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实现山东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为切入点,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对2006—2016年山东省17个地市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测度,并对其时间演化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山东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整体耦合协调发展趋势良好,但市域梯度差异明显;2006年、2011年和2016年山东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应加快制定差异化的物流发展策略,积极开展区域间物流业和经济发展协作。  相似文献   

2.
<正>1.引言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四川省2001~2018年之间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数据为基础,构建评价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运用ARIMA插补法对在时间序列上存在部分缺失的指标进行缺失值填充,得到2001~2018年间完整的数据集,通过对2001~2018年的交通运输与经济耦合度、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计算,判断二者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为后续二者的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评估区域物流与金融协调发展水平,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出发,构建物流与金融协调发展预测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模型测算新疆2005—2014年区域物流和金融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分别对2015—2019年物流指数与金融指数进行预测,并采用距离协调度模型评估其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总体上,新疆物流与金融发展水平均呈不断上升趋势;2005年以来,新疆物流与金融发展耦合协调状态虽然不断得到优化,但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预测结果表明,新疆未来物流与金融系统的协同发展将有较大提升空间。最后,提出促进新疆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区域物流资源配置情况及空间结构特征,从物流资源投入指标、产出指标和影响因素3个维度入手,选取10个指标构建起物流资源配置水平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Moran’s I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11—2020年我国物流资源配置水平整体偏低,大致呈“东高西低、中部平稳”的梯进式分布格局。空间差异上,东部沿海、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地区物流资源配置水平较高,广大内陆地区相对较低;空间结构上,除内蒙古、云南、广西和贵州4省(区)发生时空跃迁变化外,其余省(区市)均保持原来的演变路径。为提升区域物流资源配置水平,提出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发挥物流业联动作用、提升物流业发展能级等对策建议,研究为推动区域物流均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强化了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高速铁路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高速铁路与区域协调发展时空耦合协调关系。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和高速铁路网络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速遗传算法优化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赋权,最后,以河北省为例,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高速铁路与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河北省高速铁路和区域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早期由于高速铁路滞后于区域发展,导致二者耦合协调度较低,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当二者处于同步发展阶段时,耦合度逐渐提高,处于良好协调阶段,河北省高速铁路和区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日趋优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铁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系统相关性与协调性定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两个系统,两者之间只有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协调关系,才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利用相关性分析与灰色关联度模型对铁路运输与河南省区域经济两个系统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对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运用多维灰色动态协调模型,进行数学建模分析。通过运用多种量化工具,分析结果表明,铁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相关性极高,应加强铁路运输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上述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识别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瓶颈对保障运营安全至关重要。考虑网络客流时空动态变化特性,分别从能力和服务角度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动态瓶颈车站和区间识别模型,识别网络中负荷较高和服务水平较低的车站和区间。在空间Moran’s I指数基础上引入时间维度,以区间满载率为时空属性值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时空自相关分析模型,通过全局和局部时空Moran’s I指数和Moran散点图分析客流时空关联和聚类特性。以国内某市轨道交通网络早高峰时段的客流数据为例,对网络中车站和区间的能力和服务瓶颈点进行识别,并对区间满载率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早高峰时段瓶颈车站主要集中于换乘站,瓶颈区间主要分布在环线和2号线,网络区间满载率表现出显著的时空正相关特性。  相似文献   

