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汪慧敏 《理财》2005,(12):83-83
人物介绍: 北京的李先生今年28岁,是一家外资公司的软件工程师.目前单身,月收入8000元.年底多发一个月工资算作年终奖.李先生喜欢泡吧,追求时尚.目前没有什么积蓄.单位提供“三险一金”.父母均有退休金和医疗保障.李先生还没有购买属于自己的房产,租住一居室,月租金1000元.  相似文献   

2.
37岁的李先生来自四川山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某生物制药厂从事技术工作,现在月薪10000元。李先生与妻子结婚已10年,有一个6岁的女儿。  相似文献   

3.
李先生,今年28岁,在一家民营公司里任人事主管.年收入约15万元,平时个人生活开销3000元/月.银行里活期与定期存款加起来约有60万元,不炒股也不买基金,被朋友戏称为"守财男",打算婚后按揭买新房,用储蓄付首付.根据李先生的情况,如何给他制定相应的保险规划和理财计划?  相似文献   

4.
家庭状况李先生26岁,单身。2006年国内某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任职于北京一家建筑设计研究院。目前月薪约6000元,加上年终奖金和其他节日补贴等收入,李先生每年税后收入约9万元。李先生每月的收支情况如表1所示。李先生虽然参加工作不久,个人积蓄不丰厚,但其父母均已  相似文献   

5.
家庭财务状况分析 目前李先生刚毕业不久,处于人生阶段的单身期.理财计划应是在满足日常支出的前出下,为家庭未来的购房、财车,乃至更长远的子女教育、退休养老等目标积累资金.  相似文献   

6.
李先生今年35岁,与太太已结婚多年,育有一女。女儿今年刚满3岁,计划下半年开始读幼儿园。李先生就职于某大型国企,收入稳定,有五险一金,工资奖金约为每月1.2万元,每年的福利加年终奖约为3万元。李太太曾  相似文献   

7.
李先生夫妻俩已购置了一套小户型,为照顾父母,他们打算在居住地附近再购买一套房给老人家住,目前楼市观望的情况下是否该出手购买?如果买,该如何理财?  相似文献   

8.
李先生夫妇在西部的一个中等城生活,两人在商业区开了一家小型服装店,生意还算红火.考虑到两人都是个体经营者,李先生觉得,养老医疗保障以及资产增值保值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李先生35岁,是一家网络公司的高管,年收入50万元。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孩子2岁,太太全职在家照顾。刚刚换了一套房子,贷款180万元,每月还房贷1.7万元。虽然收入不错,生活也不用算计着过,但还是觉得钱不够花。特别是年底,物业费、车险保险费及亲友交际等开支一起出现,更加感觉捉襟见肘。李先生拍拍头感叹说:"我收入不低呀,怎么感觉这么差呢?"  相似文献   

10.
高业伟 《理财》2013,(2):62-63
《理财》编辑: 我居住在某一线城市,今年51岁,利用自家住房经营一个水果摊(个体户)我丈夫李先生,51岁,出租车司机我的儿子今年29岁,已娶妻生子.孙子刚满2岁、儿子夫妻感情不和,一度发展至闹离婚,日子过得略显紧巴,也无力接济我们夫妻。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博览》2010,(18):80-81
李先生今年48岁,在北京远郊自办企业,经营汽车配件.近几年企业发展较好,每年收入约为60万元。妻子今年45岁,无固定工作.以照顾家庭为主。孩子今年16岁,刚上高中一年级。李先生父亲和其妻子的母亲均已离世,另外两名老人都搬来北京居住.需要二人一定的照顾。  相似文献   

12.
刘女士和李先生是在2004年年初结婚的.为了能够结婚,两人贷款在北京买了一套住房,住房的首付款是由李先生支付的,装修和家具的费用则由刘女士承担.两人在婚前作了"婚前财产约定":双方在结婚前各自拥有的财产,在婚后继续归各自所有;婚后理财采用AA制,由李先生负责偿还每月的房贷,刘女士负担家庭的日常生活费用;如果离婚,房产各分得1/2.  相似文献   

13.
[家庭背景资料] 李先生:40岁.现供职于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级分行,任行长,年收入25万元。妻子:刘女士,35岁,在一家国有公司供职.年薪3万元。父母:均系国家公务员,现已退休,每月领取的退休工资维持老两口的生活略有节余.且享受公费医疗。岳父、岳母:年近60,常住农村,靠李先生一家提供生活费用,目前身体健康,能参加一些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14.
家庭状况 李先生 30岁,销售管理,年收入12万元,社保完善,含医疗补充保险. 李太太 28岁,临床医师,年收入4万元,公费医疗. 李先生家庭的资产收入状况如表1、表2所示. 李先生夫妇计划今年要孩子.预计孩子出生后家庭生活开支每年会增加1.8万元,教育费用需要30万元.另外,李先生、李太太还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双方父母的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冯庆汇 《理财》2004,(8):22-24
从被期房套牢的李先生 2003年初开始,生活在上海的李先生就一直打着如意算盘.他的计划是这样的,先付首期款购入市中心的一套房产,然后等房价上涨立即转手,从中舒舒服服地赚上一笔.  相似文献   

16.
魏冬 《理财》2011,(4):56-57
股市胶着,楼市调控,大量投资资金开始"密谋"银行理财市场。理财专家说,不断高企的通胀淘金热地。随着楼市调控的加剧,特别是限购政策的不断加强,在楼市屡有斩获的李先生急忙甩掉了自己手中的两套房子,现在他决定把资金放入银行。当然,他不是去银行存款,而是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他掰着手指头算着买入的几只银行理财产品对记者说,通货膨胀的形势下,估计会有多次加息,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李先生抱一样想法的大有人在,这些投资者把眼光瞄准了银行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7.
近期,许昌的一位朋友李先生通过拨打号码百事通订购机票。报上姓名、身份证号后,订票人员让李先生提供本人的银联银行卡账号。出人意料的是,在李先生没有提供密码的情况下,他的账户就被扣除了票款。被扣费后,李先生收到了银行发来的扣款短信提醒。随后,李先生拨打卡片所在行  相似文献   

18.
李先生是一家企业的老板,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一些同行经常高薪挖走企业的管理骨干,这让他很苦恼.有朋友建议李先生,通过为员工购买团体险来解决员工流动性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家庭情况:李先生今年45岁,北京某生物制药公司高管,60岁退休;李太太40岁,为某银行处长,55岁退休;有一子,12岁,初中一年级。 财务状况:李先生月薪12000元,住房公积金820元,税后年奖金10万元左右;李太太月薪7800元,住房公积金750元,税后年奖金5万元左右。有一套住房,价值120万元;基金及债券价值57万元;活期及定期储蓄近90万元。  相似文献   

20.
张玉东 《金融博览》2013,(19):59-59
近期,许昌的一位朋友李先生通过拨打号码百事通订购机票。报上姓名、身份证号后,订票人员让李先生提供本人的银联银行卡账号。出人意料的是,在李先生没有提供密码的情况下,他的账户就被扣除了票款。被扣费后,李先生收到了银行发来的扣款短信提醒。随后,李先生拨打卡片所在行反映:“这是事后告知,扣款已成事实。无卡无密码也能扣款,我的账户会不会不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