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核心问题。地方政府基于税收、贡献、发展权等参与入市收益分配,使其分享的收益具有土地税和地费双重属性。不论征收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还是土地增值税,都需要核算土地增值收益。土地增值收益核算面临存量建设用地成本难以统计和折算、增量和再入市成本缺少实践和规范、出让和租赁入市收益存在弹性空间等问题,本文综合以增值额和成交价款为基数分享增值收益的优点,提出采用分段差异化方式征收土地增值税。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土地增值来源及增值收益分配主体,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为例,总结了土地增值收益在国家与集体之间、集体内部分配的实践及启示。分析了增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土地增值收益在集体与集体之间分配的必要性和可行途径。从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税费项目、明确增值收益调节金及税费缴纳基数、确定收益在不同主体间分配比例等五方面提出了建立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地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这预示着持续多年的征地补偿制度将要有大的变革。这些年来中国城镇化一直保持了较高发展速度,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2.27%,城市面积相比改革开放之初扩张了五倍,城镇化率持续提升的背后是大规模的土地征收。由于当前中国土地征收制度还存诸多问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这不仅损害到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更导致因为征地而产生的纠纷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给和谐社会的建设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既有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弊端不断彰显的背景之下,当务之急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比例,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借鉴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工业化的深入,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巨大的需求。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问题,介绍了国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运营效率低下,已经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完全依靠政府财政难以满足需求,必须拓宽投融资渠道,BOT模式是最佳选择方式之一。然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利用BOT模式的过程中,还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多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城市经营”中经营土地的收益及将收益预期和政府信用相结合获得银行的贷款来进行的。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城市化建设中的过度投资,包括通过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的投资行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城市建设筹措资金;加强地方政府信用建设,防范过度融资;严格界定中央和地方在财税领域的分工和职责,防范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等等。  相似文献   

7.
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创新的研究,有利于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巨额融资缺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现状、制约因素和政策建议,介绍了学者对国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经验的相关研究.最后,提出了研究结论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土地增值是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折射。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的大城市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土地开发,城区土地人迅速增加。分析昆明市城区土地增值的现状,土地快速增值所伴随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土地收益和财政收入效应,并由此提出了大城市发展中土地政策与管理方面应采取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能否扩大融资渠道,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成为能否顺利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参考全国范围内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经验,通过对河北省城建资金供求量等具体数据的分析指出河北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行企业债券融资是必要且可行的,应在充分考虑并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构建企业债券融资的具体框架。  相似文献   

10.
PPP模式在国外被广泛运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意在提高项目运行效率,实现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目的。文章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PPP模式下特许经营期的测算模型,通过城市地铁交通建设项目的实例,采用蒙特卡洛技术和内部收益率(IRR)法对城市基础设施PPP模式的特许经营期决策进行了探讨,该模型合理考虑了公私双方的风险分担与收益最大化问题,有效地保障了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最低收益,从而为PPP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宁波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城镇患上“土地饥渴症”,以地换钱与农业发展存在矛盾;忽略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落后;城镇制适业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放低道德准则,不注重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对土地相关收入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增强透明度;促进农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对农田的保护,要通过土地的集约化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大力推进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引导长效机制;在社会管理体制上力求“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农民素质偏低以及地方政府职能缺失等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文章分析了形成这些制约因素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土地政策等措施破解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因素,使农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公共投资与住宅或土地价格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检验了公共投资对地价、房价的溢价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土地价格受公共投资的影响最显著,公共交通投资对住宅的溢价值相对较高,生态环境投资对土地和住宅的溢价值也较高;教育投资,尤其是中学教育投资对两类房地产的溢价值较为稳定,以燃气普及率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土地和住宅的溢价值也较为稳定。