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郡 《南方金融》2004,(9):42-44
形成中国股票市场股价粘性的最根本原因是股票二级市场缺乏做空机制,这使得市场投资者无内在做空动力,它与由利润压力而导致的机构投资者的代理人问题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股票市场的股价粘性。股价粘性导致股票市场不能出清,延长了市场的调整时间,降低了市场的效率,阻碍了机构投资者的分化。  相似文献   

2.
给中小投资者更多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见》对保护投资者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给予了相当的关注。这体现了政府对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发展中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也体现了对投资者利益特别是对社会公众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护将成为下一阶段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进程中 ,社会公众投资者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 ,在股权分置等制度缺陷下 ,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往往最容易受到侵害。而持续地侵害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就可能打击公众投资者的信心 ,导致公众投资者的离场 ,进而使得资本市场功能萎缩。实际上 ,这…  相似文献   

3.
谁是中国股市一级市场这桌“满汉全席”的最大受益者?谁在为这桌“满汉全席”埋单?依笔者之见,是中国股市的二级市场,是在二级市场上投资的广大中小投资者。在中国股市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的大背景下,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请从修改中国股市一级市场的游戏规则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徐先森 《时代金融》2012,(17):39-40
投资者是证券市场中最核心的要素,投资者的信心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根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券法的基本理念。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然而在中国,证券市场还是一个新兴市场,由于广大中小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成熟、中介机构不独立、信息公开程度低、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因素,致使中小投资者长期处于证券市场的弱势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必须重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问题,切实构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5.
徐先森 《云南金融》2012,(6Z):39-40
投资者是证券市场中最核心的要素,投资者的信心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根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券法的基本理念。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然而在中国,证券市场还是一个新兴市场,由于广大中小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成熟、中介机构不独立、信息公开程度低、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因素,致使中小投资者长期处于证券市场的弱势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必须重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问题,切实构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中国投资者分类情绪及信心变化与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同期及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就同期而言,中国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信心变化以及中国股票市场波动,将影响投资者对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信心;就中长期而言,中国投资者情绪中关于国内经济基本面和国内经济政策的信心变化是影响中国股票市场过度波动的重要原因;中国投资者关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信心深受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信心变化的影响,中国投资者对A股市场估值的判断,受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股票估值信心以及国内经济基本面信心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我国股市近几年一直在低谷中徘徊,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的各个主体—从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到监管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用缺失,从而导致了投资者对股市信心的丧失。如果不消除股票市场的信用危机,那么投资者对内地股票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信心就难以恢复。信心不恢复,股市就没有活力,就不会成为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市场。内地股票市场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信用危机和投资者信心危机这两个方面,而信用危机和投资者信心危机分别是由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和股票市场自身结构的不健全所造成的。因此,解决股票市场信用风险问题是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股市投资者结构仍需进一步改善.从国际上来看,影响股市个人投资者选择直接投资还是委托机构投资的主要因素有政府税收因素、市场机构发展因素、市场参与成本因素以及社会与个人因素.在不影响个人投资者资金进入股市积极性的前提下,为了推动我国股市投资者结构进一步改善,本文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相关政策:一是多部门统筹协调,完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发展并鼓励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提高机构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能力;三是在畅通个人投资补充养老保险渠道的前提下,加强个人财产性收入税收征管,完善部分个人财产性收入的纳税体制;四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相似文献   

