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OD作为一种新城市主义下以城市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能够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结构,满足多元化的功能需求。而在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如何确定站点在TOD开发中的先后顺序是需要探讨的问题。从地铁站点重要性方面入手,首先按照成本类、效益类、土地规划类、基础信息类构建基于TOD理论的地铁站点评价排序指标体系,然后以成都市地铁站点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熵权-TOPSIS方法的地铁站点排序模型,计算得到成都市地铁各站点的重要度并对其进行排序,发现交通网络中影响力较大即周边土地利用潜力较高的站点,进而可以在后续的改造工程中提高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度,改善交通网络,为城市轨道交通TOD模式落地顺序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保障轨道交通TOD的成功运作为研究目标,运用土地经济学、城市规划学、交通规划学等理论与方法对基于TOD的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效能评价进行研究,提出基于经济效益和客流效益为目标的土地效能评价方法,以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为基础资料,测算站点开发成本、收益值,估算站点客流量,并以深圳市轨道交通3号线塘坑站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该方法将对我国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轨道交通建设和TOD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采用表达土地和交通平衡状态的Node-Place模型,综合考虑站点空间特征,以深圳地铁站点为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和交通的协调性,由此判断其TOD发展模式。研究发现,33.9%的地铁站点区域有发展潜力,逐步向社区TOD方向发展;30.5%的地铁站点区域属于城市TOD或区域TOD,但需避免过度开发;22.9%的地铁站点区域发展方向需视城市发展战略而定;12.7%的地铁站点区域发展潜力大,属于区域TOD或交通换乘中心。同时,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地铁站点交通土地资源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总体上呈现出交通引发土地开发的由失衡向平衡的转变趋势。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兼具“节点”和“场所”双重特征,通过回溯和系统梳理“节点-场所”模型提出及发展演变历程,深度剖析该模型应用拓展和发展脉络,将其分为“模型提出与完善、与TOD交叉融合、三维拓展”3个阶段,并对其应用和优化拓展方向进行讨论和反思。研究认为,源于欧洲城市再开发背景下提出的“节点-场所”模型具有定量分析优势和弹性评估框架,国内外学界从最初的单纯描述发展到站点分类和预测,逐步发展研究对城市再开发的推动作用,并与TOD理念进行互补和联动,但该模型在我国本土化应用实践中还需要继续加强国内城市站点地区持续性跟踪实证研究,应重视实地数据调研和网络数据校核,以期更好地促进轨道交通网络和站点全面融入到城市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广州市轨道交通衔接规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站点衔接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在熵值法中添加决策者的主观偏好,合理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应用模糊评价方法对站点衔接方案进行二级综合评价,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衔接方案的优选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土地价值评估是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综合开发的关键难点之一,但传统估算方法难以反映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的对外交通优势。针对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自身特点,通过收集广深高速铁路与广珠城际铁路已建成站点周边土地价格数据,利用特征价格理论构建土地估价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研究表明:模型拟合度较优,能解释样本站点1.5???km范围内87%的土地价值变化;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土地估价方法适用于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用地的价值估算,但在已有数据基础上构建的数学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传统评估方法相比,基于特征价格模型构建的土地估算模型在应用条件及应用范围方面存在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现状,发现存在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结合国外的TOD理论,将轨道交通站点分为三大类型:城市型站点、居住区型站点、交通枢纽型站点,为在建的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提供完善的土地综合利用规划策略,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效益,缓解武汉市的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可以压缩时空距离,提升时空价值,实现交通功能与其他功能有机耦合,已成为解决人地关系紧张和"城市病"的重要甚至唯一途径。日本经验表明,轨道交通发展重点已从路网扩充向综合枢纽及铁路客站城市方向转移。快速轨道交通要适应城市群连绵成带发展需要,要大力发展通勤铁路和环状线,按照TOD模式实现交通枢纽与土地联合开发,构建铁路车站城市。我国要加强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时空规制,培育铁路文化、铁路精神和铁路意识,构建高速铁路建设触发机制,完善交通枢纽和综合运输规划体制,促进方式间有序竞争,形成财政补贴长效机制,实施计程票制和收益管理制度,优化运营组织,促进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化和轨道交通日益发展的今天,优质、成功的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之于中国,是对人们的交通方式、出行方式乃至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升级换代”,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从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项目(TID)的概念出发,介绍TID的设计原则、理念及其对城市设计的影响,重点研究T1D综合开发的模式及设计要点,并对香港地铁的开发、管理模式进行解析,分析该模式的局限性及借鉴点,结合朝天门项目和九龙站及其上盖项目系统研究TID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探讨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依托高速铁路站点地区的开发建设,有利于促进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产业优化和城镇融合。阐述日本高速铁路沿线站区特征和发展类型,从城市发展水平、城市空间、车站自身条件、车站可达性、站区现状等因素,提出日本高速铁路站点片区发展影响因素,通过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站点片区发展的强相关因素及站点选址特征。研究结论表明,高速铁路站点地区开发建设需要根据实际发展条件的差异分别考虑空间发展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投资运营成本高,政府需要对其进行大量财政补贴以保证其正常运营。