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联动的内涵理论依据及表现形式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产业联动是基于产业关联的产业协作活动.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无论在企业层面、产业层面,还是区域层面,都在通过延伸产业链,寻求产业联动效应,提高产业运作效率.但是当前关于产业联动的理论研究还较少,本文界定了产业联动的内涵,分析了产业联动的理论依据,探讨了产业联动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试论产业集群租金与产业集群演进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提出了产业集群租金的概念,并将产业集群租金按源泉分为产业租金、地理租金和组织租金。本文认为,产业集群起因于生产要素对产业集群租金的追逐,租金的耗散导致产业集群的衰败。随着产业集群租金的主要来源由产业租金、地理租金向组织租金演变,产业集群从非正式产业集群向有组织的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演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产业转型与产业发展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研讨会的主题涉及现代产业体系与产业升级、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与企业战略等内容,反映了当前产业经济学研究中,有关产业转型与产业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生态化是构建高效利用资源、降低环境污染的产业系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产业生态化的内涵、产业生态系统、产业生态化途径、产业生态化特征及评价标准、产业生态化与企业竞争力5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研究表明关于产业生态化理论研究、基于产业自身规律研究产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机制以及关于产业生态化定量研究4个方面有待丰富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涛  王娟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1):21-23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在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农产品加工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产业的特殊性导致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的特殊性.本文根据产业集群的一般含义,界定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定义,并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对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进行了创新,构建了三种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定位和产业之间的差异度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发现产业效益贡献力、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自主创新力(简称:三力)最能体现和评价我国产业发展的实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和构建了产业评价的"三力"模型,深入分析了产业效益贡献力、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自主创新力的内涵.最后,在"三力"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广东产业集群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深度调整期,产业集群中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十分突出,产业集群的就业弹性较低。因此应加速发展产业集群制造业基础上的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加快产业集群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出和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聚集地的城市化进程,加大产业集群的人力资本投入。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国民文化素养不断提高,人民对文化和旅游相关产品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传统的旅游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从游览观光向深度体验、私人订制、个性化等旅游方式转化。因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共创,不仅是学术界所研究的问题,更是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查阅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相关文献,对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产业融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梳理,对乌鲁木齐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融合的产业类型演变及划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产业融合在整个经济系统中越来越具有广泛性,它的直接效应是导致产业发展基础、产业之间关联、产业结构关系、产业组织形态等方面发生根本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三次产业分类越来越难以准确地揭示现代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征,其经济解释作用大大削弱。为适应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本文依据产品价值构成的变化,用产业进化的观点对现有产业进行创造性解构,提出了分别以精神产品、服务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产品生产为主的创意产业、服务产业、物质产业和生态产业组成的新型产业体系。其中,创意产业深刻影响着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处于产业体系的中心位置。最后,对产业演变趋势做了验证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其国民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信息产业的实践证明信息产业集群对发展信息产业的重要作用,结合产业集群理论和信息产业本身的特点研究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可以促进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信息产业集群可以自下而上形成,在发展中国家更适合自上而下形成,政府在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际经济环境的突变再次引发了学术界对产业升级问题的思考.本文首先回顾了产业升级的内涵与模式,以及我国产业升级现有主流思路.分析了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特征,讨论了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升级的机制,并深入研究了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条件,提出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产业集聚于产业升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选取了全国29个具有产业集群现象的省市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1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的相关指标值,运用EVIEWS软件对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产业集聚对产业升级有正向作用的结论,并针对该结论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创新网络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集中体现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及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以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为基点,通过对产业集群组织特性的认识,分析了产业集群与网络组织的相互关系,研究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以期为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产业生态与产业经济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产业生态概念和产业经济学研究范畴基础上,提出产业生态是产业经济学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产业经济学体系的创新性研究.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对产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范畴进行了扩展,丰富了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对产业生态学在产业经济学中的地位及其作用进行了探索,提出产业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冲突,不是技术上难以逾越的难题,而是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及制度缺陷等问题所造成的结果,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双重叠加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沈阳市整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沈阳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现状,并针对每个产业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激光产业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是典型的军民融合产业,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航天科工集团发展激光产业的牵头单位,对激光产业进行统筹运作,而航天三江所属武汉光谷航天三江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激光产业发展平台公司。虽然航天科工集团激光产业已建立起基本框架,但离集团公司对激光产业的战略定位还有一定差距,如何培育强大的军民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全国2002年40部门和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煤炭产业的产业关联和波及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测算有关产业关联程度和产业波及程度的一系列系数,讨论我国煤炭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联系、其他产业部门对煤炭产业的推动作用以及煤炭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煤炭产业的现实竞争结构 1.煤炭产业是分散型产业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的理论,我国煤炭产业是一种分散型产业。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是分散型产业的重要特征。在美国,市场集中度小于40%的产业就被视为分散型产业。我国的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还不到10%。  相似文献   

19.
外部性与产业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25个产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外部性对于地区产业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全国样本范围内,专业化水平与产业增长之间存在着负向关系;竞争程度与地区产业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多样化程度与产业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非线性关系,当多样化程度较低时,多样化不利于产业增长,而当多样化水平较高时,多样化则会促进产业增长。在分地区分产业的分析中,产业多样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的性质(高度规模经济产业或低度规模经济产业)及产业的地理区位(沿海地区或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分布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产业特点,探讨我国今后对外FDI产业选择和走向,主要着眼于资源开发型产业、高新技术学习型产业、服务业及劳动密集型和成熟适用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