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系统行动中,媒介在信息传播、生活方式引导以及农村文化建设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青年农民在当前媒介消费中的选择,能比较真实地体现各类媒体在农村的认同度和影响力,他们在媒介消费方面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则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拓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媒介市场从内容到形式强化贴近性提供了具体的导向。面向农村媒介市场,主流媒体应该树立起提升青年农民素质、推进社会文明建设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女性在当代媒介传播中有着不可忽略的重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近年来女性在媒介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始终存在着一些问题。女性在传播中有着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受众三重身份,对女性这三重身份的解读会加深我们对于性别传播这个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方式。新兴媒介成为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主渠道,因而,受众的媒介素养直接影响着网络的信息传播环境、社会舆论,进而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为此,相关管理部门应重视目前受众媒介素养存在的不足,采取依托主流文化传播媒介,塑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强化意见领袖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等策略,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规范媒介的有序发展,营造健康的新媒体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式,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通过因特网传播新闻也已经是国际新闻交流传递的主力军。相对传统媒介的完善体系而言,如何对网络新闻传统进行有效管理、规范是世界性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对人类生活影响的不断深入,实行网络新闻传播的有效管理及国际规范,真正有益于人类及社会的健康发展,这是当今媒介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媒介的迅速发展,传播媒介和他所生产的信息产品正无处不在的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而作为媒介社会最为庞大的一个受众群体的大学生,在媒介的使用中表现的积极而主动。他们震惊于媒介丰富的内容,折服于媒介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积极的接触媒介,频繁的使用媒介,毫无防备的接受着来自媒介的各种影响。在帮助自己获取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科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手机媒介的出现应该是大势所趋,它能够随时随地的满足人们的需要。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要的不断升级,手机媒介也必将向更高程度发展。本文运用传播学的原理,通过对手机媒介的传播特性的讨论,从而对第五代媒介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农村留守妇女的媒介使用情况也呈现出不同特征。本研究以深度访谈的方式了解了包子沟村十名农村留守妇女的媒介使用实际情况。结果显示,该地留守妇女在媒介技术选择层面不断进步,但在媒介内容接收层面上较为固化,媒介效果互动层面上十分匮乏。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留守妇女在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的参与度,应注意整合多方媒介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同时注意培养女性意见领袖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文化传播从网络、广播、有线电视到报纸等基本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地区,但是农村与城市相比,无论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终端上都逊色城市,城市凭借人口与资源的优化抢占了农村的文化空间,造成了农村文化传播的困境,制约了农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转型期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变革、现代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媒介全球化带来的跨文化传播,逐渐形成一个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立足于对当前媒介环境的整体把握,从媒介的信息与技术认知、媒介使用与参与、跨文化媒介素养三个层面进行形塑。  相似文献   

10.
传播的过程依赖于媒介本身,而传统媒介无非就是那几种,报纸,广播,电视.报纸,无疑是新闻传播时间最长的一种媒介了,我们就选取这一种进行简要阐述.据某一类心理专家的研究,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这个地区人们的心理状态.而英国和日本在地理上有很多共同点,同是处于高纬度地区,并且都临近欧亚大陆,分居于欧亚大陆的两端.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农村社会工作直接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二元社会结构下,城市优先,农村发展明显滞后,农村社会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与挑战。参照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工作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立足于我国农村实际发展需求的农村社会工作"双核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所有城乡居民的、城乡接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1.夯实物质基础;2.克服薄弱环节;3.找准突破口和切入口;4.建立基本模式;5.建立长效机制,这样循序渐进地推进。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实践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拓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为统筹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即缩小农业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一是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对此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二是要增加农业增加值,发展现代农业,这方面,舒尔茨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提出的通过向农民投资来改造传统农业的思想则为我们提供了可行之路.农民获得足够多的知识和信息,无论对于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都非常重要,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而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知识和信息分布不均衡,应强化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和信息传播功能,通过大众传媒的城乡均衡发展促成知识和信息的城乡均衡分布,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薄弱,严重滞后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而目前农村土地始终承担着社会保障的作用,文章对农村土地提供的社会保障功能进行利弊分析,认为其弊大于利。发展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减弱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增强土地生产功能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供给型金融抑制、农村社会资本和农村金融需求共同催生了农村民间金融的产生。农村民间金融能够提高农村资金的配置效率,已经发展成为农民、农村经营组织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但农村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限制和农村民间金融自身的缺陷约束了农村民间金融进一步发展。作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村金融供给的必要补充,农村民间金融应该被纳入国家有效的引导和监管下实现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江泽民不仅深刻认识到农业农村发展对于整个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江泽民就如何深化改革,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改革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改革目标方向和改革内容,积极探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途径。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生产的增长方式、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江泽民坚持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  相似文献   

17.
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城镇化模式和区域规划的视角,将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放在区域发展的系统之中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主张解决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渐进主义道路,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只有毫不动摇地奉行区域和谐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充分拓展区域管理创新空间,才能从根本上彻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启动农村改革注入发展活力的城乡互动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快速发展的城乡协调阶段、形成战略思想不断缩小差距的城乡统筹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发展一体化的城乡融合阶段。通过对四个阶段历史进程的梳理,将党领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逻辑主线归纳为对城乡发展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化,可以概括为递进的三个层次: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的坚持,满足城乡融合的基本前提;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与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相结合,寻求工农城乡关系变迁的总体路线;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在农村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能为本地区和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成为当前一项迫切的任务.对浙江省东阳市实用人才培训进行深入调查,重点分析影响其培训效果诸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探析与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具有较为显著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目前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在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时,需要从国家宏观政策、制度创新、农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快城市化进程,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财税和社保体系,这些措施对于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