9.
黄嵩 《科学投资》2004,(3):16-18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投资者本位,对于保护投资者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给予了相当的关注,意味着投资者本位将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国股市一直是一个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也称为"散户市场"),其特点在于交易主要由个人投资者完成,他们对股票价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不少个人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弱,又希望赚到快钱,所以热衷于追涨杀跌的操作模式,这就使得个股的波动比较大,行情的稳定性也差,以致市场出现"牛短熊长"的格局。多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希望改变这种局面,在投资者结构上与国际接轨,推动市场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天天基金 《理财》2014,(10):44-45
我国股市发展时间较短、投资者结构不均衡,投资者情绪等非理性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走势和股价表现,致使股价偏离其内在价值。因此,我国A股市场中存在着较多的逆向投资机会,相关产品的发展空间巨大。基金投资者不妨亦采用逆向投资的思维,适当关注业绩表现良好但尚未被广泛关注的绩优逆向投资基金。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金融体系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目前存在两类典型的金融体系:银行主导和市场主导金融体系。金融体系“市场化”是20世纪后期全球金融体系变革的重要趋势之一,而以养老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是全球金融体系市场化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传统银行主导金融体系与社会经济变革存在明显不适应,因此,进一步壮大机构投资者规模,加快金融体系市场化进程,建立以机构投资者为基础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祁斌 《中国金融》2006,(16):33-34
改革开放前,中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而中国资本市场又发源于政府主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所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行政管理和政策影响的色彩一直较重。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表现为法律法规的建设比较及时、政府及监管者对于市场的波动比较敏感、投资者对于政策的依赖性比较强,等等。在努力做到市场公平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往往表现为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需要顾及的因素较多,发展进入了一种“瓶颈”阶段。在这一阶段,迫切需要大力推动自上而下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刘建位 《理财》2013,(11):42-43
进军股市后一旦亏了钱,尤其是一跌再跌的时候,有些投资者就会有死也不卖股票的心理,殊不知这是一错再错。  相似文献   

15.
刘纪鹏 《证券导刊》2014,(21):59-64
新股发行过程中乱象频出,根源在于目前股市询价机制中的两个不合理:中小投资者的缺位失声与询价对象的机会主义行为。 在现行的询价机制中,参与网下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大额投资者可以参与新股报价,而普通个人投资者无权参与,这就导致了与中国股市利益息息相关的中小投资者在发行定价环节的失声。  相似文献   

16.
《安徽水利财会》2010,(2):43-43
作为一名投资者,有一些事你可能知道,有一些你却不知道。估值是股价的关键驱动因素,而准确地预测市场的拐点几乎是不可能的。有时候你以乎真的触摸到了市场的脉搏,但这往往只是在大牛市的时候,这时你只需要越来越高地出价、再出价,帮助你作出正确的决定,以下几个方面你应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7.
康伟刚 《中国外汇》2007,(11):40-41
香港市场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其中机构投资者占主导,特别是来自全球各地的国际投资者。海外投资者的来源主要是欧洲投资者,亚洲地区则以中国和新加坡为最大的来源地,股票市场市值超过本地生产总值的5倍。2005年至2006年,外地投资者的交易比重占香港市场总成交金额的42%,创下10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除香港之外的亚洲地区投资者的交易占外地投资者交易的21%。此外,香港居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2006年至2015年十年的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构建散户和机构投资者情绪变量,并将两类投资者情绪分解为反映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投资者情绪,通过回归分析、向量自回归、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探究中国资本市场散户和机构投资者情绪的关联性,以及两种投资者情绪对市场收益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散户投资者对机构投资者情绪具有先导性和传导性的影响;反映微观因素的机构投资者情绪具有"智钱效应",而反映微观因素的散户投资者情绪则存在"愚钱效应";反映宏观因素的机构投资者情绪可以起到市场稳定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要抑制房地产市场的热度,一是要连续力习息,二是要征收物业税。只要减少投资者的利润就能减少投资者的数量。”  相似文献   

20.
王博  ;龚兴隆 《新理财》2014,(11):33-34
贪婪与恐惧,是驱动市场波动的两大因素,这两种因素来源于投资者对回报的追逐,也来源于投资者对风险的承担能力的估测。在不明朗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倾向于下调对证券市场的预期回报,由于对发展前景的信心下降,持币观望亦往往成为投资者倾向于采纳的权宜之计。可这对于希望在同一时期内,通过公开募股,以获得市场资金支持的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如何突破僵局,为市场注入强心剂?在香港市场,有一种方式已被证实成效明显,即引进基石投资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