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思萌 《魅力中国》2013,(32):68-68
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奏鸣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体裁之一。人们在描述莫扎特音乐时偏爱用“优美”或“欢乐”这类词,因为莫扎特的作品旋律线条优美,情绪上乐观明朗,结构规整,和声简洁,充满着青春的活力,欢快而跳跃,他在歌剧中表现出的非凡旋律天才,也充分展示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他的音乐无论是快板或慢板,都好似吟唱歌剧般,充满了歌唱性。  相似文献   

2.
刘佳娜 《魅力中国》2010,(34):129-129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在肖邦的音乐中.旋律也是最主要最有力量的表现手段,肖邦由于力求真实纯朴地表达使他激动的思想和情感.他在波兰民间音乐中找到自己的旋律风格的源泉,同样,由于他力求真实、纯朴、平易,因而产生了他的音乐和各种体裁,肖邦的音乐语言全部都是独创的,并且融合为自成一家的非常完整的风格,他的音乐之所以能让听众产生共鸣主要是他的音乐语言的基本因素是民族的,还有他那感人至深的、无比优美迷人的现实主义的音乐旋律。  相似文献   

3.
周瑾 《魅力中国》2010,(7X):214-214
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以优美、流畅、明朗、乐观为主要特征。莫扎特创造性继承、发展了阿尔贝梯低音写作手法,增强了低音的旋律性,既吸取了法国库泊兰古钢琴音乐中装饰音的曲雅趣味,又大大地改变了装饰音的形式,使装饰音不再仅仅装饰作用使之为旋律的组成部分。这种新的钢琴语汇创造,不仅形成了莫扎特钢琴音乐所特有的纤巧、优雅的风格,而且对19世纪波兰钢琴家肖邦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莫扎特音乐现象新实验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专攻癫痫症的神经科专家约翰·休斯曾做过试验,在为病人播放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时,他惊奇地发现,在36名病人中有29人的症状得到了缓解.与此同时,休斯也用其他古典音乐做过试验,但最后证明只有莫扎特的音乐对他的病人具有持续、明显的效果.休斯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莫扎特音乐重复的频率.休斯说:“他的音乐比较简单,总是让某一旋律多次重复出现,而且是以我们大脑比较喜欢的模式重复.”这可能就是莫扎特音乐神奇效果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5.
王欣 《走向世界》2006,(4):68-68
2006年3月的最后一夜,享誉世界的美国钢琴演奏家诺埃尔·班克曼带着他那“如同公园里飘来的琴声”,拉开了 2006国际钢琴大师“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巡演年的帷幕,为青岛呈上了一场视听完美的音乐盛宴。独奏会上,诺埃尔·班克曼先后演奏了其叔叔齐格弗里德·班克曼的代表作《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和德彪西、拉威尔、李斯特等名家作品以及冼星海的《黄河颂》,并为青岛小琴童的现场演奏进行了指导。他的精彩演奏多次赢得全场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贸》2006,(11):96-96
2006年10月15日,“大师手下的莫扎特——莫扎特钢琴作品音乐会”——第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纪念伟大作曲家莫扎特诞辰250周年系列音乐会的第三场在保罗剧院上演。钢琴大师保罗·巴杜拉·斯科达将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系列音乐会推向高潮。保罗·巴杜拉·斯科达是世界级的钢琴  相似文献   

7.
季倩 《魅力中国》2014,(12):82-82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发音是大提琴演奏的核心问题。大提琴演奏的音质、音色、音量、乐句之间的衔接和整个旋律的流畅程度都是由右手技巧决定的。我们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对情绪色彩的描写和情感活动的表达,都是要通过大提琴特有的音色来完成,让听众产生想象,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大提琴演奏的中心问题是演奏者如何通过右手的演奏技巧让大提琴产生自然振动、优美浑厚、富有表现力的音色。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钢琴王子”的理查德。克莱德曼在世界近代钢琴音乐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琴音流畅、美妙、年轻、典雅却又通俗易懂,并受到世界各国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听众的喜爱。他于1992年初次来华演奏,便将他那让人心旷神怡的琴声献给了中国人民,他用真挚感人、充满梦想与激情的琴声拨动着中国人的心弦,从此便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他是对中国音乐影响最为深远的钢琴家。而《水边的阿狄丽娜》正是这位音乐天才的成名曲,使得他在一时间广为人知。通过赏析《水边的阿狄丽娜》,既可以学习一首优美的乐曲,又能对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演奏风格有所了解,更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升华生活艺术。  相似文献   

9.
张娟 《新西部(上)》2009,(11):138-139
钢琴音乐是通过乐音表达思想感情并和听众交流感情的,因而,钢琴的音色控制要达到让听众如痴如醉,产生共鸣。所以,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要把心理与音响协调同步并通过踏板的处理来把握和控制音色。  相似文献   

