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医药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制药公司将大量的资金投向企业R&D部门.利用2005-2009医药企业R&D投入与净销售额增长的板面数据,研究医药产业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结论为医药企业R&D投入对该企业销售收入有正的影响,R&D弹性估计值为6.18.因此,医药企业应重视研发要素投入,使R&D投入在产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君洁 《生产力研究》2007,20(18):76-77
文章主要运用我国各省的数据,探讨了公共支出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我们假设公共支出会对居民的健康产生正的影响,估计了不同的公共支出项目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影响程度。回归结果表明,医疗机构床位合计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基础建设财政支出、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度完成投资、城乡居民食品支出合计和新增个人住宅面积等方面影响到居民的健康水平,其中,医疗机构床位合计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城乡居民食品支出合计的影响最为显著。这说明,要改善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公共支出用于与健康直接相关的医疗卫生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R&D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本文运用中国四位数制造产业数据对R&D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估计两种不同的生产函数模型,本文发现R&D对生产率有显著正影响。在控制了市场因素和产权因素的影响后,R&D与生产率之间仍旧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文还发现,R&D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依赖于产业技术机会,高科技产业的R&D产出弹性显著大于非高科技产业的R&D产出弹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描绘政府R&D补贴对企业R&D支出的激励效应与挤出效应的分布,并对两种效应在不同政治环境和企业性质下的差异进行探索性研究。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政府R&D补贴会对企业产生激励效应和挤出效应,两种效应的分布图呈"倒U型";政府补贴在初始阶段会对企业研发支出起显著促进作用,但这种激励效应会随政府补贴力度的不断增大而减弱,当超过最优补贴值后,会对企业研发支出产生挤出效应;在补贴方式上,间接补贴的效应比直接补贴更显著。进一步的分组考察发现,企业所处地区政治环境越差、反腐败力度越弱,R&D补贴的效应越不显著,反之亦然;相对国有企业而言,政府对民营企业R&D补贴的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区域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各国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其实是把自主创新贯彻到区域层次,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在此背景下,研发(R&D)投入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也成为全球探讨的热点论题。本文建立了模型,实证结果证明了河北省研发投入与区域创新能力的正相关性,并针对河北省研发投入强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研机构、高校、企业R&D支出与专利产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D支出和专利是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从R&D支出的角度对中部六省科研机构、高校、企业R&D支出对专利产出的贡献进行研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通过建立专利申请量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R&D支出的回归模型,验证专利申请量与R&D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山西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的专利申请量与科研机构R&D支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科研机构对这4省的贡献大;河南省的专利申请量与企业的R&D支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企业R&D支出对河南省专利产出的贡献较大;而湖北省的专利申请量与高校的R&D支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高校R&D支出对湖北省专利产出贡献较大。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的日益重视,财政科技支出规模不断增长,但财政科技支出相对于GDP来说增长速度不够,R&D支出中政府所占份额相对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偏低,基础研究作为科技产品当中的公共产品,政府供给不足,各地区财政科技投入差异较大.因此,政府应从财政支持范围、支出力度、支出结构、支出形式等多方面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R&D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parlel data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R&D投入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R&D投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其R&D投入与经济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即中等投入地区的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高投入地区R&D投入的贡献次之,低投入地区R&D投入几乎没有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财政中教育支出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R&D投入及其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94—2008年安徽省R&D经费投入与GDP总量的数据,运用ADL模型并结合滞后效应的概念,对安徽省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以AIC信息准则、SC信息准则作为选择最优滞后阶数的判断标准,对R&D经费投入及经济增长两个变量的滞后期进行估计并测算。结果表明:安徽省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但R&D投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投入最少,而其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却最大,实验发展投入最多,而其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却最小,从而导致R&D投入分配效率低下,长期甚至可能无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创业板市场2010-2014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投资者调研对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投资者调研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研发投入强度,且这一影响在不确定性较高的研究阶段更为明显;②投资者调研对公司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在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地区或高科技行业中更为明显;③相对于“常规式创新”企业,“探索式创新”企业的研发支出更容易受到投资者调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发工作天然具有即兴特征,而知识转移研究大多涉及即兴。基于北京、上海和广州45个研发团队共193份有效问卷数据,运用跨层分析方法,以实验文化为调节变量,探索研发人员即兴行为对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研发人员即兴行为促进了团队内部知识转移,但实验文化负向调节二者间关系。研究结论对知识密集型组织领导者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曾蕾  金余泉 《技术经济》2011,30(8):26-31,50
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利用2008—2010年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企业的科技开发支出与其资本结构的相关性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科技开发支出与其资本结构呈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国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科技开发支出与其资本结构呈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非国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科技开发支出与其资本结构呈"U"型非线性关系,但并不显著。要提升企业的科技开发强度,完善资本市场、拓展多层次的融资渠道以及不断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以71家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对公司R&D投入和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国际上公认的维持生存的水平(2%),但分布不均,低投入状况与高投入状况并存;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和公司业绩显著相关,但并没表现出研发投入的时间滞后性,研发投入和投入后1~4年的业绩相关性逐渐降低,公司业绩和当年及前两年的研发投入的相关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协整理论和Borensztein的模型,文章采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对跨国公司R&D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时效相对较长,并且影响力度逐渐减弱。对考虑人力资本的跨国公司R&D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后,本文认为在目前跨国公司的R&D投资过程中,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跨国公司R&D投资的引入对国内投资也不存在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的市场反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沪深两市2004—2006年高技术产业年报中披露的研究开发费用的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披露年报后的股票价格与每股研发投入正相关。将样本公司按照规模大小分组后,研发投入的单因素分析表明:规模大的公司,研发投入的增加会带来股票价格的显著上扬,研发投入程度与股价之间的关系较密切,而小规模公司没有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17.
通货膨胀与自然灾害使财政支出经受着结构性冲击,这种冲击使财政总支出内部不同项目的支出增速发生改变,但总支出的压力仍然较大,计量分析的结果与实际财政数据证明了这一点.同时,随着宏观经济运行与市场环境的改变,财政收入在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也面临着一定的趋势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采取建立财政收支运行监控与预警机制等措施来确保财政收支发展的协调性,防止因过度"财政失街"可能引起的矛盾与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技术对1950~2001年我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我国的财政收支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财政收支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效应;(2)我国的财政收支之间具备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3)实证结果显示,需要充分重视我国财政收支之间的有机联系,在继续研究如何增加我国财政收入的同时,研究和着手解决我国的财政支出问题,以实现我国财政收支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