8.
铁路网与区域经济协调、有序、良性发展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研究铁路网与区域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新疆14个地州(市)为例,构建铁路-经济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建立铁路-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9—2017年间2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除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和石河子市外,其他地州(市)基本上处于严重失调和极度失调的状态,铁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协调作用不强,铁路网建设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8年的数据,定量评价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的物流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并计算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研究显示:区域物流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东部往西部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物流发展水平接近,耦合协调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物流发展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较低,基本处于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与物流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与物流的供需关系出发,构建区域经济和物流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区市2005—2014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与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两系统相关性较强,但处于一种低水平的耦合阶段,空间耦合协调度由西向东呈现出"高-低-高"的发展形势,地区差异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良好区域和较弱区域重点建设、协同发展,完善设施、梯度开发的整体协调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铁路货运效率对绿色物流发展有重要影响,通过构建我国铁路货运效率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和绿色物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熵权TOPSIS法分别测度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铁路货运效率和绿色物流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我国铁路货运效率与绿色物流发展耦合协调度,并用障碍度模型进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2010—2020年我国铁路货运效率呈先下降后上升态势,绿色物流发展水平呈持续向好态势;铁路货运效率与绿色物流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不断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等级由勉强协调演变成初级协调,耦合协调度仍有较大优化空间;通过障碍因子分析,发现铁路货运量、人均货物周转量、铁路货物周转量、物流设施用地面积和铁路里程对协调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地区2010—2020年物流产业集聚的演变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通过计算京津冀地区的Moran’I指数和区位熵指数,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物流产业发展不均衡,物流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北京市物流业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于天津市和河北省,区域内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布局尚未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支持下,津冀区域城市物流网络得到一定的扩展式发展,近年来津冀区域内集聚水平空间异质性不断缩小。为进一步提升京津冀物流产业集聚程度,各城市应加强区域联动发展,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物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13.
<正>重庆市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物流和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为验证重庆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重庆市2010~2019年的物流与经济的耦合程度。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9年重庆市物流与经济的耦合度稳定在耦合共振阶段,耦合协调度不断变得协调。  相似文献   

14.
张瑞  周佳月  熊萌 《中国储运》2024,(4):126-127
<正>本文通过构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结合重庆市2012—2021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重庆市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从最初研究区间的严重失调逐步过渡到优质协调,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促进重庆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建议。一、引言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实施和渝新欧中欧班列的顺利开通,重庆市作为“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战略中的重要枢纽点,其物流业及经济发展速度增速明显。在国家大力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交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基础环节,是扩大循环规模、提高循环效率的重要依托。以我国20个国际交通枢纽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交通区位优势度的评价模型和城市双循环优势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对交通区位优势度与双循环优势度的耦合协调度展开研究,分析两者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际交通枢纽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与双循环优势的耦合协调程度基本处于中低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从空间上看,我国国际枢纽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双循环优势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并呈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交通区位优势与双循环优势的耦合协调度地区分布与双循环优势存在较强的空间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当前我国物流业内部供给要素、物流业内部需求要素、物流业发展经济潜力三个层面,综合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了一个指数框架,从而对2010年-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的物流业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10年间整体物流业发展水平及相互联动状态与耦合协调程度保持一致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是各省份...  相似文献   

17.
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流产业集聚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物流设施来满足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实现资源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有利于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运用区位熵法对江苏、浙江、广东三省的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并采用灰关联分析的方法测算三省的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证明区域物流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可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合理布局、专业化发展及区域协调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由于轨道交通规划与土地开发利用上存在着协调性问题,站点与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协调状态需要重点评估。以杭州地铁1号线一二期34个站点地区为例,基于多源数据,利用节点-场所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评估站点地区发展状态,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站点地区的节点与场所耦合协调度实测分析。结果表明:1号线站点的节点和场所价值目前都处于“从属”和“平衡”状态,但部分站点地区出现失衡倾向;耦合协调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以主城区、副城为中心圈层结构并呈现梯度递减特征,位于主副城边缘地区站点还有待提升。研究可以为后续站点地区发展评价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经济与交通运输协同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差异水平,基于灰色关联综合指数法对全国一线和二线城市2004—2015年经济与交通运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个一线城市经济与交通运输发展的差异性整体呈上升趋势;5个内陆二线城市经济与交通运输发展的差异性在时间趋势上呈现出先轻微下降再上升的趋势;10个沿海二线城市经济与交通运输差异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一线城市在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格局的同时应转移生产力与生产要素以缓减城市发展压力;二线城市应加强人才引进、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以提高城市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廖书环 《中国储运》2024,(3):114-115
<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在大力建设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条件下,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将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要素资源在各个领域内的合理配置,并促进生产要素在各区域间的合理流转,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文章通过厘清交通基础设施与物流业的相互关系,从铁路、公路、物流港口、航空运输四个不同的维度讨论了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协调的发展影响,研究表明,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能够促进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