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教授曾在课堂上这样问道:“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峰?”如此小儿科的问题大家随口答来:珠穆朗玛峰。谁知教授紧接着问:“世界第二高峰呢?”这下,大家回答不上来了。教授又问:“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谁?”此次竟然没有人敢回答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教授的下一个问题是什么。这时教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字: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随后,这位教授的一个关于心态的实验更是令我们深思:12年前,教授曾要求他的学生毫无顺序地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独自找个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学生则盲目随意,还有一些学生似…  相似文献   

2.
去年5月1日 ,正当全世界劳动者欢度节日的时候 ,荥阳市审计局副局长张德智却口吐鲜血 ,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当他被送到医院急救时 ,出血量达2000CC ,体温只有33 5度 ,血压持续在50毫米汞柱以下 ,医院立即发出了病危通知书。“他是为了工作 ,为了荥阳的审计事业而累病的呀 !”得知他病倒的消息 ,全局人员的心都是沉甸甸的。然而 ,当他病情稍有好转时 ,又迫不及待地要回单位工作。他说 :“现在局里工作忙 ,让我回去上班吧 ,半日制也行 !”张德智就是这样一个人。凡是和他共事的人 ,无不为他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所叹服。敢…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当李书福宣布将在北美以1万美元的价格进入市场时,有人问在场的一家美国汽车公司的副总:对这个价格你如何看? 他耸耸肩:“太可怕了!以这样的价格进来,美国生产的轿车就卖不出去了。”  相似文献   

4.
林伟 《理财》2005,(11):37-40
1987年秋,在美联储主席岗位履新不久的格林斯潘在一次聚会上说: “如 果你们认为确切地理解了我讲话的含义,那么,你们肯定是对我的讲话产生了误 解。”1996年美国大选前夕,《财富》杂志在封面上撂着一句告晓天下的话: “笨 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格林斯潘当美联储主席就成。”一则无从 考证的趣闻:美国证监会主席在一个社交场合碰到格林斯潘,问候他说: “你好 吗?”格林斯潘回答: “我不能讲!”  相似文献   

5.
“我到(死亡)那边儿去走了一圈儿,好消息是那里没有魔鬼,坏消息是那儿也没有天堂。”去年底刚刚去世的、以50亿美元身价被《福布斯》评为澳大利亚首富和全球第94大富翁的媒体巨头凯瑞·帕克(KerryPacker)的一生多姿多彩,大起大落。他既是个成功的商人,又是个世界级赌徒:既在赌场上赌,也在生意场上赌;既与世俗赌,也与命运赌;既同别人赌,也同自己赌……用“赌命”二字来形容他的传奇人生,恰如其分。“你一辈子只会碰到一个亚兰·邦德!”1974年,帕克的父亲去世,给帕克留下一个庞大的媒体帝国PBL(即澳洲新闻联合出版集团)——两家电视台、5个…  相似文献   

6.
当腾中收购美国悍马落败后。中国的“汽车狂人”李书福却意外成功地收购了沃尔沃。  相似文献   

7.
林伟 《理财》2005,(12):31-33
《哈佛商业评论》说:“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倾听!”比尔·盖茨说:“除了彼得·德鲁克的书以外,还有哪些书可以看呢?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张瑞敏说:“我也成了德鲁克迷,到处搜集他的著作。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因为常常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相似文献   

8.
在2004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名单中,赫然显示着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的名字。李书福的脑袋很大,这个脑袋将一个作坊式的冰箱配体厂,在短短16年时间内发展成拥有几十亿元资产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并且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442们,在“中国民企百强”中排第4位。  相似文献   

9.
刘静婕 《理财》2005,(7):94
朋友陈是一名出租车司机,看着满大街跑的都是出租车,大家都想着他的生意肯定不大好做。聚会时,朋友们劝他说,既然有知识和学历,干脆找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算了。而陈却心满意足地告诉大家:“我的生意可是一天比一天好!”“对出租车行业,许多人认为只要会开车就行。于是,很多出租车司机整天在路上瞎跑,时常抱怨车太多,生意并不好,竞争太激烈。我倒觉得开出租也是一门生意,其中也有学问。刚开始,我就对每天的天气情况、时间、行程、客流、收入进行登记,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渐渐地,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朋友陈得意地讲着他的生意经周一至周五每…  相似文献   

10.
文摘精萃     
国人有句口头禅,叫做“放长线钓大鱼”。这句口头禅的内涵和哲理,国人中恐怕要数商家理解得最深,运用得最多了。 然而,人家“麦当劳叔叔”却琵琶反弹,偏偏来了个放长线钓“小鱼”!瞧,这几年,从北疆到南国,麦当劳快铤店纷纷在我国大中城市落户,连锁店越开越多。就拿日前广州麦当劳族的第11个成员开业那天的盛况来说吧:顾客蜂拥而至,争抢入  相似文献   

