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一直影响和制约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和防范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要从修订、完善信贷工作岗位责任制,严格审查贷款投向,建立项目责任追究机制,提高职工政治业务素质,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抓起。  相似文献   

2.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此相关的是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也成了不少人讨论的热门话题。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到底如何?化解风险的途径何在?这几年采取的一些措施,包括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和处置不良贷款的效果究竟怎样?等等,说法不少,看法不一。这篇文章反映了这位业内人士与目前一些通行观点不同的看法,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4.
张宏 《西部论丛》2004,(8):64-65
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一直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发展、妨碍其与国际接轨的一道屏障。为防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进一步增长,有效治理存量不良贷款,已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商行改制后如何抑制不良贷款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良贷款能否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中国金融系统能否稳定并顺利支持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今年分别进入改制日程,但改制后的商业银行如何保障不良贷款不再增长?  相似文献   

6.
高额的不良贷款比率已成为我国降低金融风险的突出障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资料,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在2001年下降了3.86个百分点,下降到25.37%,但这一比率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3%—5%的一般水平。如何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剔除阻碍降低金融风险的因素,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吕德忠 《北方经济》2004,(10):33-34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这四家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着全社会80%的支付结算服务,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56%,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供应者.但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处于所有者缺位状态,对其经营者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得国有商业银行运作效率低下,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面对金融业的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国际金融业的挑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将从委托-代理角度来分析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代理问题,并希望能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6年将至,在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之前,我国银行将不良贷款比率下降至国际银行业公认比例的时间已不多,与此同时,沉重的不良贷款负担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巨大障碍,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隐患。内忧外患下,如何加快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已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占总资产的80%以上,贷款质量直接决定着银行的命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中,巨额的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障碍。为此,如何化解银行现有的高比例的不良信贷资产,防范新增存量的发生,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不良贷款的形成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中国的银行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良资产问题是影响因有独资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改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使银行真正按照资产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三原则进行市场化动作,从而促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完善,满足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郭庆 《天津经济》2005,(8):36-3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迅猛发展。截至2004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已经达到30多万亿人民币,比1980年增加了100倍。银行业的快速扩张与中国经济的成长相辅相成,但不可回避的是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也在悄然增加,一方面反映了经济转型时期银行业经营理念的落后,另一方面也对银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规模,目前存在很多种讨论.官方公布的数据和理论界推测的数据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及实现改革新突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如何建构符合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从传统工厂制向以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公司制转制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改革主题。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资产运营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思路去规制国有企业的改革,就必须十分重视这一关系,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三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林琳 《特区经济》1996,(11):31-32
<正>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这种企业制度可以解决国有企业现存的一系列矛盾.但是,如果仅用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为基础的公司制理论来指导国有企业的改革,而没有从国有制实质上是全民财产的委托代理制这一根本特性出发,解决作为代理者的经营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切度问题,也就是国有企业委托代理者风险的防范问题,那么国有企业的改革将无法深化.  相似文献   

15.
浅谈如何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在经营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发挥特长作用,带动企业组织取得优良绩效的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银行业逐步对外开放,与外资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还存在不小差距,应当广泛借鉴国  相似文献   

16.
17.
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亮 《特区经济》2002,(11):25-29
<正> 一、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及运作 (一)我国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初步实践 1988年1月,我国成立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它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财政部归口管理,综合管理全国国有资产的一个专门职能机构。为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令、条例的贯彻执行,根据“统一领导、分级分工管理”的原则,各级地方政府陆续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专门机构(有的叫国资局(处),有的叫国资办)。据统计,至1995年底止,全国已成立省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30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企业改制引发银 行信贷风险一直是商业 银行一个十分头痛的问题。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局部地区利益、企业小团体利益的影响,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不规范的改制行为经常出现,给银行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引发银行的信贷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企业利用法规和政  相似文献   

19.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委托者(所有者)为减少代理成本会要求独立的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对代理人(经营者)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鉴证,而代理人为了避免委托人出于合理预期而对其报酬进行逆向调整也会主动的要求独立的第三方对其报告业绩进行确认,于是现代独立审计制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及治理结构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涛 《亚太经济》2001,(3):76-78
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解决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本文借鉴西方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我国国有企业中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