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阙贵长 《金卡工程》2010,14(10):43-44
民事强制执行是直接实现法院、仲裁机构以及其他机构生效法律文书公平正义的过程,它关系到当事人的现实利益。作为民事强制执行唯一主体的人民法院也就成为各方当事人竞相博弈的利益主体,难免会产生民事强制执行过程中的各式各样腐败现象。因此,人民检察院面对这种民事强制执行过程中的腐败局面,应该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依法进行检察监督,防止违法执行或者执行不力的"执行乱",确保民事强制执行依法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2.
民事执行中,如果被执行人就执行款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可能导致不足额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代扣代缴税款是否能够构成执行款组成部分,从而视为完全履行法律文书规定义务,目前司法实践做法不一,导致被执行人陷入两难。本文通过梳理现有典型类案,对被执行人支付相关执行款时是否必须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在判决(裁决)未明确说明的情况下裁判给付金额是税前还是税后、代扣代缴问题是否属于执行异议审查范围等三个核心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明确代扣代缴税款应构成执行款一部分,并从兼顾公法义务与私法义务、私法债权与国家征税权平衡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市场主体被生效的法律文书确定对他方存在金钱给付义务时,或市场主体作为金钱给付义务的被申请执行人时,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法对被申请人采取强制措施。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精神,主要是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查封、冻结、扣押、拍卖、扣划等手段,剥夺被执行人财产所有权以实现权利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韩丙振 《金卡工程》2009,13(6):120-120
近年来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成为理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分析民事执行现状和民事执行监督现状入手,论证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必要性,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是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类型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中对其均有规定,我国2007年《民事诉讼法》将民事执行救济制度作为修改的重点,其增设了对程序事项的救济,但仍有诸多不够详尽、完善之处。实践中,执行难,执行乱的现实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民事执行救济落实得不到位。为此,本文在探讨了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现行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制度的现状和不足之后,提出我国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制度的完善设想。  相似文献   

6.
据2009年1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书已全部上网,到2009年底,全省范围内的法院判决书、裁决书要全部上网。如今,只要你点击河南法院网,就可以在显著位置了解河南省高院制作的、2008年10月1日后生效并已送达当事人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裁定判决以及立案、执行等法律文书。  相似文献   

7.
民事执行救济是指执行当事人或案外人在程序或实体上的权利因执行机关的强制执行行为受到侵害时,所设立的一种补救保护制度。笔者将对我们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彦龙 《金卡工程》2010,14(11):39-40
民事执行救济是纠正执行过程中的违法或不当行为,保护执行当事人和案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于执行救济的规定不够全面,不论是申请执行救济的主体方面还是执行救济实施过程的程序、结果方面都存在很多缺陷之处,没有起到保护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的任务,并且从根本上损害了我国法律的权威。对此笔者认为应当通过增设程序上的执行异议制度以及完善现有的实体上的异议之诉制度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这也是完善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
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未赋予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任何法定的救济方法和途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只能通过申诉等渠道向法院反映问题.因法律对有关程序缺乏明确规定,法院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也显得较随意,导致当事人及有关利害关系人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及时、充分地得到救济.一定程度上亦影响了司法的公信力.2007年通过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专门增加了对违法行为进行救济的规定,明确赋予了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事有申请执行复议的权利,填补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违法执行行为进行程序上救济的法律空白.然而对申请执行复议如何操作的问题缺乏一些具体的规定,以致这种新的执行救济制度在实践中的运行情况不是很理想.为减少法律适用中的争议和分歧,在执行程序中就需要落实完善执行复议制度,深刻把握执行复议制度之法律规定精神,从而达到弥补该程序中救济措施的不足,亦是充分发挥这一特殊司法制度之积极作用、有效地保护执行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必需之举.本文就执行复议具体程序做出了理性的符合实际需要的制度选择与构建,以期在执行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执行复议程序,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实现执行复议程序的设立初衷,也为推动完善执行救济制度提供一些可鉴之路.  相似文献   

10.
吴琼琼 《中国外资》2009,(6):180-180,182
本文以民事诉讼法修订为视角,以新《民事诉讼法》第204条的规定为依据,对比原《民事诉讼法》第208条的规定及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实体上执行救济制度的规定,简析我国现行的实体上执行救济制度;既提出该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也总结该制度尚存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程国琴 《税务研究》2021,(3):106-112
不论是“先税后证”还是包税条款,从结果上都呈现出税收优先权在民事执行程序中扩张的趋势。税收优先权扩张所提升的执法效率不足以弥补民事交易秩序的减损。《税收征管法》和《民事诉讼法》都没有明确规定税收优先权在民事执行中的实现方式,导致司法实践中频频出现截然不同的裁定,严重影响了执行的效率和交易的可预期性。税收债权应当遵循债权受偿的逻辑,除满足税收债权公示的形式要件外,不享有优先权。民事执行程序中的新生税款不宜一概作为执行费用优先支付。从程序要件和实体要件上对税收优先权进行限缩,有助于平衡税收债权人和民事债权人之间的利益,保障交易安全,推动税收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所谓执行和解协议是指往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自愿协商,达成协议,并经人民法院审查批准后.结束执行程序的行为,是当事人处分自己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行为。银行在清收不良贷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签订与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问题,其间应注意以下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民事诉讼法修订为视角,以新<民事诉讼法>第204条的规定为依据,对比原<民事诉讼法>第208条的规定及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实体上执行救济制度的规定,简析我国现行的实体上执行救济制度;既提出该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也总结该制度尚存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在民事裁判执行的司法实践中,"执行难"、"执行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检察监督制度的缺失.检察机关作为宪法赋予法律监督机关,有责任和义务对法院执行工作进行监督,但是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文却未作明确规定,现实状况也不尽人意.本文从民事执行监督的存在的依据入手,分析了该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也对该制度的...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法人(一)法人的概念我国《民法通则》中对法人的定义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谈到法人就必然涉及到自然人的概念,自然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指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的人,是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力的独立个人。  相似文献   

16.
法人信誉,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的履约程度。而与此相联系的,是法人代表信誉,它是指作为法人管理者本人承担民事义务、履行民事能力的程度。 银行信贷中的法人信誉,通常包括借款方的企业法人信誉  相似文献   

17.
李剑平 《浙江金融》2005,(10):53-53,5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两个司法解释已于去年11月先后公布,今年1月1日起执行.这对完善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明确和规范民事诉讼及执行中的法律行为,解决法院执行难等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当前银行、信用社(以下简称行、社)依法办贷、管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两个司法解释新规定对于行、社如何选择抵(质)押贷款、把握执行时效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就此,本文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贺岚 《金卡工程》2010,14(1):84-84
民事执行法是民事程序法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实体法的规定只是纸上的权利,要靠诉讼法把它变成现实的权利。那么审判部分也只是把法条中的权利变成判决书中的权利。而执行法则把当事人判决书中的权利成为现实的权益。对此有的学者说强制执行法是债权  相似文献   

19.
李亚 《湖南地税》2007,(5):40-41
文书送达是我国大多数法律文书生效的必经前提,新《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一百零一至一百零六条对税务文书送达方面也作了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笔者认为对税务文书送达问题需明确如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魏洁来 《金卡工程》2009,13(3):22-23
执行难日趋成为困扰我国民事执行的一大现象,其原因可归纳为:诚信理念严重缺失,社会信用机制缺乏,关系社会、人情社会,法院执行队伍的状况令人堪忧,被执行人确实无力支付这五点。另外,在执行过程中"和而不解"的这一现实问题也成为了执行不能的又一原因。笔者深入研究造成执行难的这些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