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再论创新特征对技术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谦  万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2):172-174
根据协调博弈模型,通过技术创新特征(产品性能、消费者异质性)刻画出技术创新扩散阈值函数,并根据技术创新扩散阈值概率分布的分析结论,来讨论产品性能和消费者异质性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其目的是为处于不同市场位置的企业制度创新产品市场进入策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文章从潜在的采用者,供给者,技术创新本身所具有的市场特征等三方面入手,对影响技术创新扩散的市场因素作了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技术创新是处于不断循环递进的市场扩散过程,并对技术创新的市场扩散机制的分类进行探讨,进而提出高技术市场扩散趋向动力机制及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4.
界定了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概念,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了技术创新扩散系统模型,分析了扩散源、中介通道、采纳者等相关节点之间的关联、互动关系,从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提出了敦促采纳者采纳技术创新成果、保障技术创新扩散系统有效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政府管理的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政府与技术创新扩散企业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表现出若干激励冲突。政府通过政策组合和优化市场环境管理手段可以有效地抑制或弱化这些冲突的发生。在分析政府与技术创新扩散主体之间的激励冲突的基础上,对政府管理的政策激励机制和市场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从政策激励和市场激励两方面构建了基于政府管理的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侯在惠 《技术经济》2002,21(6):F003-F003,F004
<正>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潜在使用者之间传播采用的过程。由于技术创新对生产率的影响,是依赖于它在潜在采用企业中扩散的速度与范围。因此,技术创新扩散理论是技术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创新扩散方程》中对技术创新扩散速度进行了讨论,本文将对基本S型扩散曲线N(t)关于拐点的对称性进行讨论,给出了理论证明,同时对费雪尔——普莱模型及特性给出有关证明。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技术创新的真正意义在于技术创新扩散,文章首先提出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内涵与作用,然后分析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状况、企业文化、市场营销能力等内部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发掘社会资本促进技术创新扩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创新扩散是社会性过程。将社会资本概念应用于对技术创新扩散过程的研究,将深化对其的认识和理解:发掘社会资本,采取有效措施激活社会资本,能促进技术创新扩散。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结合一些能源技术创新的扩散,系统分析了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4个基本要素:作为扩散对象的技术创新本身;技术创新信息的传播途径;描述扩散速度和过程的重要参数--时间;技术创新扩散所处的社会系统,并分析了影响技术创新扩散的各种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论技术创新扩散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而一项技术创新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创新本身,而在于创新的扩散,技术创新只有扩散,才能够创造出规模效益。本文主要探讨技术创新扩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广凤 《经济研究导刊》2010,(27):184-184,258
技术扩散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社会资本对技术扩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隐性知识的传递与扩散、提高资源配置能力与技术创新扩散的速度、潜在采用者范围和采用者总量以及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能力等方面。企业应构建自身的社会资本,通过技术扩散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多元互补型技术创新扩散是指在具有互补关系的多项技术创新之间的扩散。首先对扩散系统的基本假设进行界定,然后建立并分析多元互补型技术创新扩散的动态演化模型。通过Neflogo仿真工具对互补型技术创新扩散进行仿真研究,剖析各因素对多元互补型技术创新扩散过程的影响,并验证该模型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结合仿真实验的结果,针对多元互补型技术创新扩散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侯在惠 《技术经济》2002,21(2):46-47
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潜在使用之间传播采用的过程。由于技术创新对生产率的影响,是依赖于它在潜在采用企业中扩散的速度与范围。因此,技术创新扩散理论是技术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低碳技术创新和扩散,低碳技术创新和扩散受政策工具及其组合的直接影响。总结归纳政策工具类型、设计要点及其组合特征,分析德国海上风电技术政策工具及其组合特征,并定性研究政策工具、组合特征及相应组织对德国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各政策工具对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扩散具有正向影响;全面性政策工具组合能够克服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扩散面临的市场失灵、制度失灵和其它瓶颈;政策工具组合特征在单个政策工具对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政策工具组合全面性、可靠性、一致性程度与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扩散正相关;政策工具组合可靠性与全面性、一致性之间在对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影响中存在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创新和扩散为导向的集群经济效益已成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所在。基于时间和空间距离因素,构建了产业集群内的技术创新空间扩散模型,应用数据仿真实验,分析了在集群内进行技术创新空间扩散的动态过程,探讨了模型参数变化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空间距离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内的技术创新扩散是典型的时空统一扩散过程,空间距离会阻碍技术创新的扩散,而且集群内采用技术创新的企业数量与距离因素呈负指数关系,为客观地预测和控制产业集群内时空统一的技术创新扩散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碳税与补贴政策动态调整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基于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博弈模型,引入证据理论融合企业收益状况与市场环境信息建立网络演化规则,借助MATLAB仿真技术分析动态补贴与静态碳税、静态补贴与动态碳税、动态补贴与动态碳税三种情形下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补贴可以纠正企业的非理性行为,使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动态碳税则会强化网络在初期形成的演化趋势,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达到全扩散或湮灭;动态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动态碳税造成的正反馈效应,降低网络演化的风险;在三种不同的情形下,补贴与碳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和扩散过程的一般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茂吉 《经济地理》1995,15(2):31-38
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即发明,创新和扩散。与其相对应,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包括研究与开发,生产与制造和销售与服务三大部分。实现技术创新既可以本单位研究开发为主,也可以通过来自外部的技术转让(扩散)。技术创新具有许多经济特性,分析技术创新的形成及其扩散趋势的目的在于研究创新源及其扩散对区域技术经济结构转换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信息扩散、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动态影响关系,寻找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及技术创新驱动的主要因素,使用2005—2018年我国区域面板数据,采用VAR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及状态空间模型,对信息扩散、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边际影响力呈倒U形曲线,而信息扩散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边际影响力呈递增趋势,信息扩散对产业集聚的边际影响力呈线性增长态势,而技术创新绩效对产业集聚的边际影响力呈倒U形曲线;②不同地区信息扩散与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且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信息扩散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产业集聚的影响,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信息扩散的影响;③不同地区信息扩散与技术创新绩效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应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且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绩效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大于信息扩散的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信息扩散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大于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日印芬由于自身特点、发展阶段以及产业发展策略、重点不同,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模式也不同.典型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市场引导型、消化吸收再创新型、重点行业技术扩散型、网络型.研究各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成功经验,对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与技术扩散概念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杜长征  杨磊 《经济师》2002,(3):43-44
弄清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技术扩散等一组概念的本质内涵 ,把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研究与开发 (R&D)等概念区分开 ,是进行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与技术扩散研究的前提与基础。文章结合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特点 ,对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与技术扩散概念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