11.
杨帆 《中国保险》2000,(11):37-37
在广东东莞寿险业里,流传着许多关于吴长达的故事。这位貌不惊人的男子汉,在业内创造了令人惊羡的许多第一:在东莞营销员中,他是第一个新加坡籍华人;他第一个签下百万元大保单;第一个创建以自己冠名的寿险工作室;第一个成为上网的业内人士。他的“创举”,令同行们刮目相看。熟悉吴长达的人都说:“他的追求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2.
去冬以来,理财市场尽管是一轮一轮的促销,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收效甚微。面世才不过两年的新市场已然冷冷清清,红火不再:理财计划像个丑媳妇,再低眉顺眼公婆也看不上;新基金发行雷声大雨点小,募集资金与期望值相去的远了去了;而那些投资海外市场的QFII,资产大缩水得令人惨不忍睹,越贱越没人敢买!  相似文献   

13.
周程 《国际融资》2004,(7):50-53
做大还是做强.这个类似莎翁“TOBEORNOTT0BE”的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中国的企业家。人们习惯于将做大等同于多元化经营.将做强等同于专业化运作。二者之间应该如何选择呢?记者曾于去年就此问题与香港中文大学的郎成平教授探讨过。随后他那“做强是根本.做大乃误区”的论断便激起了业内的反复讨论。当好事者批评他是“理论上的正确.实践上的失败”时.高调进行多元经营的知名民企德隆却重重地摔倒在“做大”的道路上。究竟应该如何透过企业实践来理解做大做强呢?“做大做强”是否给中国经济带来其他顽症了呢?记者再次采访郎咸平教授。  相似文献   

14.
赚钱的胆量     
《理财》2006,(6):50
日本三洋电机的创始人井植岁男,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在他的辛勤经营下,企业从无到有,蒸蒸日上。有一天,他家的园艺师傅对他说:“社长先生,我看您的事业越来越大,而我却像树上的蝉,一生都坐在树干上,太没出息了。您教我一点创业的秘诀吧!”  相似文献   

15.
“宋大单”本名叫宋茂生,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干了近8个年头的营销,从“扫楼先生”干起,如今是资历蛮深、名气挺大的营销主管。别人称他为“宋大单”,是因为他善于做大单,且已经签了许多大单。一来二去,叫“宋大单”的人多了,反而把正名宋茂生忘了。  相似文献   

16.
周末同学聚会,小张又迟到了。他是我们班最早“出息”的,第一个买房买车,让大家眼红不已。虽然说现在的贵宾都时兴迟到,但他不行,我们一致通过罚他三杯。见势不妙,小张先饮一杯,然后开始了他惯常的推托之词:“不是兄弟不上心,实在是堵车太厉害了!清河那边都快成停车场了——就罚一杯吧!”  相似文献   

17.
近 来 ,报刊上谈论消费的文章见多。这对宣传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引导消费 ,扩大内需 ,开拓消费市场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具有积极意义 ,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在诸多宣传消费的文章中 ,有些观点似乎不那么科学 ,特别是那种把“敢花钱的人”尊为“智者” ,视勤俭节约为“悲哀”和“愚蠢”的言论 ,着实令人吃惊。某报“消费天地”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中国人有勤俭节约的美德 ,但勤俭节约把握不好尺度 ,就会变得吝啬 ,变得惰性十足 ,就会渐渐泯灭想象力和创造力。钱是贱种 ,越花越涌。敢花钱的人才是生活的智者…  相似文献   

18.
“请2587号到7号窗口!”伴随着叫号机甜美的声音,我接过一位报税人递过来的申报表。“您好,您这里的第三行税种没有填完整……需要我帮忙吗?”“不用!”报税人接过报表,用左手一笔一划地填写。我却不由自主地盯着他的右臂,眼前这位中年男子失去了三分之二的右臂,  相似文献   

19.
提起“得体”两个字,使我想起至今记忆犹新的一见件小事。多年前,一位储户急匆匆地来提前支取马上到期的定期存款。他虽然很急,但脸上却流露出按捺不住的喜悦。我把钱交给他后,他自豪地说:“孩子考上了大学,这是给他用的!”看到他高兴的样子,我马上接了一句:“你孩子考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电工,却不知天高地厚地钻研起只有高工们才敢涉猎的传统发动机革新事业。 他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行业精英,却一次次放弃高薪厚利,投入40余万元资金专事发明创造,以致如今“沦落”为劳务市场上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的电工。 他叫徐永峰。人们都叫他老徐。其实,他只有49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