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期以来,股市极度低迷,市场持续走弱,人气不旺。市场成交量不断萎缩,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情况非常普遍。从打新必赚到打新就赔自2011年1月7日今年第一只新股上市以来,截至6月16日,A股市场发行的新股一共156只。其中,上市首日破发的  相似文献   

2.
丁度 《金融纵横》2011,(9):33-36
2010年以来,我国新股上市首日遭遇破发的情况频繁发生,舆论界对新股破发是否是常态持有相反的意见。本文以2010年至今的83只破发股票为样本,通过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本文认为,破发是市场自发的、对新股发行定价过程中产生的泡沫进行调整和消化的一种行为。从这个角度而言,破发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且能够说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3.
自3年前中国国航上市首日破发后,随着行情的发展,新股依然是不败的神话。时隔3年,新股不败的神话再次被打破,中国西电带着智能电网这一热点题材在1月28日上市,收盘跌破发行价,也成为了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后,首只上市即告破发的个股。2月2日,二重重装步中国西电后尘,成  相似文献   

4.
吴刚 《金融博览》2012,(12):28-30
“打新股”曾是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投资方式之一,而“新股不败”也是股民谈论最多的“神话”。 然而,随着2010年和2011年新股“破发潮”的出现,“新股不败神话”成为了历史。据统计,按上市首日最低价低于发行价计算,2010年上市新股的破发率为9.22%,2011年则高达29.89%.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14日,上市还未"满月"的招商证券(600999)盘中最低报收30.65元,跌破其31元的发行价,成为2009年A股市场重启IPO以来的首只"破发"新股.自此以后,IPO破发逐渐成为常态,目前已有多只新股前赴后继加入破发阵营,从大盘股、中小板新股到创业板新股,A股市场各个板块全面破发.从上市后不足一个月、到不足一周再到上市首日即宣告破发,破发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宣告了"新股不败"神话的彻底终结.  相似文献   

6.
肖奇 《时代金融》2011,(18):154
关于IPO抑价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的热门话题,然而,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进入2011年以来,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现象极为频繁。由于新股定价及其上市后的价格表现,关系着发行公司、政府、承销商、投资者等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因此,本文从发行公司、政府、承销商、投资者四个维度去探究本轮新股破发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晓璐 《财经》2011,(11):46-48
4月28日,中国最大的汽车销售服务商庞大集团(601258.SH)首发上市,当日暴跌23.16%,刷新A股市场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纪录. 庞大集团破发仅是今年以来新股破发的一个缩影,因其破发的幅度巨大引起关注.4月,共有24只新股登陆A股市场,其中16只在挂牌首日破发.截至4月29日收盘,当月上市新股仍有17只股价低于发行...  相似文献   

8.
肖奇 《云南金融》2011,(6X):154-154
关于IPO抑价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的热门话题,然而,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进入2011年以来,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现象极为频繁。由于新股定价及其上市后的价格表现,关系着发行公司、政府、承销商、投资者等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因此,本文从发行公司、政府、承销商、投资者四个维度去探究本轮新股破发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股破发 成熟标志还是见底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并不是大盘见底的信号,更不是什么市场成熟的标志,这只不过是中国证券市场前进中的一次阵痛。大盘能否见底,取决于管理层对破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以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间上市发行股票为样本,采用随机前沿模型进行定价分析,以新股发行定价类型,首日发行抑价率正负进行分类.选取折价发行且上市首日"破发"(即首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公司样本,将其与溢价发行且上市首日未"破发"公司样本,按照"行业-收入规模"标准进行样本配对,计算两组公司上市后1~5年买入与持有收益(BHAR)并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新股上市后前三年均表现不佳,折价发行且首日"破发"的股票在上市后前两年表现更差.这为新股定价与长期表现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  相似文献   

11.
秦岐 《中国金融家》2012,(2):112-113
从曾经的“新股不败”,到上市首日屡屡“破发”,再到如今的“门庭冷落”,大多数投资者对新股都表示经历了一个爱到怕,又爱又怕的过程。直接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新股发行制度不够完善。发行价格“三高”、询价过程不透明等上市存在的种种弊端引发了新股上市后不济的走势,影响了本来就较脆弱的市场,投资者对于市场的信心也随之流逝。  相似文献   

12.
金南 《中国外资》2013,(14):1-3
三次IPO发行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本论文将从2009年6月至2012年4月的三次新股制度改革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新股申购收益数据统计,上市首日涨跌幅数据统计、破发率等数据统计,讨论三次新股定价和配售制度的问题根源和问题本质。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沪深两市新上市250余支股票中有50余支新股出现破发,占总发行股票数量的20%左右,可见,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作用.我国新股发行中采用的上市保荐制、询价制及新股发售机制都存在着弊端,阻碍了证券市场的良好运行,制约新股发行市场的发展,所以,完善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推进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对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保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旻蕙 《金融与经济》2012,(1):67-69,17
本文以2011年1月4日至2011年6月29日发行的163只新股为样本,筛选出59只首日破发股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得到影响新股破发程度的主要因素。同时,本文结合市场实际情况,给出新股投资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股市的持续低迷,刚刚上市的新股接连跌破发行价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据统计,自去年6月IPO(新股首次发行)重启以来,截至发稿时为止,已经有十多只个股破发.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存款利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经济仍在逐步复苏阶段,未来较长时间基准存款利率可能都将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随着新股发行市场化的推进,一级市场申购新股的收益下降较多,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情况也开始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信用债是稳健投资者的较好选择,且风险也相对可控.  相似文献   

17.
创投冬至     
郭莉 《投资北京》2012,(1):54-55
2011、2012两年的募资前景不明朗,再加上资金来源减少,将会成为创投业洗牌的导火索数据和事实告诉我们:2011年国内PE/VC正在走下坡路。从数据来看:2011年上半年,167家中国企业在国内A股上市,其中63家上市首日即告破发,占比37.7%。在发行市盈率下调及投资成本增长的双重  相似文献   

18.
魏静 《证券导刊》2014,(8):59-59
三因素导致新股不败 2014年伊始IPO开闸,新股也迅速成为市场中最炙手可热的板块。截至上周二,已经上市的45只新股无一“破发”,打新投资者全部实现正收益。更值得关注的是,除纽威股份(603699)目前跌破上市首日收盘价外,其余44只新股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部分个股的炒新收益甚至已经翻倍。  相似文献   

19.
近来,新股"破发"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常态。而学术界通常将IPO定价问题锁定在抑价发行上,但对跌价发行却研究得不多。此外,定价为何过高、如何抑制这种现象等问题也需要解决。本文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引入利益分割和信号传递的概念,通过对2010年及2011年的资本市场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新股跌价发行现象,以期为研究新股发行打开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20.
近来,新股“破发”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常态.而学术界通常将IPO定价问题锁定在抑价发行上,但对跌价发行却研究得不多.此外,定价为何过高、如何抑制这种现象等问题也需要解决.本文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引入利益分割和信号传递的概念,通过对2010年及2011年的资本市场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新股跌价发行现象,以期为研究新股发行打开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