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集聚与上海中小企业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 《上海经济研究》2005,(11):122-127
本文关于中小企业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工业领域。上海的工业,大型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其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68%,但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出却是不可忽视的,尤其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其贡献率高达71%,同样也是举足轻重。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截然不同的是,最近几年上海中小企业的发展,实现了从相对集中向绝对集中的转型,在“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政策导向下,不仅新办的中小企业集中在各个层次的工业园区,而且一些分散布局的中小企业也纷纷迁入工业园区,更好地实现了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要求。产业集聚正成为上海中小企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提出了上海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措施。其基本路径是:通过中心城市现代化的辐射,推动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带动郊区工业集中化,进而带动郊区劳动力的新一轮非农化,促进郊区乡镇工业的城市化转型,即由农村型工业向城市型工业的转型。具体地讲,上海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采取集中城市化、推进非农化、建立新型城乡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全生态系统五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全面分析上海郊区工业今后五年发展条件的基础上,从建设上海新型工业体系的角度提出了上海郊区工业发展的战略框架与实施策略。本文提出,郊区工业要抓住上海产业发展重心向郊区转移,国际产业正以更大的规模、更高的技术向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推进,以及上海的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和政策制度已经具备全面吸引外省市资本集聚的条件,这样的三大机遇,加速工业化进程,到2007年时,初步形成与世界级城市相匹配的实力型新型工业体系,甚至建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4.
陈兆忠 《上海国资》2001,(12):28-31
"十五"期间,是上海建设工业新高地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推进"四个中心"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时期。在这样的新的背景下,上海工业将不在于同第三产业的比重比高低,而要在全国市场化改革纵深推进、对外开放加快拓展的情况下,着力提高上海工业在全国工业中的地位和比重;不在于同自己的过去比进步,而要在以信息技术、网络经济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的情况下,着力提高加入WTO后上海工业的综合竞争力。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上海工业要"面向新世纪,建设新高地,再创新辉煌"的总体要求,上海工业将把提高国际竞争力作为首要  相似文献   

5.
一、宝山区实施“三个集中”的主要措施 在上海宝山区发展改革委挂职期间,深感宝山区实施的“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农业生产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思路和措施,对万州区提高城镇化水平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集聚区域往往是世界经济中心、母公司及其外国子公司、产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中的地区。跨国公司集中区域是以某一城市为主的地区,而不是一个点,其形成是一个过程。近年来,世界跨国公司有集聚上海的趋势。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已成为全球生产基地、采购中心、RD中心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集中地区。跨国公司集聚上海将对上海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企业在向外国跨国公司学习、合作和竞争中茁壮成长,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上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身为"共和国经济长子"的上海,拥有着国内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曾经创造了工业总产值、出口总值、财政收入、人均生产总值等十项全国第一的辉煌业绩。伴随着浦东大开发,上海又开始了从工商业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转型的征程。  相似文献   

8.
闻昊 《上海国资》2002,(5):14-19
"十五"期间,上海工业计划投资4000亿至4500亿元,其中80%左右投向六大支柱工业,重点向构筑四大产业基地倾斜。围绕六大支柱工业和四大产业基地建设,2002年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投资约190亿元,汽车制造业40亿元,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90亿元,钢铁制造业65亿元。上海四大产业基地各具特点,优势明显。东部的微电子、西部的汽车、南部的石油化工、北部的精品钢铁工业,这"东西南北"四大产业基地成为上海工业发展的亮点,集聚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9.
《上海国资》2012,(7):68
上海杨浦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浦城投集团)是一家由杨浦区国资委全额出资设立的国有区属大型企业,公司创始于2001年。2009年,在杨浦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调整国资布局结构,形成国资向重点功能区,向区域主导产业集中"的战略指导下,公司实行了集团化改制。201 1  相似文献   

