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南金融电脑》2009,(11):59-59
为了防范和遏制不法分子利用银行卡进行诈骗,近期,银监会向公众发布安全使用银行卡提示。提示一:投机套现≠无息贷款 套现行为使消费者面临多重风险:一是如果持卡人个人资料被“黑中介”出售给他人从事非法活动,或私自用于申请其他信用卡贷款,持卡人将面临法律责任、债务催收、声誉风险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卡量和交易金额快速增长。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发卡量达到11.75亿张;2006年总交易金额预计超过60万亿元;国内银行卡特约商户52万家,POS终端81万台,ATM终端达到9.8万台。然而随着我国银行卡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银行卡犯罪案件也逐年上升。从近几年国际、国内银行卡犯罪的方法来看,主要的攻击手段仍然是从银行卡受理机具入手,盗取持卡人的密码和银行卡信息。银行卡机具产品本身存在安全隐患,被犯罪分子利用和攻击,将会对银行卡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3.
安浩 《中国信用卡》2008,(22):45-46
近年来,自动柜员机(ATM)犯罪愈演愈烈。本文从用户、银行、设备维护人员三个方面分析自动柜员机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用户方面 1.正确认识银行卡 客户打开自己的银行账户需要两把“钥匙”,即银行卡(记录账户信息的工具)和密码。因此,预防银行卡犯罪首先要确保银行卡和密码安全。在自动柜员机提款时,应尽量靠近机器并挡住键盘,防止密码被偷窥。  相似文献   

4.
《金卡工程》2004,8(2):31-31
我国已进入“卡时代”,防范银行卡风险正在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从理论上或从纯技术上来讲,银行卡的安全性是可以肯定的。至于出现卡内存款丢失事件不外乎非恶意原因和犯罪分子作案两种可能。持卡族在使用银行卡过程中必须注重各种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金融》2013,(12):95-95
应该怎样保管银行卡密码等信息?首先应牢记,任何人(包括银行工作人员)都无权询问您的个人密码。领卡时,要仔细检查密码信封有无破损,如信封被打开过则立即要求调换,在领卡后立即修改密码。不要将密码信封与银行卡放在一起,更不可随处记写密码。设置密码应选择不易被破译的数字,并且应经常更换。  相似文献   

6.
我们存款时,都会把银行卡或存折顺手交给银行柜员,很少有人看看自己的卡号和存折帐号。但如果你存款是为了给合伙人验资、或该笔存款有其它人参与,那就该注意一下存折或银行卡是否被人调换。最近发生在辽  相似文献   

7.
董峥 《中国信用卡》2012,(12):42-43
随着银行卡产业化、科技化步伐的加快,银行卡的安全问题愈发突出。在银行卡犯罪方式不断翻新的情况下,我国对银行卡的风险防范措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现行的金融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与银行卡安全管理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滞后。如果银行卡安全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不可避免地对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海滨 《金卡工程》2014,(11):17-19
正银行卡并未丢失,密码只有自己知道,卡内资金却不翼而飞。银行卡安全吗?你足不出户,银行卡锁在保险柜里,卡信息没透露给任何亲友,银行卡是否有损失的可能?貌似万无一失的银行卡给我们带来了坏消息。2009年8月17日,《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司法部证实一桩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计算机犯罪案发生,3人盗取超过130万张银行卡信息。他们主要通过入侵Heartland支付系统计算机  相似文献   

9.
樊卫东  高萍 《银行家》2007,(11):105
银行卡支付网络有时被认为是银行间合营,银行卡支付网络中的反托拉斯问题在银行间协作的反托拉斯问题中很有代表性,比如银行卡网络成员规则中的限制性条款受到频繁质疑问题,又如交换费问题。其中限制性规则问题包括:排他性规则、承兑所有银行卡规则、无附加费规则或不歧视规则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胡金盛 《金融博览》2009,(11):61-61
自从今年3·15晚会播出“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渠道窃取银行卡相关信息.从而盗取银行卡账户资金”的节目后.银行卡账户安全就成为近期银行卡客户最为关心的问题。所以.许多银行卡客户都在想方设法防范那些“技艺高超”的不轨之徒的不法行为.从而确保银行卡账户资金安全。  相似文献   

