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变迁,传统代际关系遭遇现代转型,呈现出新的特征。代际关系重心下移,代际关系不平衡。家庭核心化,代际关系疏离甚至紧张,传统的家庭养老遭遇危机,老人的赡养状况不容乐观。这与转型期农村传统文化的衰落、个人本位的凸显以及传统代际伦理缺乏传承渠道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契合点,既可以从渊源上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根据.也可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学术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契合点就是强调人的社会性的基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辩证法特征、入世的基本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和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们论述了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传统文化价值定位。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否矛盾的问题,从而否定了“传统文化无用论”和“传统文化决定论”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加快推进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现代政治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有利于实现政治文化的转型.要实现现代政治文化的培育,首先要清楚当前社会政治文化的现实状况,要立足中国实际,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化,增强政治主体意识,发挥法治与民主的制度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评性回顾 ,认为传统文化中存在丰富的诚信资源。传统文化曾经孕育出了具有儒家伦理色彩的传统商业道德 ,但这是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在目前的转型条件下 ,传统的诚信资源存在一个被现代化的问题 ,已发展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精神。对此 ,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后,中国思想界在西学影响下,对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孝观念进行了反思。甲午战后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前,中国思想界对孝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明确了孝观念在近代中国的转型轨迹,探讨了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代是中国传统义利思想的转型阶段。以西方资本主义伦理学说的输入为条件,以改造中国传统思想、促成中西伦理思想的融合为途径,近代进步思想家,在接触和吸取西方伦理思想过程中,力图建立起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义利思想。这种义利思想在批判封建纲常伦理、推动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奠定了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文化资源能够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并指出传统产业对文化资源的运用方式需从消费者的需求与偏好出发。通过对消费者问卷调研的实证分析获得文化资源转化方式的五个消费者偏好因子:"传统文化产品化"、"现代文化产品化"、"传统工艺体验"、"现代生产技艺体验"和"生产观赏"偏好,从而揭示了传统产业利用文化资源转型的"产品文化化"与"服务文化化"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分析和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机契合的问题,认为我国现代化管理应该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促进我国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商贾历史剧热播,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商人风采、商场风云异彩纷呈,有力地展现了仁、德、信、义等富有中国儒家传统特色的商业文化、道德和伦理,可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为构建现代商业伦理提供新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文化变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文化现代变迁的主要特征为开放性、多元性。在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轻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直接影响下,传统的中国教育价值观具有如下特点:重视教育的工具价值,轻视其内在价值;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教育的道德伦理价值,轻视其认知价值。当前,我们要注意科学价值观与人文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做好教育价值观的转型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文化创新是先进文化的生命之源,是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北部湾经济区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但这些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文化资源,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必须进行现代转型。通过扩大文化交流,创新民族文化,构建北部湾经济区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为一体的现代文化创新体系。重点要完成从"山"到"海"的现代转型,创新北部湾经济区现代先进的海洋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和".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关于"和"的伦理自成体系.人们在寻求"现代病"的救治药方时重新发现了东方"和"的魅力."和"的价值观念和取向将对我国及世界各国构建和谐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家族是我国传统社会伦理关系的起始点,建立其上的家族文化以认同感和责任感为核心,形成一种稳定的家族价值取向。秦地的家族文化突出表现了生存与创业主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家族文化突破了以血缘为纽带的乡村社会关系,扩大为以地缘为范围的乡村社会网络,从家族文化逐步向泛家族文化转变。在寻求乡村社会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促进农民城市化转移,重构乡村治理机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中国乡村走向现代化的重要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农民现代化转型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重要内容,是超脱于西方话语体系,符合中国语境和中华文明传统的农民现代化之路,有其独特内涵。百年来中国农民现代化探索经历启蒙、探索实践到务实发展的三大阶段,在对传统和西学取舍中走出了中国特色的道路。中国式农民现代化转型具有人口规模大、共同富裕、治理边界下沉、传统价值显现和粮食安全五大特色。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首先要回答“谁是农民”的问题,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构建属于中国的话语体系,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在实践中树立中国式农民现代化转型的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是指促使中国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型;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逐渐展开的逻辑进程,包括胡适的初创、冯友兰的推进、金岳霖的拓展、张岱年的创新、冯契的突破等环节。  相似文献   

17.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急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政治学,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社会、文化的现代化,更应该是政治的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是伦理政治向制度政治的转型。制度政治学是政治学的分支,是制度学与政治学交叉的学科,是关于国家政治活动中制度治理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规律的科学。文章在论述开展制度政治学研究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政治学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和构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受到关注,这是因为西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强烈地、持续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从而造成了中国人在文化层面上的精神“磨难”,引发了种种偏离现代化追求初衷的社会后果。在探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时,一个不能回避的实质性追问是,如果物质现代化的实现不能够导致精神处境的普遍改善,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如何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社会转型期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的中国,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的转型期,社会的经济转型要求行政伦理转型同步,而这种转型的脱节现在却未能克服。因此,行政伦理失范现象大量出现,行政伦理的问题还相当严重。要解决行政伦理失范的问题,必须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加强行政伦理建设。行政伦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应从多角度、多方面综合考虑。要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加强公共监督,加快伦理立法,加强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多思想,其中蕴藏着的许多哲思,对我国企业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分析和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的问题,认为我国现代化企业管理应该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促进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