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建平 《浙商》2013,(15):20-20
有一位温州商人为温州经济辩护:不论有没有温州炒房团,中国的房价都会像现在这样高,因为中国的房价不是炒起来的,是有自己上涨的内在规律,它就像烧到99度的水,温州人只是加了一把火,于是水开了。事实证明,这十年的炒房也是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3,(10):66-67
温州“炒房”发展史 有着“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温州人,经过二三十年的财富积累.所掌握的民间资本已有6000亿元之巨。敢闯敢干的温州商人.携巨款四处寻找投资机会。而国人注意到温州民间资本的威力,最早也是由炒房开始的。温州人是从自家门口开始炒房的。1998年到2001年.温州的民间资本大量投入当地房地产,促使当地房地产价格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市区房价从2000元/平方米左右快速飙升到7000元/平方米以上。温州房地产的开发规模相当于一个江西省的总量,而温州市区的人口不过100万多一点。炒透本地楼市后。从2000年开始温州人就大规模向上海、杭州、苏州、厦门、北京、宁波、金华等地扩张,这就形成了“温州炒房团”。  相似文献   

3.
张佑林 《商业时代》2005,(11):69-70
本文以杭州市房地产市场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政府的“非饱和适度”的土地批租政策所导致的土地市场供求失衡,房地产商对高额利润的追求是导致杭州市房价上涨的两大重要因素,而温州炒房团的“炒房”行为属于市场正常行为,绝非房价上涨的主因。  相似文献   

4.
《浙商》2010,(10):18-18
迄今为止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至少目前还难以定论。仅以温州炒房团而言,就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他们买房都付现金,所以影响不大;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温州人炒房还是靠银行贷款的。  相似文献   

5.
财富声音     
《中国科技财富》2011,(21):12-13
"资金断裂企业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铺大了多元经营的摊子,除了房地产外,80%企业还涉足了太阳能行业。"——温州最大的民营企业浙江青山钢管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永明如此评价温州资金断裂现象。"O2O是传统互联网企业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线下数据的收集、整合是一件苦事,但正因如此,也给了新兴创业公司一些机会。"  相似文献   

6.
<正>温州是我国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十四个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以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为主特征的"温州模式"曾经饮誉全国。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温州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更深深地打上了"温州模式"的烙印。政府主导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为房地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活跃的民间资本成为房地产市场(畸形)繁荣的重要推手。甚至在近年国家宏观调控的  相似文献   

7.
东天 《国际市场》2004,(1):23-24
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得益的地方,但因人多地少、土地供应量紧张,虽然温州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老百姓还是喜欢购买不动产,而对股市兴趣不浓。于是在温州居然有1600多亿的民间闲散资金正四处寻找投资渠道。而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成熟规范,蓝印户口、租金收益、子女教育等优惠政策吸引了温州人有意向上海发展,于是买房居住,购买海上名楼便成为温州老板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升入、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社会价值观变化造成的家庭小型化现象,中国对房地产数量和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从2008至2018年的十年时间,中国房地产占GDP比重由4.61%上升至6.87%,房地产业出现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上也出现了"炒房团""房奴"等声音,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过高的房价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种情况,中央在2019年释放出"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1]等政策,促使过热的市场回归理性,从市场的表现来看,这一系列政策使得各个房地产企业均遭遇到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高校房地产专业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后已经越来越成熟,宏观调控后房地产专业人才的需求更规范,而高职房地产专业需要融合地方经济发展,着重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温州房地产业的独特性导致对专业人才需求更具特色,依托温州房地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实践和优化房地产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基于房地产开发过程的房地产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具有温州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上半年,温州炒房团席卷全国,炒的沸沸扬扬,本来就已足够火热的房地产市场变得更加膨胀起来.众所周知,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的地产开发热潮逐渐升温,这其中,又是以上海、北京等地最为红火.房地产是个足够大的泡沫,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也可以在瞬间冲破大气压强的束缚而爆裂.如何在房地产投资中运用经济学原理,更科学的把握时机,合理运作资本,以成为投机中的重中之重.运筹帷幄之中,方能决胜千里之外.  相似文献   

