发这一变更行为的制度诱因。本文的结论是:中国股票市场发行审核制度的供给主导特性和项目主导特性对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行为产生了相应的激励,这种事前强化的激励机制是导致上市公司大面积变更IPO募资投向行为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之后产生了大规模、群发性的变更募资投向行为。在1993年—2009年的17年间,中国股票市场上累计有533家上市公司变更过IPO募资投向,占上市公司总数的46.59%;中国股票市场累计发生变更847家次,平均每年变更50家次;变更总金额达到1030亿元,占股市17年IPO募资总额的12.38%。  相似文献   

3.
王立元 《金融纵横》2012,(2):43-45,72
本文从中国股票市场建立以来发生过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上市公司中选取了161个适合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选择12个会计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反映公司经营总体绩效水平的综合得分,并以此作为标的,分别考察上市公司募资投向变更前后公司绩效水平的变化以及影响该变化的因素。本文得出了与以往研究成果不同的结论: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总体上改进了公司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4.
王立元 《海南金融》2011,(10):30-32
本文以我国股票市场1993-2009年发生过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53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行为主体偏好的视角考察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诱发原因.作为股票市场的行为主体,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在股票市场融资低成本的外在激励以及对自由现金流量控制的内在激励下,产生了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而股票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宏观经济产业政...  相似文献   

5.
IPO募资投向变更、经营业绩变化和市场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项目型股票融资制度背景下,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IPO募资投向变更和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事件研究法来观测IPO募资投向变更之后的市场反应情况。结果表明上市前后经营业绩下降幅度越大,越会引起IPO募资投向变更,而这种变更能够改进未来经营业绩,因而变更行为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具有"好"的动机的善意变更行为。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和市场有效性并不强,投资者却对IPO募资投向变更消息持负向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中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黄少安等,2001),近年来公司融资后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表现得相当突出和普遍,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国内已有学者对此问题进行过一些研究。刘勤、陆满平等(2002)对中国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动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善意变更和恶意变更的分类。朱武祥(2002)则从投资审批体制不适应实际需要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变更资金投向的原因。张为国、翟春燕(2005)对1999~2001年融资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几率和程度与公司的规模、长期投资显著负相关,与公司持有的关联交易、闲置资金及股权集中度显著正相关。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对中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如何影响公司业绩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投向变更使公司业绩下降的结论(李志文等,2002;原红旗等,2004;刘少波等,2004)。由于种种原因,股票市场的涨跌形成了不同的趋势,那么在不同的大市下进行权益再融资,是否会影响到上市公司募资投向变更呢?另外,上市公司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募资投向变更?其影响程度如何?这促使了本文实证研究的开展。二、研究范围与数据采样本文中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定义为: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的资...  相似文献   

7.
变更募资投向似乎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我国上市公司更改募资投向有如过江之鲫,乐此不疲。公告信息显示,2001年6月,有14家公司公告募资投向变更,7月份有16家,8月份则有41家。据统计,从去年7月1日到今年6月底,沪市600余家上市公司中有100多家变更过募集资金投向。仅今年上半年,沪深两市就有122家上市公司公告更改募资投向。上市公司频繁变更募资投向现象历来已久且呈蔓延之势,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在理论上研究上市公司的各种因素对其变更募股资金投向行为的影响,得出结论:资产规模大的公司不倾向于变更募资投向,而资产规模小的公司更倾向于变更原投资计划。基于理论研究,本文对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提出了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9.
覃家琦  杨雪  陈艳  孙凌霞 《金融研究》2020,479(5):170-188
本文以2007-2016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中国再融资监管制度是否促进了企业的理性投资行为。研究发现:上市企业投资决策符合资本成本约束的理性准则,表明中国权益市场中存在普遍的市场约束力量;但企业再融资后投资理性程度明显降低;对监管失效的原因分析表明,企业投资理性程度下降受到事前融资动机和事后募资投向变更的影响:监管规则对事前再融资动机缺乏有效把控,导致再融资资格出现错配;而对事后募资用途的监管不严,则导致部分企业对募集资金的用途进行随意变更,使得企业投资理性程度降低。研究结论为完善企业投资决策自治机制、优化权益再融资监管、促进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实证依据和一定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中国股市公司治理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之间的关系。我们考察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是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结果表明,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市场反应为负,变更事件显著导致公司未来业绩变差,这说明变更对绩效的影响是无效率的。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更倾向于变更募集资金投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