11.
尹卫泽  黄倩雯 《时代金融》2014,(30):174-176,178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金支付的消费交易方式已逐渐被以银行卡为代表的非现金支付方式所代替。在电子货币逐渐流行的今天,拥有一张或几张银行卡已成为很普通的事情。但在使用银行卡的过程中,银行卡消费者在得到安全、便利的支付体验的同时,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也偶有发生。本文拟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普洱市银行卡消费者群体抽样调查,找出银行卡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主要原因,对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如何完善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非现金结算工具的推广、POS和ATM机具布放领域的拓展和银行卡用卡环境的改善,银行卡逐步被社会公众所认可并逐步得到普及使用。但由于银行卡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具有便捷、交易成本低、隐蔽性强等特点,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以银行卡作为作案对象,  相似文献   

13.
目前,银行卡已成为我国居民个人使用最为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但目前银行卡的安全形势严峻,不利于银行卡产业健康发展,如何理清银行卡的管理体制,加强银行卡的安全管理,提高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能力与手段,更好地发挥银行卡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文章尝试通过对现阶段银行卡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银行卡发行数量的增加及相关业务的扩展,针对银行卡的犯罪行为日渐增多,手段层出不穷.为保证银行卡交易安全,在科技迅猛发展、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银行卡安全防范不仅要做到针对已发案件的"亡羊补牢",而且还要对银行卡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好的把握,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5.
黄萍 《金融与市场》2006,(11):18-19
近年来,银行卡犯罪日益猖獗。为提高银行卡的安全性能,国际范围内积极推动EMV迁移计划。本文对我国银行卡EMV迁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针对银行卡的现状对安全性需求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银行卡数据加密算法。从密钥体系及与密钥相关的主机软件、前置机软件、自助设备端软件等方面进行了设计,保证了银行卡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场景:街头随处可见的标有各银行显著标识的自助银行及自助设备;各大商场、超市开辟的专门的刷卡通道;自助机前排队等候交易的顾客……这一切都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我国银行卡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据权威统计资料显示,至2004年底,我国共发行各类银行卡7.6亿张。这意味着,在我国,平均每两个人的手里,就有一张银行卡。但是,就在人们更多地享受着银行卡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银行卡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大量的欺诈犯罪行为开始入侵传统的磁条银行卡。其实,在国际上,银行卡欺诈犯罪已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英国,2004年由银行卡欺诈造成的损失比2003年增长了20%。在马来西亚,2002年由ATM欺诈造成的损失达到100万美元。在我国香港,据《南华早报》报道,2002~2003年共发生ATM欺诈报告50起,造成的损失超过了220万美元。随着EMV迁移计划的逐步实施,流窜作案的跨国犯罪集团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向未迁移区转移;国内犯罪分子也蠢蠢欲动,银行卡安全危机渐渐逼近国人。  相似文献   

18.
自从今年3·15晚会播出"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渠道窃取银行卡相关信息,从而盗取银行卡账户资金"的节目后,银行卡账户安全就成为近期银行卡客户最为关心的问题.所以,许多银行卡客户都在想方设法防范那些"技艺高超"的不轨之徒的不法行为,从而确保银行卡账户资金安全.  相似文献   

19.
孙柏 《金融博览》2008,(7):56-57
在今天这个“卡式生活”的时代,银行卡几乎进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在享受银行卡带来的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信用卡安全隐患的侵扰。如果在使用中不注意银行卡的安全提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那么“方便”的可能就不仅仅是持卡人自己了。  相似文献   

20.
许多新兴技术正被运用于更高水平的安全防护领域中,有些新兴技术则被用来解决银行卡的 安全问题及用于防范利用银行卡进行欺骗的行为。   到目前为止,支付环节中最不易防守的部分就是销售节点。EFTPOS已是塑料卡犯罪减少的主 要原因之一。来自APACS年度回顾的数据表明近年来由于欺骗而遭受的损失正稳步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