这一结果说明,我国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需求已向多元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交通易达性是居民住宅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基础,重新设计房地产税种和税率是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嘉兴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滨海开发战略”正式升级为“滨海开发带动战略”,指明了以“海陆联动”带动嘉兴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方向。嘉兴市在实现海陆联动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及布局不合理、污染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等问题,因此,需把握正确思路,通过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走“低碳”模式和机制创新等途径以实现海陆联动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是湖南省产业最集中、经济实力最强、最具活力的地区。近年来,随着该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镇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建设用地扩大与农用地保护、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发。本文首先从城市群核心区可利用土地资源人手,分别从适宜建设用地、已有建设用地、基本农田等指标单要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然后对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量、可利用土地资源绝对量等指标项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得出了核心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量分布呈现出圈层式特点,以极丰富区域为圆心,丰度向外逐层减弱;核心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绝对量集中连片分布,大致以上瑞高速为轴呈南北对称、以湘江为轴呈东西对称分布的结论。为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单个农户从特色农业生产中获益有限,而政府在市场调研、技术推广和产品宣传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务,能有效降低农户特色农业生产的私人成本,增加农户收益,有助于促进特色农业发展。根据对陕西富县苹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发现地方政府在项目选择规划、引导促进、技术支持、市场宣传与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有效服务,是富县苹果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发商品住宅,有利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然而,对于集体土地能否开发商品住宅还存在较大争议,且在已进行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中较少涉及商品住宅开发项目,相关研究也缺乏对其收益分配和具体操作的深入探讨。本文对河南长垣、山西泽州、广西北流3个试点地区进行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开发商品住宅试验的分析发现:政府、集体和企业均可在集体土地开发商品住宅中实现利益增进,三者利益的契合是改革的创新动力;进行商品住宅开发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大都位于城市规划区外的乡(镇)驻地所在村或中心村,而规划建设区虽然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开发商品住宅潜力最大的区域,但也是改革成本最大、收益平衡难度最大的区域,因而未成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开发商品住宅试验的首选区位;试点地区通过制定差异化的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标准、捆绑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收取增值收益平衡再分配金等方式,基本实现了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平衡。可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发商品住宅,既符合改革的方向,也有现实的需求,并可通过适当的规制妥善解决利益平衡问题。《土地管理法》的修改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扫除了制度障碍,但集体土地开发商品住宅受到政策导向不明、配套制度缺位、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基础条件不具备等的影响,实践进程停滞。建议尽快部署新一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并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开发商品住宅作为试点的重点内容,鼓励试点地区将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商品住宅的试验从城中村和城市规划区外逐步扩大到规划建设区、从存量集体建设用地逐步扩大到新增集体建设用地,积极探索建立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并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相较于以往文献,本文在以下两方面做了拓展和深化:一是基于实践考察,从利益平衡角度分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发商品住宅的改革动力机制、试验区位选择和收益分配调节,进而论证了集体土地开发商品住宅的现实可行性。二是较为系统地探讨了集体土地建设商品住宅面临的现实困难,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本文基于试点地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发商品住宅实践的考察和分析,有助于消除认识分歧、推进改革实践,并为稳妥推进集体土地开发商品住宅改革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的内涵包括总量安全、结构安全、质量安全、价格安全、生态安全和产业安全。借鉴国外粮食合作社保障粮食安全的经验,我国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社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湖南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其粮食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面临着规模小、土地流转不畅、产业链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及融资难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以发挥粮食专业合作社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庭院养殖是农村传统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通过充分利用宅基地空间、劳动时间和各种当地农业资源,庭院养殖可以增加农户家庭收入和提高消费水平。但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现代化,传统的庭院养殖日渐式微。对调研数据的分析表明:那些保持更为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或时间成本较低的农户会更多地从事庭院养殖,越往西部庭院养殖的概率越高,基础设施条件越好庭院养殖的概率越低;同时,一些社会人文因素也会对农户的庭院养殖行为产生影响。在一些庭院养殖仍具有较重要价值的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改善社会资本、改进基础设施条件等提高农户从事庭院养殖的积极性和便利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云南省1996~2006年的耕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云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耕地资源禀赋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是80.28%,经济投入水平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是11.88%,说明耕地资源禀赋因素是影响云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首要因素,经济投入水平次之。耕地资源禀赋对粮食生产的约束作用主要体现为耕地数量的多少和耕地质量的优劣。为了保障边疆山区省份的粮食安全,需要坚定不移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大力改造和提高耕地资源质量,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努力增大经济技术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