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二者的演进客观上要求保持一定的关联性。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就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内蒙古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内蒙古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程度、内蒙古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偏离度、内蒙古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评估等几个角度对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发展与就业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内蒙古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合内蒙古1983—2008年数据,对内蒙古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第二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显著提升经济增长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相关理论,从内蒙古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研究内蒙古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内蒙古的产业结构提出一些初步建议:通过加快农产品流通、发展农区畜牧业等措施调整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实施工业化与信息化两步并作一步走战略,形成工业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格局;通过保持第三产业合理的投资增长、加快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等措施,实现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相关理论,从内蒙古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研究内蒙古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内蒙古的产业结构提出一些初步建议:通过加快农产品流通、发展农区畜牧业等措施调整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实施工业化与信息化两步并作一步走战略,形成工业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格局;通过保持第三产业合理的投资增长、加快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等措施,实现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智勇 《经济论坛》2009,(20):72-74
内蒙古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影响内蒙古国际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应用偏离一份额法对内蒙古国际旅游业的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应用结构变化指数和专业化指数进一步分析国际旅游产业各部门外汇收入的集中程度。最后,提出了调整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用相似法计算其与广东省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对其结构偏离度作出分析,找出内蒙古产业结构演进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内蒙古呼包鄂地区为研究区域,以2007—2011年为考察期,利用SSM(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其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对呼包鄂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策略,以期为呼包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内蒙古1985~2010年单位GDP能耗的历史数据,尝试通过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对其建立能够有效模拟趋势的ARMA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短期预测分析,揭示其发展变化趋势,以为地方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其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能源效率同产业结构因素和能源消费结构因素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对内蒙古单位GDP能耗的影响途径和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内蒙古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的历史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吸纳弹性指标分析了内蒙古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内蒙古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且有加剧趋势;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容量较小,但相对劳动生产率最高并呈逐年提高态势;未来较长时期,第三产业仍然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工业经济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结构调整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能否科学地确定主导产业群事关内蒙古能否在21世纪成为我国北方重要支点,而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建立在比较优势分析基础上。本文在建立评价产业优势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得出各产业的比较优势度,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与内蒙古在21世纪建设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和稀土研究与开发基地的战略目标一致,从而为内蒙古组建主导产业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进入"十一五"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正处于要素一体化阶段,面临着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产业集聚、扩散、整合、链接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紧迫任务.从京津冀三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产业层次和资源禀赋等各方面看,推进区域产业合作、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强劲的驱动力与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内环路建成后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贺崇明  邓毛颖 《经济地理》2001,21(4):435-441
本文针对广州市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内环路建成后产生的综合效益和影响进行推断,预测和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对交通效果的评价,更从多元的角度尝试对交通与环境的变化,引致土地价格和用途的改变,土地利用功能和空间布局的调整,以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索,分析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防患于未然的政策与措施,最大可能地发挥内环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生产和集聚模式——生产分割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生产分割使分工从产业内深入到产品内,将一体化的生产过程分成许多独立的生产工序并位于不同的地区或国家,同时又引起不同产业的相近工序更加相似而集聚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使产业的分散和集聚并存。生产区位的变化对相关国家的劳动力需求、工资和福利均产生了影响,并影响经济发展与增长。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生产分割对产业区位、劳动力需求和国民福利的影响、与经济发展关系这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并给出了评论。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蒙中经济区大城市边缘带LUCC时空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中经济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自成体系的经济区,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显著,不仅是内蒙古的社会经济重心,也是中国北方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文章应用陆地卫星遥感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进行了蒙中经济区大城市边缘带1990—200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动态分析。1990—2000年间呼和浩特和包头市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分别增长2 512.55ha和2 259.33ha,净增加率分别高达33.00%和23.72%,城市用地的向外扩展,大面积蚕食建成区周边地带耕地和牧草地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边缘带耕地和草原的退化过程。研究证明,在包头市边缘带耕地和草原的退化形势极其严峻。  相似文献   

15.
外商投资与天津电子信息产业群的形成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若愚 《经济地理》2006,26(2):261-264
产业群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也和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很大关系。文章以天津电子信息产业群为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地方产业群形成演变所起的作用,认为大量的外资进入是产业群形成的直接动力,建立在供给与需求机制上的跨国公司与当地国有企业之间产业链的融合是产业群成长的根本动力。随着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投资目标和经营方式的改变,本地生产网络和全球生产网络格局发生了变化,对于这一类产业群,其持续的发展有赖于不断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主体功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组织和空间结构组合,对上海建设现代化都市型农业的战略要点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各市(州)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和预测了湖南省各市州耕地和人口变化情况以及土地现实生产力和2020年土地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市(州)土地资源现实承载力和预测了2020年土地资源承载力,并认为全省目前除湘西地区外,其他地区都处于略有盈余状态,到2020年土地资源承载力超载地区将增加,长株潭等地区也将由现在的盈余地区转为基本平衡地区.最后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气象气候科考旅游是以气象气候的科学要领和知识体系为基础,以气候类型与结构、气候要素、大气现象为资源,依托专业科学考察和公众旅游形式开展的特种旅游活动。澜沧江下游具有独特的西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与季雨林生物气候、亚热带山地气候、干热河谷气候等多种科考旅游的资源,并且在气候开发利用与人居气候适应方面具有显著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应在澜沧江下游地区开发新气象气候科考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关系分析与应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多方的利益博弈过程,利益协调是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难点所在。文章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的方法,对城中村改造中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城市政府、开发商、城中村村民的利益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改造过程中的主要利益冲突,并得出了明确各自合理利益所在是改造成功的必要前提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政府公权力;确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拆迁补偿机制;建立利于利益相关者参与及权利保障的项目社会评价制度;探索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安置模式等应对措施。最后介绍了石家庄市的城中村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20.
THE ROLE OF FINANCIAL CAPITAL IN PRODU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t is increasing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financial structure of a firm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its production cost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use of a firm's liabilities should be seen as a separate input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put of non-financial assets is limited to the value that is used up during the reference period. The paper elaborates on these ideas and shows their use in empirical work.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pproach set out in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uch closer relationship of general economic accounting and analysis to business econom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