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银行业:2006年回顾与2007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兆强  刘勇 《银行家》2007,(1):50-52
回眸2006年的中国银行业,首要的一个问题当然是,在WTO过渡期的最后冲刺阶段,中国的银行业如何衔枚急进、奋力冲刺?而所有的努力又都指向一个目标——中国的银行业准备好了吗?中国的银行业伴随着日益升级的“银行业是否贱卖”的争论走进了2006年。很幸运,这场争论在一年一度的“两会”后嘎然而止,中国的银行业吸取了“正”“反”双方的“营养”继续前行。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依然是中国银行业改善治理结构、提升竞争能力的一步必下之棋,但实施策略和节奏趋于审慎和稳健。事实上,受惠于“争论”的不仅是“引资”,2006年底中国政府推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也深深打上了“争论”的烙印。中国的银行业在争论面前避免了“非此即彼”的历史老路,在驾驭银行业全面开放的道路上趋于成熟,这恐怕是2006年中国银行业最值得标榜的进步。2006年,中国银行业的整体质量、运行效率和盈利能力继续沿着相好的方向演进。中行和工行两地IPO,建行收购美银亚洲;招商银行夺得中小银行海外IPO头彩;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部分城商行迈出跨区域经营步伐;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降低……中国的银行业朝着多元化、市场化的标杆努力奔跑。必须看到,2006年,中国银行业的诸多问题还依然延续。中国银行业依然是一种四大行占居绝对市场优势的格局,中国银行业的运营依然靠传统的存贷款支撑,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依然偏低,中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依然是“形似”大于“神似”,农村金融的脱媒问题依然严峻……所以,我们不能说,2006年的中国银行业完美冲刺;我们也不能说,中国的银行业已为全面开放做好了充分准备。所幸的是,WTO给中国银行业回旋的余地仍不小,中国银行业依然可以掌控2007年后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步履,中国银行业依然可以在与外资银行的正面交锋中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2.
朱民 《银行家》2006,(11):21-22
此次中国银行家论坛的主题是“全球化下的中国银行业:未来五年的改革与创新”,我想这个主题的选择是基于目前中国银行业入世过渡期行将结束,中国银行业面临全面开放这样一个背景。自从中国加入WTO,媒体对于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入世后的竞争格局的讨论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五年前中国刚刚入世时,面对即将开放的中国银行业,媒体多用“狼来了”形容外资银行机构将对国内银行业产生的巨大冲击。一年以后,我们发现媒体对外资银行与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不长的时间里,中国银行业正在经历着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在经营战略上。中国银行业放眼全球,加。决了国际化的步伐。在外汇业务经营上,扩大了中间业务的市场拓展——这个市场曾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提高银行业竞争力的最大障碍之一。而原有外汇产品的“同质化”使得银行加大了对外汇经营服务“差异化”的决心。毫无疑问,2008年将是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我国银行业于今年12月11日全面开放,为期五年的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按照入世承诺,外资银行届时将享受国民待遇,与中资银行展开全面竞争。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政府监管水平、国内金融业竞争力也会发生很大变化。鉴于此,本期刊出——入关后中国银行业今后该如何面对,怎样把握机遇更加稳健地发展?——为主题的封面文章。特此,本刊邀请到多位专家、学者就该问题,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文笔让我们对我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之后,中国银行业怎样才能在竞争中保持稳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国内银行业如何平稳适应进一步开放的环境,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于全面开放的中国银行业而言,学习与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银行经营与管理经验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在参加“赴德国信贷风险管理培训班学习考察”活动中,对德国银行业成功的五点感触和四点启示,或许值得中国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6.
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对我国银行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将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带动并刺激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改善银行业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对中国的金融安全和金融监管也会带来挑战.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外资银行全面进入的具体内容、立法动向以及发展现状等几个方面来探讨银行业全面开放对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各种影响,并就如何应对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杜娟 《中国信用卡》2014,(12):25-28
对于中国银行卡市场而言,2014年10月29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向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标志着中国银行卡转接清算市场将迎来真正的竞争时代。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不长的时间里,中国银行业正在经历着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在经营战略上,中国银行业放眼全球,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在外汇业务经营上,扩大了中间业务的市场拓展——这个市场曾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提高银行业竞争力的最大障碍之一。而原有外汇产品的同质化使得银行加大了对外汇经营服务差异化的决心。毫无疑问,2008年将是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相似文献   

9.
《银行家》2006,(11)
2006年岁末将至,此时中国银行业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由入世过渡期行将结束而带来的全面开放的问题。为了应对全面开放后的竞争,我们业已看到,2006年这一年中国银行业正在加快改革的步伐,建行、中行、工行先后成功上市;这一年,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技术环节被广泛讨论,方向也越来越明了;这一年,转型与创新成为中国银行业经营上的主旋律;这一年,综合经营已经成为一些银行的战略选择;这一年,想尽各种办法补充资本金成为各类银行的共同任务。所有的这一切的变化与努力都源于越来越加剧并且不可逆转的金融全球化趋势。考虑到外资机构的全面进入,在今后的五年时间里,对于中国银行业非常关键。有着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银行家精神的中国银行家们一直在探索这一问题,寻求解决之道。为此,2006年10月14日,由本刊主办的中国银行家论坛’2006就以“全球化下的中国银行业:未来五年改革与创新”为主题,让中国各商业银行的行长们来分享彼此的成果、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已走过了二十五个年头,外资银行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进入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2006年底将全面开放银行业.中国银行业市场格局和银行体系将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回顾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历程,总结开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研究如何既坚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又保障我国银行体系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