11.
《华商》2010,(11):76-77
10月以来,棉花价格连创新高,成为温州的游资新的炒作热点,大量炒房资金进入新疆棉花市场,炒房团转身成为炒棉团。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上半年,温州炒房团席卷全国,炒的沸沸扬扬,本来就已足够火热的房地产市场变得更加膨胀起来。众所周知,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的地产开发热潮逐渐升温,这其中,又是以上海、北京等地最为红火。房地产是个足够大的泡沫,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也可以在瞬间冲破大气压强的束缚而爆裂。如何在房地产投资中运用经济学原理,更科学的把握时机,合理运作资本,以成为投机中的重中之重。运筹帷幄之中,方能决胜千里之外。要研究房地产市场中的经济学原理,就必须认识房地产的经济属性。现在我们来关注一下房地产商品的价值及其属性。房地产商品是有…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8)
改革开放后的温州,曾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打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温州经济出现了巨大问题,"温州模式"也被质疑。众多学者已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入手,分析温州困局的原因,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建议。如果从温州历史人物入手,简略介绍上个世纪对温州工商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实业家吴百亨生前事迹,可以从吴百亨先生的一些事迹寻找对当前温州经济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金少策 《浙商》2009,(2):83-84
民间资会借炒房之名行借贷之实,年利率最高可达100%。这是日前形势下“非常赚钱的买卖”。温州炒房团现身上海,或许只是对借贷客户进行考察,而不是如外界所传的抄底楼市。  相似文献   

15.
王元 《浙商》2005,(11):74-75
温州资本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东冲西突,房地产、煤、电,甚至车牌无不成为其投资目标。温州,世人眼里资本多得无所不投的城市,全国各地招商引资的首选城市.为什么温州政府还心急如焚地到处“招商引资”?  相似文献   

16.
李迅雷 《新财富》2006,(3):42-43
由于总在寻求超额收益、更具全球视野、时机选择能力更强.温州人在人力资本投人上获得了超额利润。由此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之后,他们成立了一个个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升级为实业经营,并把这些看上去并不起眼实业做到了极致。2001年起出现的炒房团、炒煤团,则标志着温州人向产业投资领域的跨升。他们涉足的都是消费升级、资源及供给短缺等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领域,因此,跟着温州人赚钱.应该是明智之举。按笔者对温州人创业以来的发展逻辑来演绛.资本市场应该会是他们迟早将进人的领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一批批数额惊人的民间热钱,成为包括温州炒房团在内的中国炒房大军所向披靡,无竖不摧的铁骑,不断推动着樱市的疯涨。这滚滚的资本洪流攻陷了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又挥师北上,锋芒直指天子脚下的首都北京了。这批数额巨大的民间热钱,是否就此将国家所有为降低房价作的努力化为灰烬?  相似文献   

18.
<正>疯狂的温州炒房团炒房、炒煤、炒棉、炒黄金、炒商铺、炒油田……温州人,这个中国最具商业智慧的群体,以其敏锐的市场嗅觉,总能找到埋着黄金的宝地。他们的出手阔绰和抱团效应,使得他们每涉足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所动用  相似文献   

19.
近期以来,中国资金市场的"钱荒"问题愈演愈烈。中国真的陷入了流动性紧缩的"钱荒"吗?银根收紧,房企资金告急?且慢,并不是所有的房企都得勒紧裤腰带。中国指数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研究成果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62.27%,内地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67.05%,较2011年分别下降1.16和0.38个百分点,是2009年以来的首次回落。上市房企收入与利润明显回升,企业资金面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韩丽  珠马晶 《商场现代化》2005,(32):298-299
温州人从贫穷到富有,温州经济从落后到发达,2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形成了为世人称道的所谓"温州模式".本文从探析温州经济发展过程出发,着重分析"温州模式"的内涵、特点、经验,并进而概括其给我们的启示,以利于人们在发展中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