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政府采购是使用财政性资金,以法定方式从市场上为政府机构或所属公共部门采购商品、工程和劳务的经济行为。它是一种公款购买行为。政府采购是对财政资金支出使用的规范措施,同时也是对财政公共资金进行有效监管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地各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实行了政府采购制,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监管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着庞大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资源配置不当,闲置、过剩、重复购置现象时有发生,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监管都是为了国家节约开支,减少浪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所以我们不应该把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监管决然独立分开,政府采购也要有助于国有资产监管。[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会计委派作为一种监管方式,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直接委派会计人员或集中核算会计委派制本身存在着缺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监管效果。为此,景德镇市政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会计委派监管方式-间接监管制。本文将结合景德镇市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间接监管制的实现方式及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对加强事业单位的间接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9年正式实施的《企业国有资产法》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有力地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推动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本文在分析《企业国有资产法》构建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基础上,从国有资产财务监管的角度,介绍了财务监管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现有国有资产出资人财务监管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管,提升整个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效率提出了几点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由于各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因素的不同,各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设存在较大差异,在国际上并不存在一个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统一模式.因此,中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建立切不可照搬照抄任何一个国家的现有监管体制模式,应在充分结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吸取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监管经验,建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以及本土化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5.
国有资产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管好国有资产具有重要意义。国有资产监管也是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的理论研讨,为加强国资监管工作,开启思维和提供智力支持,本刊特推出国资监管栏目,从理论上探讨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交流在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分析国有资产使用单位在国有资产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管是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对涉及国有股东权益的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或备案制管理,并规定经核准或备案后的资产评估报告作为实施经济行为的必备文件.资产评估对于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性在于资产评估结果是确定国有资产交易价格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关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环节.因此,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应重点关注评估依据是否充分可靠,以及由此得出的评估结果是否客观公允地反映了资产的真实价值.但是,我们发现在监管实践中,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往往很难真正做到实质性审查和有效纠偏,资产价值可能被低估的风险潜在.本文将从分析我国国有资产评估风险生成因素人手,进而提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控制评估风险的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一、国有资产监管的历史建国以来,我国的国有资产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比重,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一直在探索之中。国有资产监管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会计师》2016,(1)
市场国际化已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常态,但由于境外国有资产在管理方式、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对其进行有效监管成为审计人员工作难点。本文针对境外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重点及审计对策建议,以促进境外国有资产审计工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有集团企业往往垄断国家优质资源、掌管国家经济命脉,所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关系国计民生,其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财务部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的核心部门之一,也是国有资产监管的主力军之一。科学合理的会计监管方式是财务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财务监管模式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总结会计行业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完善了财务监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投资动态     
国资委公布《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暂行办法》《办法》所确立的指导监督工作体系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国务院国资委与地方各级国资委之间的指导监督。国务院国资委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授权,对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进行统一指导和监督。指导监督的主要方式是制定和督促执行国资监管规则,这些规则对地方各级国资委具有  相似文献   

11.
1.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企业资产法》,该法全文共九章七十七条,内容包括国有资产的定义、适用范围、国有资产的监管机构选择、国有资产评估、国有资产转让、法律责任等方面。《国有企业资产法》针对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中的突出问题.明确了监管的基本原则,健全了监管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法律制度建设滞后以及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不活等问题。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就要建立建全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改革企业人事制度,还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13.
黄祥 《财政监督》2020,(4):52-57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由政府向人大报告全口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能促进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及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大幅提高。随着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全面实施,要求建立配套的国有资产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全口径国有资产信息的真实完整记录和实时互联互通。区块链应用在信息记录及处理上的优势为建立国有资产监管信息系统创造了包括确保信息真实完整、打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孤岛"、促进信息管理智能化等若干有利条件。通过应用区块链解决国有资产数据口径的自动化转换、国有资产价值变化与产权变动的实时监控等难点问题,能推动国有资产监管信息系统加快建设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于经济学、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对县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县区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提出完善新形势下县区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管的对策建议,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受各国政治经济制度及法律文化的影响,不同法系国家国有资产的概念、范围、分类以及法律体系和监管体制各具特色。总体上看,各国都注重立法先行,在法律制度协调性基础上兼顾差异性监管需求,注重多元主体共治并构建多层次监管体系。我国需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实践,着眼国有资产治理格局构建,借鉴各国立法经验,统筹谋划和稳步推进《国有资产法》立法工作,以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思维健全国有资产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6.
马利琴 《会计师》2009,(11):86-87
<正>《国有企业资产法》明确界定了国资委作为出资人的履行职责。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会计监管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有效的会计监管体系、加强会计监管、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已成为国有企业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目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体制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才能发挥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在新经济形势下的经济和社会职能。本文分析了目前经济形势下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规模逐渐的加大,但是许多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家底不明,资产状况不清,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却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和不足,这便迫切地需要事业单位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完善性。本文针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详细地分析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对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一直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为严峻的就是“政资不分、政企不分、规模大、效率低”的现象。为了更有效地协调国有资产各个监管环节间的关系,使产权及职责更明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政府提出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并构建出“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的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强法人治理,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20.
当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仍存在法治意识较弱、管理关系尚待理顺,管理制度滞后、资产监管留有死角,管理技术落后、管理效益不够显著等问题.2021年4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为规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根据《条例》的基本原则,完善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应规制衔接法制、依法依规监管,明确法定职责、理顺监管体制,完善监管系统、提升监管水平,追求管理创新、探索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