10.
马子惠 《魅力中国》2014,(7):132-132
钢琴是最具艺术表现力的乐器之一。钢琴即兴伴奏,是指依据已有旋律(多为歌曲)而进行的临时、快速、灵活的演奏,以此来带动歌者的演唱。较强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音乐艺术素养与实际演奏能力完美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莫扎特的音乐,更加要求演奏中的均衡和分寸。莫扎特的音乐织体尽管平淡无奇,却都属于最难表演的音乐之列。因而只有准确掌握莫扎特作品的节奏速度、表情力度、装饰音点缀等演奏要点,才能全面发展所有的演奏因素,提高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2.
王晗 《魅力中国》2010,(20):268-268
钢琴在我国各个艺术高校得到了校音乐专业生的热捧,逐渐成为音乐爱好者们的学习新潮。但钢琴教育与普通专业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教育方式上则更加显现出其独特的教学手段。本文重点从教学工作的“情境、情感、情感”等三大主题作为切入点,分析了钢琴教育的合理化措施,为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顾春华 《发展》2008,(8):133-134
“意境”关系到人的内在情感、心灵的塑造。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以求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有意境特质,但有别与其他的是,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转瞬即逝,听众不像诗歌书画的读者可在某一处反复流连,这造就了音乐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14.
顾晓晖 《黑河学刊》2010,(10):64-65
由广东音乐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一种风貌,散发出一种渗透了中西音乐元素的独特音乐。通过对广东音乐风格的钢琴改编作品的风格与演奏特点的介绍,阐明了本文的价值取向,并总结改编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二战德国占领波兰期间,肖邦的音乐被纳粹严令禁止。德国钢琴大师舒曼这样形容他的音乐:“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相似文献   

16.
《东方经济》2004,(7):78-79
《匈牙利舞曲》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中最广为世人所知的乐曲。不但到处被演奏.而且被改编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器乐曲。勃拉姆斯自1852年开始创作这一系列乐曲,当时他在维也纳对该地的吉普赛音乐颇感兴趣.于是记下了许多吉普赛音乐的旋律。1869年他开始出版“匈牙利舞曲集”,实际上大部分是借用了吉普赛音乐韵旋律,加  相似文献   

17.
张玉 《魅力中国》2009,(17):74-75
在浩如烟海的钢琴乐曲中,有一部分属于抒情小品,这类小品以其鲜明的旋律线条和具有歌唱性特点见长。演奏这类钢琴小品使用"如歌奏法",能很好地将乐曲中的旋律及其歌唱性特点表现出来。"如歌奏法"是钢琴演奏中表达音乐特性最为重要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骆云飞 《魅力中国》2013,(8):331-332
钢琴是一件色彩可塑性很强、魅力无穷的乐器,具有宽广的音域,丰富的音色,大幅度的音量和能同时演奏出多重音响的特性。它就像一个可以独自指挥与演奏的管弦乐队。而音色是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追求优美而富于变化的音色艺术,是每个演奏家梦寐以求的。如何在钢琴上获得理想的音色艺术,这对教与学的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而理想的音色是指经过严格的训练,掌握高超的弹奏技巧,并在理解作品风格的基础上弹奏出来的良好的声音效果。每位出色的钢琴演奏者都能以美妙而独特的声音打动听众,使听众发生兴趣、产生共鸣。受到艺术魅力的感染和震撼。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动态的时间艺术,它不象语言那样具有确定的语义性,它在音符的变化运动中提供了比如文学、绘画、舞蹈、雕塑等等更为广阔的联想空间。在众多乐器演奏中,发音准确、乐谱无误不是音乐表现的最终目的。因为技术技巧只是音乐表现的一种手段,而音乐的最终目的。如何深入理解作品的精神与内涵;如何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作品的意境来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如何抒发人类的情感,表达人类的思想,使音乐形成一种"流动的建筑"展现在听众眼前,萦绕在听众心田,用优雅的演奏晕染着听众的情感,通过不同的环节使听众和演奏者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音乐的作用和目的才能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20.
提到国际著名的华人大提琴家王健,免不了多讲几句。可以说他是非常幸运的,刚进入上音附小不多久,便有幸在小提琴大师斯特恩面前演奏,相信大家对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那个胖乎乎的、全神贯注地拉着一段无伴奏作品的少年王健印象深刻。后来这部纪录片得了奥斯卡奖,这可能也是王健的演奏最初传入西方世界的途径。由于他在那次演奏中的出色表现,后来一直受到斯特恩及美籍华人林寿荣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