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清  潘焕学 《中国经贸》2012,(4):135-136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主体,在我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其不良贷款问题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本文在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基础上,对其现状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处理不良贷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一直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巨额不良资产已经成为阻碍商业银行业发展的最大顽疾和影响金融体系安全与稳定的重大隐患。在2003年底到2005年6月这一年半时间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不良贷款暗地里又增加了1100亿元以上。这说明,虽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加大了改革力度,强化了风险控制能力.但如何更好地控制和处置不良贷款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而言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巨额的不良贷款直接威胁着国家的金融安全。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就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额的不良贷款比率已成为我国降低金融风险的突出障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资料,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在2001年下降了3.86个百分点,下降到25.37%,但这一比率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3%—5%的一般水平。如何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剔除阻碍降低金融风险的因素,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不良贷款是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不良贷款高,收息率就低,利润就会下降;不良贷款高,资产损失就高,就会相对降低资本充足率,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  相似文献   

5.
张宏 《西部论丛》2004,(8):64-65
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一直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发展、妨碍其与国际接轨的一道屏障。为防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进一步增长,有效治理存量不良贷款,已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在面临着体制改革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与挑战,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面对国际金融市场实施营销战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依然突出,包括部分银行损失贷款增加、潜亏问题仍很严重;风险准备金缺口依然较大,资本充足率仍然偏低等,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改革步伐,削弱了银行的竞争力,同时更不利于安排全国的金融方针、政策。因此,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是深化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山区经济》1999,(3):48-49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成为制约金融改革和商业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柳林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成因的分析,从中寻求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任峰 《天津经济》2004,(5):35-36
近年来,随着国内金融业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为谋求在未来全新经济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国家加快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各国有商业银行也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开足马力营销优质客户,提升自身竞争力。经过努力,各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质量不断提高,不良贷款绝对额和占比连年下降。2003年,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分别下降433亿元、22亿元、6147亿元和857亿元;其中工行、中行和建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下降到21.3%、15.92%和12.91%。  相似文献   

9.
伍兵 《特区经济》2005,(11):44-45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我国政府设定的银行监管目标,从2001年到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必须从25.4%降为15%。由此推算,从2001年到2005年的5年内,国有商业银行每年至少要自行消化不良贷款约2000亿元。中国银监会成立后,不良贷款的“双下降”更成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温家宝总理强调:“继续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仍然是当前的一项突出任务,要加大贷款回收力度,积极催收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10.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过高已经成为困扰其正常运营的一大症结,要提高国有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必须认真分析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才能彻底根治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银行的不良贷款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和改革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主要是既包括了市场性的原因,也包括了制度性的原因。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主要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不良贷款和金融不良资产形成的内部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改进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金融制度供给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飞 《发展》2004,(11):54-55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时至今日,金融体系中还是问题重重:首先,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是当前金融改革中的一个难点,而且由于种种原因,银行的不良贷款还在不断增长.据中国银监会报告,到2003年6月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比率已降至22.2%.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此相关的是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也成了不少人讨论的热门话题。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到底如何?化解风险的途径何在?这几年采取的一些措施,包括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和处置不良贷款的效果究竟怎样?等等,说法不少,看法不一。这篇文章反映了这位业内人士与目前一些通行观点不同的看法,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理效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沉淀巨额不良资产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不良贷款处理效率低下的原因和阐明加快不良贷款处理的意义,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阳 《辽宁经济》2005,(11):36-36
1,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比例高,信贷资产质量差,国有商业银行在剥离近1.4万亿元不良资产后,不良贷款率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吕德忠 《北方经济》2004,(10):33-34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这四家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着全社会80%的支付结算服务,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56%,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供应者.但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处于所有者缺位状态,对其经营者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得国有商业银行运作效率低下,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面对金融业的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国际金融业的挑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将从委托-代理角度来分析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代理问题,并希望能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具有的广泛性、长期性和严重性,构成了银行向商业化、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1999年,我国先后组建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简称 AMC,下同 ),其主要职能之一就是运用资产证券化的手段收购、管理、处置从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贷款,帮助银行卸下部分包袱,化解多年积聚下来的金融风险。截止 2000年 6月末, AMC共接收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1.3万多亿元,按照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级质量分类,这些贷款基本上属于后三种,形成的时间可大致划分为: 1990年以前因计划经济因素形成的约占三分…  相似文献   

18.
胡以力  周斌 《上海经济》2006,(10):42-44
2005年底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高达9011亿美元,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达3580亿美元。可见,如何控制和缓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我国银行业首要的任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金融监管部门把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两个指标作为监管重点,而事实上这种把数字作为监管不良贷款重要标准的思路不利于促成有效监管。未来监管应从认可既定体制的批评式监管,转变为以批判现有体制的改制式监管。  相似文献   

20.
沈静  赵时坤等 《发展》2002,(12):70-72
微观主体1.储户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条块分割、流通不畅使居民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以及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等原因,造成了我国居民的储蓄率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一方面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出于各种原因把大量居民储蓄存款投向效益低下的国有企业,造成了银行业巨量不良贷款(据较为乐观的估计,我国银行不良贷款也要占到总贷款的25%),而且这些不良贷款大都难以如数收回,如果不是有“国家信用”做支撑,国有商业银行早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按理说,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一类特殊的企业,由于经营效益不佳也要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居民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