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国各外贸公司平日使用最多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属于涉外经济合同,在一些情况下牵涉到法律适用问题。所谓合同的法律适用,又称合同法律选择,是指受理某一国际合同案件的法院,在与合同有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法律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依法院地冲突规则的指引,确定应适用哪一国的法律或哪一种国际统一实体规范。而合同的准据法(Proper Law),是指一个涉外合同依冲突规范所应适用的某个国家的法律。必须看到,一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适用不同国家的法律,往往会导致不同的法律后果,从而直接影响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请看下述英国枢密院“比奈姆诉迪伯诺”(1924年)的权威性判例:  相似文献   

2.
<正> 涉外经济合同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同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为了某种目的而订立的经济合同。它是我国开展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必不可少的形式。涉外经济合同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涉外经济合同的成立及其条件,它  相似文献   

3.
与一贯追求本国法院的管辖权和适用本国法相悖,近期的涉外产品责任案件中出现了一国积极追求外国法院的管辖和适用外国法的新动向,这不仅对冲突法定势于解决管辖权和法律适用冲突的理论提出了挑战,也对我国国内相关法律的完善提出了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管辖权的含义,系指某一国家的法院可以接受当事人的请求,审理案件,作出判决之权。一个国家的法院,如对某一案件有了管辖仅,即意味着这个案件是按该国的法律来审理。因之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尤其是海洋运输业务,为了争取在处理争议案件时对自己有利,无不力争由本国法院进行审理。所以管辖权问题,关系重大,不可忽视。远在1893年美国颁布哈特法(Harter Act1893)以前,英国以海上霸王自居,在标榜“契约自由”的幌子下,规定其制定的提单,英国法院具有管辖权。1893年,美国颁布了哈特法,反对英国这项规定。1924年布鲁塞尔“海牙规则”对提单的管辖权未作专门规定。其后,一些国家的提单都规定承运人本国的法院具有管辖权。但实际上,各国法院都根据本国法律作出规定,或按司法实践对远洋货运的诉讼行使管辖权,而不受提单规定的约束。直  相似文献   

5.
彭礼坤 《中国市场》2007,(27):62-63
本文依据大陆法系各国民法之规定,从自然人涉外宣告失踪、宣告死亡及其民事行为能力宣告所出现的冲突分析入手,探讨了涉外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管辖权以及法律适用问题,指出:被宣告涉外失踪或死亡的自然人的国籍国、住所地国、财产所在地国法院均有管辖权,应适用对涉外宣告或死亡有管辖权的法院所属国的法律。  相似文献   

6.
<正> 侵权的管辖权确定 网络上的侵权主要包括侵犯隐私、著作权、商标标识、域名、专利权等知识产权,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等纠纷。网络案件的国内管辖有很多问题是需要考虑的。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认定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侵权案件管辖权仍然适用于我国Internet侵权案件,其提供的管辖权依据仍然能够解决法院对Internet侵权案件的管  相似文献   

7.
<正> 为减少和避免贸易纠纷,外贸企业业务人员及财会人员应认真学习涉外经济合同法规,掌握各种合同的基本条款和附加条款的具体内容。签订的外贸合同条款应严谨、清晰、准确、完整,切忌模糊不清或相互矛盾。订立合同必须严格考察并认可合同相对人的资信状况、信用额度、履约能力,遵循国际法或国际惯例。一、加强出口合同履行的管理为了保证出口合同的有效履行,  相似文献   

8.
诉讼管辖权是指确定法院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下称海诉法)规定了海事法院的诉讼管辖权,包括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就对协议管辖谈谈自己的看法。协议管辖,是指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在民事争议发生之前或发送之后,用法律认可的方式选择他们之间争议的管辖法院。《海诉法》第8条规定,  相似文献   

9.
对于网络版权侵权案件而言,管辖问题是法院审理网络侵权案件的难点之一。这是由于传统的侵权案件多以侵权行为实施地或侵权结果发生地确定管辖,而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很难确定具体的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使传统司法管辖权的基础受到了冲击,给此类案件的管辖确定带来了难题。网络给传统司法管辖权带来了以下影响:  相似文献   

