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需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200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影响,并分析财政纵向失衡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财政纵向失衡显著抑制了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在更换核心变量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后抑制作用仅有轻微下降;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此外,当财政纵向失衡跨过门槛值时,经济增长目标对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为有效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和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有必要适度降低财政纵向失衡。 相似文献
2.
史季青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1):90-92
运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1996-2005年全国30个省市财政科技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支出对经济发展的效应是明显的,但是各省市的弹性系数差异较大,总体上发达省份财政科技支出对经济的推动力不如落后省份。 相似文献
3.
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作为中国政府治理经济的重要手段,会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显著影响.以中国2007-2017年上市企业数据为基础,分析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研究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越高,越会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造成减益效果,在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从影响机制来看,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越高,会驱动企业"加杠杆",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同时会降低专项研发投入并增加非专项性的实物资本投资,这都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特别地,政府(行为)激励对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企业创新的效果和路径都有显著影响:在"为增长而竞争"的政治激励、财政不平衡和"五年规划"考核期的状态下,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负面冲击更加明显;尽管"层层加码"现象强化了经济增长目标管理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效果,但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入新时代,这种行为策略出现了一定转变,并降低了经济增长目标管理的负面冲击.研究可以为理解中国政府经济管理行为提供重要线索,并为政府制度优化和经济增长提供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政斌 《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19(5):73-77
当代,技术创新己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广东水产经济增长中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对广东水产经济的贡献,提出促进广东水产技术创新应促进对人力资本、技术开发的投入,建立技术应用市场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梁红敏 《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2,(1)
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技术创新都一直推动经济的发展。然而,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中,经济增长的实现依然要靠技术创新。从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技术创新要促进经济高质量的增长就必须要推动企业实施有效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天津市1993-2008年的相关数据,使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及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与经济增长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其自身也获得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增长最快的部门.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不但改变了以往服务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带动了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文章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对GDP的影响,发现江苏生产性服务业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其对GDP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有很大助推作用.因此,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李金铠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3):26-28
今后若干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发展应致力于提高产业素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地发展。因此,不能像过去那样只偏重依赖基础设施投资的带动,应以提高技术创新,促进结构升级为契机,并完善人才机制,培植人力资本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的有效增长。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技术创新模式转型视角研究了地方政府面临的经济增长压力对科技自立自强的作用机制。基于2003—201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压力阻碍了地区工业技术创新模式转型,因而经济增长压力不利于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基于2011—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省级面板数据样本、更换核心变量和采用不同估计方法,研究结论均没有实质性变化;此外,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阻碍作用更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压力会通过政府降低财政科技支出和对信贷市场的干预进而阻碍地区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的转型。研究加深了对中国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行为及其后果的理解,能够为加快推进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的转型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提供路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结合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2000-2010年广东21市面板数据进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增长目标下的地方信贷投放和财政支出效率值逐年提高,但区域差异性明显;在一定规模下的信贷投放、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过度的信贷投放、财政支出不利于经济增长.财政自给率和金融中介效率提高,都有利于提高效率值,但存贷比过高,既可能导致地方过度投资,也可能蕴含较大金融风险.因此,须提高区域金融中介效率,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均衡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科教文卫等公共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技术创新模式与经济长期增长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达9.7%),成就是喜人的.但是,在短缺经济下的经济增长是不均衡的增长,存在客观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在农业增长中,80年代投入增长率下降,产出增长加速;而在90年代投入增长率提高,产出增长反而下降.尤其是1996年宏观经济软着陆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中出现了一些用一般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的新问题、新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投资增长的拉动,对有效需求的刺激效果不佳;(2)降低利率并没有明显抑制储蓄的增长;(3)物价持续负增长的局面难以扭转;(4)经济增长中就业绝对数下降.我们必须从新的视角深入分析各种症结的原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范翔林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1997,(4)
本文在分析了熊彼特技术创新概念的基础上,紧紧扣住现阶段企业的实际,重点论述了技术创新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巨大动力作用,并就如何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研究了经济增长理论,提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历史上经济增长理论按前后顺序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本文通过研究经济增长理论,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通过验证发现,政府生产性支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只有产出效应,没有增长效应.以基本建设支出、财政科学支出与财政教育支出对产出的影响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当只考虑生产性支出的水平影响时,财政科学支出与财政教育支出的正向作用较为明显;而当考虑到生产性支出的滞后项时,三项支出都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2)在静态分析中... 相似文献
16.
周亮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70-74
通过对湖南14个市州2002-2011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选取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衡量技术创新水平,选取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衡量制度因素,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后发现,技术创新和制度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各地市州进行个体分析后发现,财政收入占比和科技投入占比对人均GDP的影响方向有正有负.为促进湖南经济增长,应增加技术创新投入,适当提高财政收入占比;同时应因地制宜,针对各市州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地方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促进某一地区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黑龙江省地方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地方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且应当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收支的规模的结论;同时提出继续推进财源建设工作、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1998~2004年间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地方财政基本建设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地方财政基本建设支出对地区短期经济增长影响有较为显著的负相关性,而对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其所隐含的地方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将技术创新分解为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创新投入与技术创新成果三个层面,采用1997—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索洛新古典增长模型和C—D函数,对技术创新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已十分明显,但其地位尚不牢固,投资和要素驱动仍是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技术创新人才和投入是技术创新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而技术创新成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够显著。因此,应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进和培育更多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力度,加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重庆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20.
结合多学科相关理论建立经济目标吸引力增长模型,经济目标吸引力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即经济目标的正向与清晰程度、政府公信力、公众执行力、经济目标与现实的距离,其中政府公信力和公众执行力为核心的区间可变因素。在经济目标吸引力为0的特殊情况下,纳入经济目标吸引力的增长模型即拓展的罗默模型,因而其既继承了内生增长模型的优点,又克服了内生增长模型未曾考虑制度因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制度经济学以运动解释运动的缺点,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微型“引擎”,以解释经济增长中的“加速”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