10.
蒋以任 《浦东开发》2000,(12):13-16
在即将迈入 21世纪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次“亚太工业发展论坛”。应论坛组委会之邀,与大家共同探讨亚太工业发展的话题,我感到非常荣幸。在此,我谨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参加此次论坛的国内外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 !一、上海工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从 90年代以来,上海工业经济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有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业对上海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为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近五年来,上海工业总产…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上海在长江三角洲龙头地位的确立和其建立世界级城市目标的展现,几乎所有的"长三角"城市都将上海的发展看作是自身发展的"上海机会"。因此,主动呼应上海,借助上海的领头和带动作用,寻找和抓住自身的发展机遇,是研究并实施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一、城市定位与上海匹配在接轨上海的过程中,南京首先要  相似文献   

12.
吴复民 《上海国资》2009,(11):57-61
从"摇钱树"到"苦菜花"到"凤凰涅槃",作为上海的"母亲工业",上海的纺织业走过了一段流金岁月。在建国60周年之际,在当下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时刻,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紧要关头,本刊特约请新华社高级记者吴复民撰写专文,记录上海纺织业的蝶变历史,以期对读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伴随着城市的产业转型,越来越多的落后制造业企业需要学会如何应对转变,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谁也不曾想到,如今聚集现代信息服务企业的"城市概念"园区,2008年的时候还是一片工业厂房。这里原本坐落着成立于1958年的上海矽钢片厂,这个拥有1500名职工,年产值6亿元的传统钢铁企业,是杨树浦区域上海工业的代名词。然而,在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却不可避免地进行了产业转移。现代服务业在其原址焕发出新的生机,将这家传统老工业企业引向了新型园区开发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1992年以来,针对市一级政府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上海实行“两级政府、两级管理”体制,由市政府向区、县政府放权。从1995年开始,又在实践中进行不断探索和完善,进一步形成了市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新体制,着力加强街道、居委会和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上海城市政府分级管理体制创新使上海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整个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社会秩序稳定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商业布局也在变动。国际上城市的发展有绝对集中、相对集中、相对分散、绝对分散几个阶段,现今,上海的零售商业也正红红火火发展着。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50年代上半叶的"公私合营"中,1954年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要时期。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最为集中的上海,1954年的扩展公私合营,不仅有1953年下半年已开始的14家扩展公私合营试点企业的延续,还有规模更大的1954年上、下半年分别展开的近150余家私营工业企业的扩展公私合营。本文以档案为据,在对1954年上海私营工业企业的扩展公私合营进行系统梳理和考察的基础上,认为1954年私营工业企业扩展公私合营,是新中国成立后对私营工业企业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成批量的私有企业制度变革,也是此后不久全国范围内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前奏。扩展公私合营最直接的结果是公私合营工业企业在工业中比重的大大上升,并且显示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私营工业企业向公私合营企业转化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7.
深入讨论上海经济结构调整并不是否定现行的政策,而是从21世纪的发展趋势,确定结构调整的重点,使社会稀缺资源流向可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部门。关于上海经济调整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城市功能的发挥即如何使传统的工业城市转变为经济中心。然而目前的讨论多集中在服务业功能定位以及发挥服务业对长江流域和全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上,对制造业结构变动的研究就显得非常不足。从经济结构转型的实证研究来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以提高制造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深化制造业体系,进而逐渐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结构。可以说,制造业结构的技术升级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结构调整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上海服务业发展特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传统制造业逐渐向外围区域扩散的过程中,上海如何寻找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探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途径,不仅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要,也是城市辐射能级形成的必然途径.本研究在对上海服务业发展水平及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分析模型,实证检验不同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差异以及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工业发展间的相关关系,指出未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应选择在长三角区域内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将成为上海市工业创新的1号工程.相关行业的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将进一步向开发区、园区、示范基地集中、集聚: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将成为上海国资改革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上海经济》1997,(3):16-18
在上海迈向21世纪,逐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过程中,工业将仍然是上海国民经济的主体;加强跨世纪支柱产业的研究,继续发挥工业支柱产业在推动城市功能转换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上海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地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按照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