10.
原《涉外经济合同法》废除之后,所有的涉外经济合同都要全面使用新合同法的规定。而新合同法作为规范所有合同的一部基本法律,不可能针对涉外经济合同的特殊性作出过细的规定。新合同法通过以下途径合理地解决了涉外经济合同的适用问题:一方面针对涉外合同作出了几条专门规定,另一方面,在遵循契约自由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之上,把对涉外经济合同特殊性的考虑留给当事人自己约定或留给其他法律、法规作出限制性规定。具体来讲,在实践中,涉外经济合同适用新合同法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普通法系的语境下,若当事人在同一主合同中同时存在仲裁条款和法院管辖权条款的约定,法院普遍采用"Paul Smith Ltd v H&S International Holding Inc"案的解释技术,优先承认仲裁条款对当事人合同实体权利义务的效力,然后承认法院管辖权条款的效力在于对仲裁具有监督性管辖权(supervisory jurisdiction).而我国司法解释及法院实践对此类条款的效力持否定态度,或者在否定仲裁条款效力的同时赋予法院管辖权条款有限的效力.我国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借鉴普通法系法理和实践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
叶小燕 《中国市场》2010,(32):42-43
在涉外经济贸易合同中,我方当事人一般可与对方协商以《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或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为准据法。而如果选择我国合同法或对方当事人所属国法律,则必须慎重考虑。特殊情况下,我们不应该坚持订立法律选择条款。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和避免贸易纠纷,外贸企业业务人员及财会人员应认真学习涉外经济合同法规,掌握各种合同的基本条款和附加条款的具体内容。签订的外贸合同条款应严谨、清晰、准确、完整,切忌模糊不清或相互矛盾。订立合同必须严格考察并认可合同相对人的资信状况、信用额度、履约能力,遵循国际法或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14.
一、国际仲裁概述 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产生的争议一般采取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规定,发生合同争议时,当事人应当尽可能通过协商或者通过第三者协调解决。如果经过协商和调解,不能达成和解,可以根据合同的仲裁条款,或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已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并已于1985年7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是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根据我国处理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原则,在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在处理涉外经济合同方面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国际惯例和国际上的习惯做法制定出来的。这是我国处理涉外经济合同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正>《国际商法》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国际商务法律的基本知识,为从事对外贸易工作、签订涉外经济合同和处理涉外经济纠纷打下基础。因此在贯彻理论必须够用为度原则的基础上,注重课程职业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有必要对高职《国际商法》教学疑难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在国际商事交易中我国企业要善于利用国际民事诉讼维护自己的权利。我国和美国经济往来甚多,商事纠纷时有发生,我国企业常常需要到美国进行民事诉讼。选择法院是在美国诉讼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标的管辖权是案件进入美国联邦法院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本文着重论述了美国联邦地方法院的标的管辖权的理论、实践运用和最新发展,以期有助于我国涉外企业在美国诉讼。由于美国联邦法院的标的管辖权和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管辖权的规定很不相同,本文也有助于通过比较研究促进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涉外经济合同的特点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徽英 《财贸研究》2000,11(1):74-76
<正> 涉外经济合同是中外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在生产、交换、分配、服务等经济活动中就权利、义务关系达成一致意见而订立的对当事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的一种法律性文件,是当事双方共事的行为准则和解决经济纠纷,进行调解、仲裁与诉讼的法律依据。因此,在起草、谈判、签订涉外经济合同时,当事双方都对之进行逐字逐句的推敲、斟酌,为各自和双方的利益服务。合同的翻译也要求正确无误。由于其特殊的交际功能,涉外经济合同具有其鲜明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9.
反倾销在美国 在美国,有5个机构对反倾销案件有管辖权,它们是美国商务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美国海关总署、国际贸易法院和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这些机构各有分工,彼此制约.  相似文献   

20.
合同,是与百姓、与企业最最密切相关的一种法律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订立的合同大约有40亿份。全国法院受理的合同纠纷案件,大约有300万件。今年10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正式施行。这部取代了原《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的,统一的、比较完善的合同法,历经全国人大六年修订,四次审议,条款从原《经济合同法》的47条增加到428条,有着许多值得注意的新特点。本文拟选择一些案例继续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