TOD模式可通过对站点周围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借助客流量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用来补贴城市轨道交通的成本缺口,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基于TOD开发理论,在对已有TOD案例分析总结基础上,对比一般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回报机制,得到PPP+TOD模式下的回报来源及回报机制,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TOD模式可带来的居住功能、商业功能及办公功能的增值收益,并通过特征价格模型对增值效益进行量化计算,同时结合案例对增值收益进行实证分析,定量测算了增值收益反哺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幅度,丰富了PPP+TOD模式的可行性分析方法,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及都市带轨道交通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轨道交通系统是保证大城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交通需求的重要战略措施 ,不同城市区域宜采用不同的轨道交通方式。轨道交通系统应合理设置站点 ,科学决策速度目标值和技术标准 ,有机衔接各种交通方式。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大力发展城市及都市带轨道交通系统 ,需要政府在政策上进行干预与引导。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速铁路短期不同席别客流做出准确预测,可以提高不同席别客流与动车组编组之间的匹配程度,尽可能做到按需按流配车,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及BP神经网络的组合方法,构建可变编组动车组短期不同席别客流预测模型。该模型以BP神经网络算法为主,通过对往年高速铁路不同线路客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辅以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去除影响高速铁路不同线路席别客流数据的基础因素和随机因素,采用获得的影响系数对BP神经网络运算数据进行修正,以实现短期不同席别客流需求的预测。案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在短期不同席别客流预测上具有良好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综合决策问题中信息不完全和权重主观性强的问题,提出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综合决策方法。从线网结构、运营效果、社会效益、城市发展、建设实施5个方面构建线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综合决策方法,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依据灰色关联分析法遴选最佳方案。最后,通过对长沙市轨道交通线网远景规划3个备选方案的评价分析,验证该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促进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基于轨道交通站点地下空间开发现状,通过地下空间与地上构筑物的不同空间关系分析,以广州3个轨道交通站点地下空间布局为例,提出结合公共空间布局的纯地下空间模式、结合上盖开发布局的地下空间模式,以及结合商圈、公共中心布局的地下商业街模式3种不同的布局模式,引导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以常规公交换乘为主的现状,提出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关系定位,以及利用常规公交提高轨道交通辐射范围的观点。针对我国城市发展对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影响,为解决一般方法存在的问题,在合理假设条件下,构建了常规公交影响下轨道交通站点吸引区域模型,并给出模型求解的算法步骤。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由于轨道交通规划与土地开发利用上存在着协调性问题,站点与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协调状态需要重点评估。以杭州地铁1号线一二期34个站点地区为例,基于多源数据,利用节点-场所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评估站点地区发展状态,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站点地区的节点与场所耦合协调度实测分析。结果表明:1号线站点的节点和场所价值目前都处于“从属”和“平衡”状态,但部分站点地区出现失衡倾向;耦合协调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以主城区、副城为中心圈层结构并呈现梯度递减特征,位于主副城边缘地区站点还有待提升。研究可以为后续站点地区发展评价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在积极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为了准确评价轨道交通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在全寿命过程、项目工程活动和环境影响因素3个维度进行考量.通过对三维指标进行二级细化,并结合专家评分模型,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提供环境影响三维有效组合分析,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环境影响分析工作,提高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TOD将交通系统的便捷高效和土地的集约利用深度融合,是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关键。在TOD+PPP模式下,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对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增值收益反哺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提高轨道交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中选取长三角地区的某条城际铁路,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TOD+PPP的运作模式、开发方案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强化了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高速铁路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高速铁路与区域协调发展时空耦合协调关系。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和高速铁路网络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速遗传算法优化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赋权,最后,以河北省为例,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高速铁路与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河北省高速铁路和区域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早期由于高速铁路滞后于区域发展,导致二者耦合协调度较低,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当二者处于同步发展阶段时,耦合度逐渐提高,处于良好协调阶段,河北省高速铁路和区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日趋优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