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城乡的发展被割裂,严重失衡的城乡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城乡一体化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途径,而城乡一体化规划作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手段和方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城乡一体化思想和城乡一体化规划提出的经过,并且概述了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界定、规划目标和原则等相关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业整合的城乡休闲产业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整合视角,指出要根据城乡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社会条件、历史文化环境等状况,遵循优势互补和最大限度发挥城乡比较优势的原则,对城乡休闲产业进行整合,并提出深化城乡休闲产业横向分工,优化城乡休闲行业结构、强化纵向分工与合作,构建城乡休闲产业链、促进城乡休闲产业网络化、规模化发展,优化城乡休闲产业组织、构建城乡休闲产业集群,优化城乡休闲产业空间结构等城乡休闲产业协调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乡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不断涌现,城乡一体化已成为我国城乡领域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的热点。为了适应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形势与新问题,地理学界、经济学界、管理学界及规划学界等不同领域的学者逐渐渗透到城乡一体化研究。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开始由初步探索阶段逐步走向了较为成熟的综合发展时期。在实践中只有秉承城乡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着重强调城乡人口、技术、资本和资源等要素持续交流、融合与贯通,从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录伟  黄华  刘会 《经济界》2022,(2):79-85
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城乡融合的实现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乡村振兴的达成。城乡融合面临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资源双向流动不充分、融合基础及配套条件不足、产业基础和基层能力不够强等突出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映射下表现出了4大特征,也引出了城乡融合的逻辑。通过摆问题、明特征和察逻辑表明:促进城乡融合要使城乡协同发展,重视规划、广泛开源、促进农民增收;要打牢城乡融合基础,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要打破城乡融合制约,重视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要深入研究城乡融合途径,多样发展促融合。  相似文献   

5.
城乡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机制与城乡生态经济要素流转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分析城乡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揭示了城乡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机制、通道及结果 ,并指出城乡相互作用是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形成的动力和前提 ,城乡生态经济要素双向流转是城乡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西部财会》2010,(2):82-82
陕西省水利厅城乡供水建设管理处(以下简称“供水处”)负责全省10个大中城市供水水源建设、84个县城供水、乡镇及农村饮改水的建设和管理;研究制定全省城乡供水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和规程标准;负责贯彻执行城乡供水法律法规,组织审批城乡供水项目规划与设计;提出全省城乡供水项目建设资金的安排意见,指导监督全省城乡供水项目建设和管理;组织城乡供水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7.
新发展阶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途径,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文章在总结广西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和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分析广西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短板和薄弱环节,并从体制机制优化上找准突破点着力点,提出优化全方位联动机制、城乡人员互动机制、农村土地制度、工商资本下乡机制、城乡产业融合机制、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方面策略,持续提升广西城乡融合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8.
豫鲁苏城乡统筹度比较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在充分认识城乡统筹发展内涵和共生理论关系的基础上,选择城乡之间共生界面、共生关联和共生协调作为城乡统筹的一级指标,构建城乡统筹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城乡统筹状况进行测评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推进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泉 《企业活力》2013,(3):101-106
反思和检讨中国城乡发展的实践不难发现,中国城乡发展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城市发展模式粗放、城乡区域空间结构不尽合理、城市要素集中度与发展效率不高、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矛盾突出、城乡统一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发展与公共服务不均衡、乡村综合竞争力薄弱、城乡社会管理创新与社区治理难度大、城乡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凸显等不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的诸多问题。面对新时期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环境变化,中国必须更加重视发挥城镇(群)与新城区成长的辐射拉动作用,更加强调新农村建设的内生驱动特征与产业化组织化进程,明确不同类型区域新型城乡形态的特殊发展状态及其对于不同区域城乡一体化顺利推进的趋势性重构作用,进而以科学支撑机制与多元制度创新体系,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彻底改变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发展方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现阶段"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对消除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分析了河南省济源市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就业》2013,(9):44-45
成都市在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始终把就业作为头等民生大事和优先发展目标,着眼打破制度壁垒和体制障碍,逐步将积极就业政策向农村延伸并覆盖农民,按照"政策制度城乡统一、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就业机会城乡均等"的思路,坚持制度创新与政策创新并举,努力消除城乡就业差异,推动实现城乡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2.
城乡收入差距调节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被赋予了重要性和时代性的内涵,成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通过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农民需求偏好的表达机制,有助于解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中的诸多问题,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并最终有利于调节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郑婷月 《活力》2024,(2):175-177
为了推进城乡资源互补与协调发展,文章以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科技应用推广维度、城乡人才资源分布、城乡市场环境等领域仍然呈现不平衡的发展面貌及互补现状为例,研究解决城乡协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抓手,结果表明城乡协调发展需充分发挥城乡优势,整合城乡资源要素,发挥城乡产业发展高联动效能,完善城乡现代化发展机制,促进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作为我国城乡统筹的重要类型,具有市域统筹和区县统筹的双重内涵。本文引入城乡融合度概念,从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的特定内涵出发,构建了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估模型。本评估模型由市域统筹和区(县)统筹两个层级,空间融合度、经济融合度、社会融合度、设施融合度四大系统构成,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江宁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与南京主城关系密切,其城乡融合度呈现圈层分布,距离主城越近,城乡融合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剑  李伟 《河北企业》2009,(2):40-41
统筹发展的实质是要大力调整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研究城乡差距、掌握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综合水平.对于河北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正确认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深化理论研究、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对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多年来由于我国城乡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差别,导致城乡差距逐步拉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迫切需要创新城乡体制机制来实现城乡的和谐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这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举措。休闲农业是促进城乡统筹的重要载体。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能有效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向农村集聚,从而促进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平等交换,使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环境,资  相似文献   

19.
王光花  张智强 《价值工程》2012,31(13):13-14
延安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主要面临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差距大等问题。制度因素是造成延安市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原因,尤其是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农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障碍严重制约了延安市城乡的统筹发展。因此,要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进行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农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完善和加快城乡资本流动是解决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资本问题的关键因素,文章从我国城乡资本流动的动因、城乡资本流动的阶段与资本流动模型等方面探析我国城乡资本流动理论,并进一步探析了我国资本流动的历程和资本流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