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鲁捷 《北方经济》2006,(5):32-33
消费模式表现为在一定消费观念指导下社会消费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不同的消费理念和消费引导政策,将孕育出不同的消费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和美国选择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消费模式。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有一定资源忧患意识的消费模式;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建立在高资源占有量基础上的消费模式,因此形成了日美两国在能源和资源消耗量上的巨大差异。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走高。美国政府开始倡导节约能源型的消费模式。并采取了一些激勋政策和强制性的措施。日、美两国消费模式和引导政策的变化,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一个双边同盟,美日同盟是二战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推进遏制政策的重要工具。冷战结束后,随着美日共同敌人的消失、经贸摩擦的加剧以及日本综合国力的提升,美日非对称性同盟陷入困境之中,处于一种“漂流”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美日同盟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这一调整是两国政策互动的结果,代表着美日两国要以双边军事同盟体系为核心、以多边安全为补充,在东北亚构筑一种霸权稳定模式的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肆意蔓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美国该时期对远东的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主要包括:美国对日本的贸易和投资政策,美国垄断资本家对日本的军事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及当时的军事力量对比对美对日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30年代美对日的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绥靖主义色彩,是当时形势之产物,是其国家利益使然.  相似文献   

4.
龙晖 《江西改革》2001,(12):12-13
当今国际金融业主要有两种基本经营模式:一种是全能型即混业经营模式,以德国为代表,包括瑞士、奥地利等国家的商业银行;另一种就是分业型,以1999年之前的美国为代表,包括英国、日本等的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末)被法律严格禁止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5.
美国与日本是亚太地区两大经济强国,亚太地区的经济与美日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日两国是亚太各国、各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最大的投资者和援助国。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袭后,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持续增长,严太地区经济总的来说仍保持着增长的势头。然而,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大幅下滑,而日本经济又进一步恶化,美日两国的经济衰退对整个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将放慢,国际贸易增幅将大幅回落。2001年,上海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可能下降,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制定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B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美贸易摩擦由个别产品或产业逐步上升为涉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整体争端.美国在贸易谈判中对日施加强大外压,迫使日本加速开放本国市场、放松国内规制、实施结构性调整.为了缓解对美贸易摩擦,日本同时表现出消极应付和主动出击两方面的特征,即"反应性"和"战略性"并存.政策决策过程的僵化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体制性根源.事实表明,日本国内的部分利益群体积极借用了美国的贸易外压,有效地推进了国内改革.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日本异质论及美国"对日修正主义"是日美经贸摩擦延伸至体制领域的重要表现。它既是冷战结束前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和美国国内政治气候变迁的产物,又具有深刻的学术和舆论背景。美国"对日修正主义"者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差异、日本政治经济体制及其相应政策手段的特殊性、美国对日贸易策略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其理论观点,在美国舆论界、学术界和决策层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金融危机使得人们必须重新审视融资模式,而前人对此的研究文献重点放在两种融资模式的比较上,其实更应该研究与我国融资模式相似的日本和德国的融资模式。本文通过比较日德融资模式在融资市场全面发展程度、间接融资市场和直接融资市场的联系程度以及政府政策导向的差异,解释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和德国经济表现的差异,对我国融资模式的选择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与对手为伍     
20世纪80年代初,美日贸易呈现一边倒的局面,两国经济摩擦逐步升级。对此美国政府提出要求日本自动限制对美国市场的汽车出口,这直接威胁着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地位。因此,丰田公司考虑,要实现赢得全球汽车产量10%的战略目标,绝不能放弃美国这一巨大的汽车市场。丰田公司决心循序渐进,进军美国。  相似文献   

10.
日美经济关系的失衡及其教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美两国之间出现严重的经济摩擦。日美经济关系从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转为金融领域的摩擦,日本被动地调整汇率和货币金融政策,并引发国内经济萧条。日美经济关系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与日美国内金融领域的深刻变化。为此,中国应汲取日本的历史教训,及时调整经济、金融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东亚的存在显得越来越重要.美国在东亚的关注点也由20世纪80年代的"抵制日本"转向了中国.文章就美国的贸易政策,结合中国的贸易、投资等经济问题,分析中美两国产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并思考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 在20世纪20年代末,英国成为最早进行区域经济政策实践的国家.此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也开始了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并把其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1985年,美日等国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引发日元急剧升值,并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结构的较快调整。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长达十年左右的停滞,日元升...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货币政策实践出现了一个重要变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兴起.自1990年3月新西兰率先采用以来,已先后有加拿大、英国、墨西哥等20余国采用了该政策,并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一些非采用国(例如美国、日本等)对它的讨论一直是经济学界以及经济政策界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在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前瞻性研讨中,它也正逐渐为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15.
正一、国外企业融资发展情况从目前发达国家情况来看,企业融资大致分为两类: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模式,主要以日本、韩国及德国为代表;以证券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主要以英国及美国为代表。(一)日本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日本企业一直以银行融资为中心。70年代中后期以后,日本的融资方式渐渐转为以证券融资、间接融资和内部融资三种方式并重的融资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银行的地位逐渐下降,证券融资逐渐成为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国际化自由化,  相似文献   

16.
从“和平演变”到“武力强制”-美国调整对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极不平静,一波多折。不断被问题、摩擦、危机甚至冲突所左右。其中1993年8月发生的"银河号"事件、1996年3月两国军事力量在台湾海域对峙、1999年5月美国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和2001年4月中美两国军机相撞事件,最能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受挫折的程度。当今世界没有无摩擦、无危机的双边关系,但当事国政府处理危机的立场、态度最能反映一个当事国对于保持和发展与另一个当事国关系的真实愿望、目的和政策。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最严重危机(之所以称它们是最严重的危机,是因为它们同美国对华实施武力强制相关)以及美国政府和社会对这些危机的不同处理方式和态度的研究与分析中,我们深切感到美国对我国国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规制缓和”与美国的“规制撤废”,体现了日美两国规制改革的不同特点。然而,“规制缓和”与“规制撒废”却体现了规制改革目的的根本差异:为生产者改革还是为消费者改革?是“生产者优先”还是维护“消费者主权”?本文从日美体制的差异到规制缓和与撒废的落差;从政府垄断到消费者代表体系;以及IT革命与“生产者优先”的限界等等,多角度地对日美两国规制目的作了比较论述,揭示了同样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由于规制改革的滞后,它将面临国际社会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中美西部开发的对比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美国西部开发与中国西部开发的具体历史过程。通过对比研究后认为,中、美两国的西部开发是在不同的背景下的不同模式。两国开发西部的目的、内容、措施等都有所不同,它们分别代表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条件下两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美国西部开发模式是指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通过各种措施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美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开发模式。中国的西部开发模式则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下,通过强有力的国家计划,集中有限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布局中国工业,促进中国西部发展的区域开发模式。两种开发模式对中国新一轮的西部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方法为理论依据的“华盛顿共识”盛行与20世纪90年代初, 其核心内容就是促使第三世界国家走私有化、自由化和透明化的经济发展道路。此后“华盛顿共识”逐渐成为美国等国干预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依据。本文通过对引发20世纪90年代墨西哥金融危机原因的反思,论述墨西哥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美墨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以来,跨国投资和贸易加速发展,日益整合着国家经济,打破了过去城市和区域发展的传统模式。随之,一些国家崛起二系列发展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新兴城市。例如:美国的北卡研究三角园和印地安那州的厄克哈特,韩国的浦项,日本的丰田,巴西的马纳斯。这一现象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以马库森、帕克为代表的一批区域经济学家、经济地理学家选取美、日、韩等国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