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外资银行离岸银行业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薇 《金融与市场》2005,(10):41-43,46
本文对外资银行离岸银行业务经营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规范外资银行离岸业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焱 《国际金融》2011,(7):51-54
自1989年招商银行获批在全国率先试办离岸银行业务以来,已经过去了21年。而在这21年中,对于银行离岸业务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尤其是在有没有必要大力发展银行离岸业务,如何发展银行  相似文献   

3.
陆冠虚 《新金融》1994,(5):36-38
文章论述了当今世界各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国不仅具有良好的内部、外部条件,还以优惠政策大力扶持离岸金融业务:一是降低或免除存款准备金;二是取消坏帐准备金与存款保险;三是适当放宽外汇管制;四是减少离岸银行进入市场的限制;五是实行优惠税收政策。作者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离岸金融市场经验,提出了建立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在税收、外汇管理、入市审批等方面应创造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尽管境内离岸账户外汇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但鉴于非居民法人账户的特殊身份,现行外汇管理体系并无明确的政策法规对其实施监管。最近外汇局青岛市分局对辖内外资银行离岸账户的开立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目前其存在许多问题和管理漏洞,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熊鹭 《中国金融》2012,(17):83-84
离岸金融业务指在一国金融市场从事不是所在国货币的金融业务,包括离岸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和衍生金融交易业务等。离岸金融业务可分为外币离岸金融业务和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两种。全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有利于深度参与国际金融竞争并在国际金融活动中取得一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离岸金融是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岸金融市场促进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的发展,但是它加大了金融风险,加大了金融控制的难度。离岸金融市场具有“离岸性”和“两头在外”的特点,因此对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有着有别于在岸市场监管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离岸银行业务在我国发展不到20年的时间里,已历经了试办、停办和复办的曲折过程。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产生了新的融资需求.银行国际化经营也需要“走出去”,此外人民币开始出现国际化的趋势,所有这些都为银行离岸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当然,与此同时这项业务也面临“成长的烦恼”和不可回避的风险,因而对金融外汇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期组织的这一专题,对银行离岸业务的现状、试点经验及监管存在的问题作了相关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离岸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明 《浙江金融》2006,(8):15-17
离岸金融是指金融交易的双方都属于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交易针对的货币是外国离岸货币的一种金融形式。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的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变得越来越普遍。离岸金融是金融自由化的产物、最初的发展也是为了逃避管制,那么离岸金融发展到现阶段是否存在着监管呢?如果存在,其理论根据是什么,这即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离岸金融是金融全球化和开放的产物,能有效促进金融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为国际资金融通和国际债务结算提供便利,并推动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随着涉外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离岸金融业务也步入了全面推进时期,但与之对应的监管模式与监管手段相对缺乏.本文首先在综合分析我国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离岸业务的监管难点,其次在借鏊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业务监管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建立发展自己的离岸金融市场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其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它的出现和发展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全面分析了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通过对发达国家离岸金融市场监管经验的比较总结,结合我国实际构建了中国离岸金融市场监管体系,提出适度、审慎、高效的监管原则,并从监管主体、监管内容、监管方式及监管依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状况及其对监管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建文  朴一  杜艳 《新金融》2009,(2):30-32
市场约束对银行监管有效性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银行业市场发育状况既受制于政府监管制度安排,又受制于银行自我约束能力,更受制于市场发展状况.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方面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约束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市场约束对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Guillaume Plantin(2014)构建的最优资本监管模型并扩展引入社会投资总效用进行分析,结合中国影子银行影响因素的2003—2013年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影子银行的发展有逆监管周期效应,对传统银行放宽资本监管,正确规范和引导影子银行,可以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发挥影子银行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银行业的结构重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中国的商业银行业是一个只有20年历史的优质行业。在20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处于改造和重构的过程中。中国的商业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大一统银行,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中国的唯一银行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当时他既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又办理企业个人的具体的经营业务,所以完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化的需要,因此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改造也就启动了。在银行业改造重组的初期,人们  相似文献   

14.
罗平 《新金融》2005,(12):7-8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银行监管机构界定的职责:一是规制,即法规建设;二是监督,即实施。在成立之初,银监会就明确了把“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作为监管的第一目标以及“三管一提高”的新的监管理念,即“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在认真借鉴国际成功监管经验的基础上,银监会对如何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已经形成了清晰的认识和中期战略考虑。在客观自我评估我国银行业遵守《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情况的基础上,银监会提出,到2006年底,我国要建立起有效银行监管的重要基础,到2012年基本达到核心原则的各项标准。  相似文献   

15.
张田 《西安金融》2011,(9):42-44
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作机制展开研究,分析危机后西方主要国家有关的金融监管改革举措,并结合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1997—2010年中国银行业规制的相关数据对中国银行业规制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市场约束、政府监管能力与资本充足率在促进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提高与降低银行业风险上不完全显著,但交互项对促进银行业经营效率提高与降低银行业风险方面存在互补或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study the role of regulatory banking capital and analyze the incentive effects of the Basel II Accord. They argue that Basel II may become a source of systemic risk due to endogenous risk and the risk sensitivity of the capital requirements. In this context they note that financial instability may enter via the asset side of the banks' balance sheets when banks are forced to sell asset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capital buffer prescribed by Basel II.  相似文献   

18.
王胜邦  陈颖 《银行家》2006,(8):67-70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后过渡时期,银行业发展的制度条件、宏观环境、市场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目前的银行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银行业体制改革明显加速,银行业竞争程度日趋激烈,银行业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与此相适应,监管当局应积极调整银行监管政策,强化银行监管制度的一致性和整体功能,增强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冯彦明  冯晶晶 《银行家》2015,(2):105-107
资产证券化作为20世纪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手段使美国银行业进入崭新时代的同时,也为金融危机增添了新的要素和机会。美国银行业的资产证券化到底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金融监管当局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应从中汲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本文试图对此作些探讨,从而揭示出"成也监管败也监管"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监管资本套利,产生于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框架的缺陷,是一种利用资本监管制度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制度内部的不协调性,运用某种手段在不改变实际风险水平的情况下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的行为。通过对以下问题的探讨: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所获得的收益在银行与资金需求方之间的配置比例;针对某种资产的监管资本套利,对其他资产供求双方所产生的隐性套利收益的表现形式及其归属程度;由商业银行异质性所导致的监管套利顾客现象;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市场对于套利者与非套利者的逆向选择等等,认为银行监管部门应适当引导符合政策意图的套利行为,提高政策引导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