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传统交换发展了几十年后的今天,软交换犹如一颗新星,吸引了广大电信界人士的眼球。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已经成为电信领域内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还是致力于该领域的业务开发商,都希望借助软交换技术推广和发展电信服务业,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获得直接经济效益。那么软交换何以在电信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2.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德昌 《当代通信》2004,(11):44-45
网络新业务和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是人类社会快速走向信息化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发展、教育普及和人们生活的改善,企业要求更及时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以便进行更富有成效和不受地域限制的经营活动。目前新业务的发展是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过渡,支持通信新业务的网络技术正与之相适应,加紧向综合化网络发展。软交换又称为呼叫代理、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器。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传  相似文献   

3.
下一代网络(NGN)及其核心技术——软交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欢芹 《当代通信》2004,(11):41-43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即下一代网络,它是电信史一块里程碑,标志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NGN是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网络逐渐发展向以分组交换为主的网络,它承载了原有PSTN网络的所有业务,同时把大量的数据传输卸载到IP网络中以减轻PSTN网络的重荷,又以IP技术的新特性增加和增强了许  相似文献   

4.
易龙 《中国电信业》2001,(12):44-46
为积极配合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软交换技术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全面了解软交换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及应用情况,由中国通信学会、信息产业部邮电科技委、中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与国际软交换协会(ISC)联合主办,UT斯达康公司承办的"2001年国际软交换技术高级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这是国际软交换协会首次在中国举办高层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6.
一、下一代网络提出的背景和目标 下一代网络(Next—Generation Networks,NGN)的概念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目前其内涵和外延正在逐渐确定和形成共识。由于名称字面的原因,它极易引起不同网络技术和业务领域的认同,也容易产生不确定和混淆。因为任何网络都有进化问题,都有其下一代网络,在不同的进化阶段,其下一代网络又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语境和前缀所指向的下一代网络具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化,建立下一代的可持续发展的融合网络来同时支持话音业务和多媒体业务已成为大势所趋.那么,传统的以话音业务为基础的电路交换网如何向以软交换为核心、以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演进?日前,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本刊高级顾问、著名网络专家韦乐平.  相似文献   

8.
下一代网络     
佘其炯 《当代通信》2003,(11):23-24
“下一代网络”(NGN)正开始成为通信行业的热门话题之一。下一代网络的叫法不一定确切,因为网络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下一代网络只能是对上一代网络而言,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将会不断地涌现下一代网络。但是为了便于探讨网络的演进,姑且仍然称它为下一代网络吧!  相似文献   

9.
随着通信市场面向全球的进一步开放,通信市场的竞争格局不断地加剧。这样一来,将促使每一个通信运营商急需寻求降低网络成本,又能进一步开放新业务的战略性新途径。而下一代网路的出现和发展,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机遇。并且现在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作为今天的每一个运营商只有寻求新的业务突破点才能保证可持续地发展,才能在竞争中不会处于被动落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下一代网络(NGN)发展应用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和启 《当代通信》2003,(11):25-28
一、概述 下一代网络(NGN)是以业务驱动为特征的网络,将业务从承载网中剥离出来,灵活地构建于一个统一的开放平台上,由于平台的开放性和标准性,未来业务的开发者可能是运营商,也可能是第三方,从而可以使业务的种类得到极大地丰富。  相似文献   

11.
软交换是通过将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方式来向用户提供电信级业务的技术体系。通过对软交换的深入了解与分析,我们发现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已经从对传统电信网络的仿真走向了具有Internet体系结构的、以SIP协议为基础的多用户多媒体的开放业务体系,软交换的应用领域正逐步扩大到电信业务的核心领域。目前软交换的业务开发能力已经从简单电话业务和智能网业务扩充,发展成为具有多媒体业务能力、能够根据需求定制、以应用驱动的软交换系统。在电信行业中开发软交换业务,必须关注网络架构、开发技术等主要问题。如何在软交换下实现电信业务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信业》2008,(12):78-78
随着网络科技的日益人性化,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等也随之改变,彼此间的联系加强,并将更大程度地参与到协作中去,这正是人本网络带来的影响,也是思科日前在全球启动的“以人为本的新网络,为你实现!”品牌推广活动所倡导的主旨。秉承客户的成功就是思科成功的理念,思科深信与客户分享最佳实践,将会实现双方在web2.0时代的共赢。思科通过利用不断创新且持续发展的先进网络技术,以及思科统一通信(UC)、思科网真(Cisco TelePresense)、WebEx等网络协作新工具,使weh2.0时代的人本网络应用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自英国电信率先提出转型以来,转型已经成为全世界电信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的战略主题。那么为何要转型?转型的方向又是什么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电信企业作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通信和信息业务的发展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新时代和变化多端的内外环境影响下,如何重新认识和开发电信企业的“人力资源”是电信企业战略转型的必要前提。随着外部战略环境的变化,电信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已不再是解决招聘、培训、考核等操作层面的问题,而更多的是需要考虑如何从人力资源管理入手,保障企业战略决策与执行,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向NGN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NGN越来越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成为电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问题。正如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所讲的,在NGN领域,中国与国际的研究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这对我国电信产业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将增强我国通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占领国际市场的能力。尤其随着我们对NGN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认识的不断提升,构建试验网、打造产业链、拓展新业务等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运营商、制造商、服务商政府等都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上。  相似文献   

16.
NGN下一代网络是一个基于IP的全新通信网络,融合了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NGN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体系架构,便于新业务的快速开发和部署。作为中国NGN领域的领跑,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NGN下一代网络技术的研究.产品开发和相关标准的制订工作,它还是阿尔卡特集团全球NGN三  相似文献   

17.
目前,NGN 的商用化是电信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近一两年,NGN 已经步入从试验到商用的转折时期,全球各大运营商纷纷制订了围绕 NGN 的网络发展和业务规划,相关的网络建设已经陆续铺开。与此同时,关于 NGN的研究和探讨仍然在继续。日前召开的“2005全球 NGN 技术发展专题报告会”传来的信息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融合已成为 NGN 发展和演进的主旋律。为此,本期“新电信沙龙”栏目以”走向融合的 NGN”为主题,邀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韦乐平、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雷震洲、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 RTNet 主任何宝宏、北京西门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 NGN 产品高级经建张键,就 NGN 技术的发展和演进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信业》2003,(8):74-74
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电信市场,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和北京邮电大学日前宣布,双方共同建设的下一代电信网络(NGN)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为中国电信运营商部署和利用下一代电信网络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平台与服务保障。联合成立的下一代电信网络实验室是把全球领先的IIP电信平台与北邮卓越的下一代电信网络软件进行完美的结合,共同在中国电信市场推动下一代网络的应用。全球电信行业的专家一致认为,下代电信网络将在未来几年得到全面发展。现在,消费者通过掌上电脑、移动电话以  相似文献   

19.
NGN的特点是基于IP技术的多厂商、多技术、不同体系结构的复杂融合网络.软交换技术在这样一个异构网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控制作用。控制是通过协议来实现的。NGN在实施软交换技术涉及的主要协议包括H.323、H.248/MEGACO、SIP、SIGTRAN、BICC等。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业界所指的NGN主要是指采用软交换技术而构建的新型网络,其采用分层的网络构架,支持多厂商设备之间的互通,支持设备的综合接入.并以快速、方便地提供融合语音、数据和视频特征的新业务为最终优势为运营商全业务网络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